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华阴老腔”的艺术特色

2022-11-08 07:55崔梦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6期
关键词:老腔戏曲特色

崔梦(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华阴老腔”作为一种珍贵地方戏曲剧种,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音乐特色、剧本特色以及表演艺术特色等三个方面着手,整理归纳了“华阴老腔”的艺术特色,提炼出“华阴老腔”的艺术魅力及其精髓。笔者通过对“华阴老腔”艺术特色的分析是希望为不了解“华阴老腔”的人提供一些鉴赏性的导向,同时希望触动更多的人去了解这门戏曲艺术。

近年来,由于申遗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传统的文化项目,由此也让一些稀有的戏曲种类获得比以往更加深邃的凝视。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中华民族民间戏曲历史文艺中的瑰宝,在流淌千年的大河文明中萌发出的“华阴老腔”,在皮影戏的基础上吸取百家之长,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律的板腔体戏曲剧种。

一、“华阴老腔”发展渊源

一首农村与城市、黄土与摇滚相结合的歌曲《给你一点颜色》,让普罗大众知道“华阴老腔”。“华阴老腔”名称的由来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最初的“华阴老腔”从船运业敲击船帮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到如今的春晚以及民间大舞台;从湖北老河口流域的说唱音乐,经流传到如今的陕西省华阴县。它驻扎在西岳华山山脚下,在洛河、渭河、黄河三支并流之地附近的小村庄,世世代代的人们继承着一个皮影戏班子。虽说在陕西一带的皮影戏种类较多,但在陕西省华阴县双泉村的这个皮影戏班子却用一种“老腔”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追逐。

二、主次分明的演出分工

皮影戏是“华阴老腔”的前身,所以较小剧种的“华阴老腔”五人便可以组成一个乐队。这五人分别为:前手、扦手、后槽、板胡手、坐档。演出艺人们有的身兼数职,掌握多种技能,吹、拉、弹、唱几乎都难不倒他们。而后来老腔改良创新了从幕后操纵皮影的演出形式,利用乐器将演出从幕后搬到了前台,使老腔艺人们的演出相对便捷。这种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演出形式,导致老腔对演出人员需求量的加大,也进一步强调了演出分工的主次性与明确性。

前手:前手是戏曲演绎的领导人,作为主角的前手起到导向作用,在舞台或者戏台子上演出时会选择坐在左手边,有利于掌控全局以及让所有艺人可以方便、快速地观察前手的指挥动作。月琴是前手的主要演奏器乐。

扦手:扦手在老腔戏曲中的作用仅次于前手。在传统皮影戏的演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负责操纵复杂的景物布置,是主要角色的得力助手。

后槽:也叫“后台”,是主唱的主要帮腔者,在武打戏的场景中负责呐喊助威。后槽在演出时手持铃鼓、堂鼓、梆子等,会根据特定曲目更换打击乐器。

板胡手:又名“胡胡手”,位于后槽的左边。主要负责的乐器是板胡,要求对板胡有着炉火纯青的演绎。

坐档:也叫“贴档”。位于舞台或者戏台子的中部偏右的位置,主要负责协助扦手进行皮影的安装和摆放,会根据特定曲目更换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

从以上的演出分工中可以看出,“华阴老腔”对艺人技能的要求是很高的。一名艺人要会多种乐器,也要精通于一门乐器、精通于一门行当。其中最令人敬畏的是前手和扦手,可一人身兼多职,这是老腔皮影的绝活。而如今我们见识到的“华阴老腔”在演出人数上没有明确的限制,灵活度、自由性较高。这种改良有利于老腔接受新时代、新事物,也有利于“华阴老腔”的传承和发展。

三、“华阴老腔”的音乐特色

剖析“华阴老腔”的音乐特色,其包含其配器、唱词的基本结构、唱腔、板式、音调与音阶及其定调等风格特色,从而展现出“华阴老腔”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作为“活化石”的特别之处。

(一)戏剧化的配器效果

“华阴老腔”的伴奏风格独树一帜,为的是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最原始的、不加装饰的音乐风格。其主要伴奏的乐器有拍板、板胡、月琴、大号、马号、手锣等锣类、板鼓、铃鼓、堂鼓、梆子等打击乐器。老腔中的音乐元素对伴奏配乐上有着明确的要求,从始至终都很重视戏剧化的音乐效果,所以对各类打击乐的运用较为频繁,为了营造出疆场战马奔腾嘶吼、哀嚎鸣笛,仿如融入了凄凉的金戈铁马、气吞如虎之势。

“华阴老腔”戏曲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场音乐和武场音乐。文场音乐的主要任务是为唱腔伴奏,属于文墨细腻的演绎。主要使用的乐器有月琴、板胡、梆子、铃、惊木。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地加入了二胡和低音板胡等乐器。主要乐器:月琴,引领着一场戏中速度节奏的变化与曲段之间的衔接以及情绪起伏,从而指引着整场戏旋律的走向。

武场音乐的主要任务则是浓墨重彩的演绎各种锣鼓札子,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的视线,渲染高涨的氛围。利用夸张的表演动作和强劲有力敲击使观众融入其中,融入这种节奏感带来的听觉震撼。武场音乐的乐器包括堂鼓、干鼓、手锣、云锣、马锣、大铙、小铙、喇叭等。

(二)结构清晰的唱词

“华阴老腔”唱词的基本结构有“引子”“诗”“词”“白”四种体裁。

引子,是一场戏曲的起始,奠定了整场音乐的基调,题材多为历史事件和描绘人物心理的跌宕起伏。其由对称的上下两句组成,并且每句五个字呈现出对仗的关系。五字句唱词:如《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李隆基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诗,多为七言四句的律诗,功能性比较丰富。根据不同的演出情境有着不同的作用,大部分多为抒发人物情感;但有时也有总结概括故事内容或评论事态结局的功能。七字句唱词,如《游山西村》中的诗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词,老腔的唱词。基本的唱词有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而八字句和长短句基本很少引用。

白,即“道白”指戏曲中的说对白。显而易见的强调了“华阴老腔”的说唱特色。

“华阴老腔”作为中国最早摇滚乐的代言人,其说唱韵味浓厚,运用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情感表达,使得“华阴老腔”所蕴含的能量早已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在体会老腔的时候不能局限在一个词、一句诗之中。而是要从诗词中感受它的魅力,感受它所表达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甚至语言价值。

(三)板腔体的唱腔

板腔体是戏曲艺术中的一种结构体式,又称为“板式变化体”。“华阴老腔”就是在板腔体的基础上变化发展的,吸收其简练而灵活多变的音乐元素。在“华阴老腔”的表演中人们不难听出,运用最为原始、最为纯粹的板腔体唱腔,展现关中地区的黄土风情、展现八百里秦川的雄伟壮阔。

老腔上下句文辞对仗工整,运用关中地区的地方方言作为演唱方式;运用紧密结合的音腔与唱词;运用喊、吼、唱、说相互交织中展现戏剧性情节;在板腔体唱腔与当地方言的相辅相成之下,形成了唱腔的特色与魅力。而艺人们大多都用最为真实的声音,即嗓音来演唱,展现出最为古朴的深渊底蕴,形成属于老腔为特色的声腔结构,形成具有浓厚关中韵律的板腔体戏曲音乐,从而展现出唱腔的语言性与纯真性。

(四)独特的拉板板式

陕西省是秦腔的主要发源地,大多数的戏曲剧种都受到了秦腔的影响。“华阴老腔”同样受到了秦腔的熏染,并且在音乐的结构形式上对老腔影响最大,但老腔的每一种板式,它的节奏、快慢、轻重缓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华阴老腔”的板式有拉板、慢板、流水板、哭板、飞板、走场子、花战和滚板八种。

拉板,是老腔特有的,它不是一种特定的节奏板式。而是在戏曲中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接在流水板或飞板之后,当艺人表演到曲子末句的后半句时,全舞台的艺人合唱,犹如江河上的纤夫拉船时所喊的劳动号子,在这种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中表现出剧情情绪的高涨,渲染出一种独特激昂澎湃、悲壮哀鸣之感。

慢板,老腔的重要板式之一,多位于剧情的开端或者剧情发生重大转折之后。在一场戏中可以独立演绎也可与其他板式结构同时出现。速度较为平缓,在抒发情感的叙事性内容之中多表现出哀伤凄凉、淡漠苦闷之情。

流水板,老腔的重要板式之一,在一场戏中可独立演绎也可与其他板式结构同时出现。速度变化较明显、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欢快明朗,不同行当之间都可以演绎。其唱词大多数以七字句为主。而后又根据演绎角色的区别,划分为丑流水和花流水。

哭板,顾名思义用于悲戚、哭诉。多接在慢板之后或流水板前后,音调高昂、情绪愤慨,从而用快速的旋律传达出哀苦、哀哭的意味。

飞板,多用剧目戏剧性的高潮部分。速度急快,表达出一种强烈的紧张感,也有豪爽豁达之意。其配合着枣木拍板和惊堂木的使用,再现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杀四方、呐喊助威的场景。

走场子和花战,两者较为相似,速度较快、旋律欢腾跳跃,多形容金戈铁马、两军交战的场景。但走场子多形容敌对的两军首次在战场见面,而花战则多形容敌我双方的交战时场景。

滚板,速度较为自由,可根据不同种类的曲段进行变换。其有时也会运用在一场戏旋律起伏较大的部分,从而表现出伤痛凄凉的情感。

(五)灵活的调式音阶

“华阴老腔”的音乐虽说受到的陕西秦腔的影响,但是其旋律定调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韵味,在历史长河中没有被其他剧种所同化,保持着独到的自我魅力。

老腔日常演奏较多的或被研究较多的是老腔中的苦音,因为苦音的演绎较为频繁。但实际上,除了苦音之外,老腔主要的旋律风格还有欢音这一类型,只是从演出情况的统计上来看,欢音的使用较少。因为老腔艺术来自关中地区的民间生活,且受较多因素影响。比如自制乐器月琴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等,所以老腔的音阶变化音较多。作为老腔的自制乐器,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月琴即兴因素很大,全都凭艺人的手上工夫而定,而音高是否准确也完全依靠艺人们的能力。

“华阴老腔”的音阶和调式受到演出乐器的影响,主要的演出乐器有月琴和板胡。所以,老腔的音阶和调式均受到了月琴和板胡的条件束缚;受到演唱者的嗓音条件限制;受到剧本素材所需要的情感因素影响;受到旋律跌宕起伏的影响;受到“欢音”“苦音”的条件影响,在种种影响下导致老腔的定调及其音域都展现出很强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有强烈的排他性和自律性。

四、“华阴老腔”的剧本特色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大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老腔的剧本就是从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民族民生等方面取材运用,并经过文人们一代代的传承和记录,最终将其完整真实的文献内容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为历代戏曲艺人的剧本创作提供了模板。

(一)以历史写实性为主的剧本题材

“华阴老腔”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民间优秀戏曲剧种,与众多古老的传统剧目一样,“华阴老腔”的剧本文献也是一脉相传的。根据记载曾有200 多本剧本文献,但现今留存在张家户族的剧本文献已不到100 本,所以极其珍贵。又由于张家户族传承的封闭性,旧时“华阴老腔”剧本取集范围种类比较单一,所以形成了多以历史性、写实性为主的剧本题材,很少有时代性强的新编曲目。

(二)新时期的剧本特色

新时期的剧本内容,反映着新时期的文学内涵,反映着当下的生活现状。例如“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为什么大地没有绿色、为什么犀牛没有了角、为什么大象没有了牙、为什么鲨鱼没有了鳍、为什么鸟儿没有了翅膀”;新时期的剧本内容,是旧与新的结合,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就拿人们熟悉的“华阴老腔”与谭维维合作中的歌曲《给你一点颜色》来说,一句“女娲娘娘补了天,剩块石头成华山,鸟儿背着太阳飞……东边飞到西那边,鸟儿背着太阳打转了,华山有黄河做伴了,田里的谷子笑弯了……”在歌词的描述中不难听出,恰当的现代文学内涵对历史传说经过的解读,又恰当地把当地的方言与现代的文学语言相结合,使人们听起来并无违和感。

五、“华阴老腔”的表演艺术特色

“华阴老腔”在表演艺术性的处理上都体现出浓厚的关中人文风情,体现出地域文化特点。在历史长河演变中,在音乐种类多元化的干扰中以及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其依然保持着一种更为原始的、回归本源的,让老腔艺术更为贴近群众生产的、生活气息浓郁的表演艺术特色。

(一)生活化的人物服饰

“华阴老腔”的舞台造型深深植根于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中,而传承的封闭性以及剧本素材的单一性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华阴老腔”的原生态。老一辈的艺人们在演出时从不会刻意的浓妆艳抹,也没有绚丽缤纷的演出服饰,而是最为纯粹的棉布衣裳。

男艺人多穿大褂、长裤,脱去比较讲究的外套,穿上圆口黑色老布鞋。腰里都扎着深色腰带,腰后还会别上烟袋锅,裤脚在通常情况下用带子扎住。女艺人们多以陕西特色的棉袄为主,搭配简洁的手工绣花,穿上较为修身的裤子,脚上一双厚底绣花鞋。艺人们追求的是最为原生态、最为淳朴的穿戴特色,不刻意追求整齐、统一,不会根据角色的不同划分出人物服饰的等级。

(二)随心却不随性的演出动作及演出道具

在演出中,手持主要乐器的老一辈艺人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情洋溢的面容去对待每一场的演出。脸上的表情不是正襟危坐、严肃低沉,而是会随着戏曲的跌宕起伏而展现出喜、怒、哀、乐。手持伴奏打击乐器的艺人们则是会随着戏曲内容的需要,伴着音乐做出张扬却不夸张动作。每一位艺人的动作都是经过后天不断训练而形成的,看起来随意,但是却有理有据。

“华阴老腔”的演出风格十分贴近民俗化、原始化。搭建没有多余修饰与装扮的民间戏台子;没有浪费多余的材料资源;没有夸张的演出道具,艺人们动作大胆自由、随性张扬。关中地区有着吸旱烟的民俗习惯,男艺人手持烟斗可作为演出道具,敲击着他们自制的木质乐器会跟着曲调韵律;有的坐在或者单脚踩在高矮不同的手工木凳上;有的直接靠在墙壁柱子上;有的手持小型打击乐器蹲坐在戏台子上或者甚至干脆席地而坐,不拘小节。而女艺人们就与男艺人们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手持针线、手绢、衣布和纺锤,缝缝补补;有的坐在纺车前辛勤织布;有的甚至会拿东北二人转的手绢演绎着她的绝活……这种随心却不随性的演出动作,是“华阴老腔”吸引广大百姓的根源所在。

六、“华阴老腔”的传承与发展

“华阴老腔”以最为原生态的艺术特色,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与生活舞台上。在音乐特色、剧本素材特色以及表演艺术特色中均展现了“华阴老腔”原生态的亲切感。而“华阴老腔”就是在这种原生态的艺术魅力下,经历了从幕后走向前台,从传统走向流行,从华阴走向全国的历史过程。其在舞台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实现了欣赏观众由窄众化向大众化转变;实现表演艺术的思想解放;从而展现出传统民族乐器与当代流行音乐的结合,让更多的人看见老腔独特的音乐风貌,让新时期老腔剧本展现出更多的关中人文风情和内涵。华阴县本地的学生在老腔艺术传承中占有较大优势,老腔走进中小学校园与高校艺术教育势在必行。

“华阴老腔”是传统的家族戏。最初的老腔艺术只传本姓男性,而如今为了更好地发展“华阴老腔”,让老腔之美深入社会,所以才逐渐地收纳外姓子弟。由于长期的户族继承制,导致了“华阴老腔”虽在近几年活跃于荧屏和舞台之上,但是依然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可能性。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对“华阴老腔”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而是像关注国粹——京剧一样,去关注和学习“华阴老腔”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老一辈艺人的努力以及门下弟子的传承下,使如今的老腔逐渐走出华阴县、走出陕西省,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让老腔能在更广泛的群众中散发光彩,让“华阴老腔”能够走进受众的心里。

猜你喜欢
老腔戏曲特色
《戏曲研究》稿约
老腔新韵绕梁来
戏曲从哪里来
浅析华阴老腔在新时代的发展与传承
《广西戏曲》
老腔的颜色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华阴老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