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08 16:23邱伟炎黄振宣
广西农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两张皮村务农村基层

邱伟炎.黄振宣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学习百年党史,总结经验,继续书写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更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组织机构的“神经末梢”,是党实现全面正确领导的牢固根基,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驱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具体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路径。

1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现状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从建党之初五十多人发展成为今天九千五百多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抓基层打基础、夯实组织基础的基层建设新思想、新部署和新战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表明了党开创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新业绩的坚定决心。当前,党中央及各地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主要围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组织制度、创新工作模式、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壮大了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实施党务干部驻村帮扶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干部人才缺口。从脱贫攻坚时期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到当前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的基层组织班子成员得到有效补充。通过培养教育,初步形成了乡村振兴党组织带头人快速成长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等干部的指导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提升较快,都能主动承担起加强组织建设、凝聚人心、落实政策的主体责任。二是改善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立足农村实际,坚持和完善组织制度,严抓“三会一课”落实、创新“三会一课”形式,不断提升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推行“党建+”模式,激发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农村基层党组织逐渐突破传统思维和工作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在党建基础上融入各种项目,形成了“党建+电商+扶贫”“党建+区域治理”“党建+村企联建”等创新模式。“党建+”模式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样,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促进了党建和村务工作融合发展。四是加强整顿管理,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整顿整改,并辅以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星级”评定管理,打造了班子团结一致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班子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不可否认,当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些基层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存在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等现象,从党的建设历史和实践经验来看,基层组织往往是滋生形式主义的“重灾区”,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也深受其害;一些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存在思想认识偏差、不团结、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整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存在党员意识淡薄、组织观念不强、作风不良等现象,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以党建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2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观百年党史,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以及脱贫攻坚伟大壮举中逐步积累的重要经验。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足,战斗力不够强

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领导“三农”工作的直接机构,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领导。早在福建任职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得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再农村得到具体的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足、战斗力还不够强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广西贵港市某区某某村、广西玉林市某县某某村、广西崇左市某县某某村为例,凝聚力不足、战斗力不够强主要体现在:一是村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不团结、不积极,班子整体战斗力不强;二是支部组织制度落实不到位、组织生活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三是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组织动员力不强;四是村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等乱象。

2.2 党员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偏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充足的人才资源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支撑。由于人才缺乏而导致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将会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员干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领导力量。但当前干部队伍政治能力不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政治能力来看,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敏感度低,无法准确区分政治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不清醒,在政治问题上旗帜不鲜明。从年龄结构上看,一些党员干部年龄较大,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创新不够,工作效率不高。从文化程度上看,一些党员干部多为初中学历,甚至小学学历,影响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乡村振兴需要党员队伍主动作为,身先士卒,敢闯敢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滞后、党员发挥作用渠道不畅、党员自身觉悟不高等主客观原因,农村基层党员尤其是无党内或村级管理机构职务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年轻党员常年外出务工,极少参加组织活动及相关学习培训,缺乏系统的党性锻炼,缺乏奉献精神;二是部分党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上不能积极响应组织号召。

2.3 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不强,党建与村务融合发展还不深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村务工作是农村工作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全面乡村振兴必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发挥组织优势,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基层党建与村务尤其是乡村振兴工作的融合发展。当前,在农村依然存在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甚至出现党建工作被形式化、弱化的问题。

所谓村务和党建“两张皮”,是形式主义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突出顽疾,具体是指村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泾渭分明”,两者融合不通畅、结合不紧密,各行其是,顾此失彼,甚至相互唱反调。在农村基层党建,“两张皮”现象存在多种表现: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落实不严,甚至流于形式,组织生活并未结合村里实际开展,只是应付了事,政治理论学习浅尝辄止,甚至只是照读文件;一些基层党组织直接“割裂”党建工作和具体工作,把党建简单定义为开会、抄笔记等形式的党务工作;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具体工作落实中不能发挥组织优势,不注重用党的先进思想引领群众,不注重用谈心谈话的方式团结群众,不注重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教育群众。总体而言,种种“两张皮”现象都离不开两个点:一是党建和业务两者完全割裂,二是重抓业务而致党建流于形式。村务和党建的“两张皮”现象削弱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地位,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路径

正视农村基层党建的现实困境,探索其破解路径,切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之需。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打造人才队伍、破解党建和村务“两张皮”现象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3.1 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提升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通过提升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方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把握乡村振兴的正确航向。在农村,坚持和健全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教育,引领农村党员和群众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实现党对农村的思想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农村重大事项在村“两委”组织主持下,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同时,采取具体有效举措治理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组织弱化等问题,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本领。

另一方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生成乡村振兴更强大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物力全方位的投入和支持,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领导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凝聚农村广大党员及群众的智慧、力量,号召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聪明才智,齐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

3.2 打造乡村振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

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选拔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打造政治素质过硬、工作本领扎实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一方面,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立足本村工作实际,结合乡镇党委和村基层党组织的干部资源,以学历、基层工作经历、年龄、工作能力等为主要依据,以“党性强、品行端、素质好、能力强”为标准,高要求高标准落实村党委书记及班子成员选拔工作。同时,以原籍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优秀返乡人员等群体为对象,加强农村党支部后备人才培养。打通基层干部晋升渠道,提拔工作业绩突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班子成员到乡镇任职,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发展党员方面,严格落实党员发展制度,规范党员发展流程,扎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从源头上提升基层党支部党员质量。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强化“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的教育载体功能,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思想政治觉悟、党性意识。在党员管理方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构建、完善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机制。在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及班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对领导班子队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监督、考核制度及机制,以监督考核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一方面,明确农村党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岗位职责,科学量化考核指标,优化评价考核方法,规范评价考核程序。另一方面,严格考核评价工作,加强考核评价监督,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尤其是利用上党课、集中学习研讨、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考核评价后的教育引导。

3.3 破解“两张皮”现象,扎实推进党建和村务深度融合发展

农村基层党建和村务“两张皮”现象既不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也不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业务工作。必须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发力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同志在岗位上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破解“两张皮”现象,营造党建工作和乡村振兴协调并进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这为农村村务和党建工作同时推动、齐头并进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也表明,破解村务和党建“两张皮”现象,最根本就是提高思想政治站位,站在乡村振兴的政治引领、思想动力、组织保证的高度,理解、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唯有紧密围绕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才能准确定位党建工作。创新实施“党建+产业”“党建+乡村治理”等模式促进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党建+产业”,把握乡村经济发展主线。农村的发展、振兴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和经济这条主线,遵循发展规律,发挥规律,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成果。“党建+产业”模式实现以基层党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幸福指数,增强农民获得感。反过来,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具体工作提供经济基础,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实施“党建+乡村治理”,大力打造新时代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对基层组织的再造和对党员的锻炼,进而提升对农村治理的领导能力,是发挥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引领的有效途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治理方式与农村传统治理相结合,集法制、德治、自治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要结合农村当地实际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培育文明乡风、家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两张皮村务农村基层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务监督没有“稻草人”——安康紧盯乡村大小事
两办发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从“两张皮现象”到“多元化治理”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防止“两张皮”
基于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消除对策的思考
柳河县推行村务监督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