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镜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通气及嗅觉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2-11-09 05:36周东炬福建省泉州市徳化县中医院眼耳鼻咽喉科福建泉州362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嗅觉

周东炬 福建省泉州市徳化县中医院眼耳鼻咽喉科 (福建 泉州 362500)

鼻窦炎鼻息肉属于临床耳鼻喉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嗅觉丧失、面部疼痛、流涕等[1],虽此类症状均对其生命安全造不成威胁,但疾病病程长、病变易复发,患者生活、学习、作息等均受到严重干扰。以往临床多用传统鼻息肉摘除术治疗,但因人体鼻腔结构复杂、鼻道和鼻腔内部结构较为狭窄[2],导致传统鼻息肉摘除术治疗中很难实施精细操作,此方式疗效不理想,且治疗中易诱发并发症。加之医学鼻内镜技术在鼻部疾病得到认可和应用,鼻内镜术凭借创伤小、术野清晰等优势,已发展至满足手术指征的状况下考虑首选鼻内镜术治疗的阶段[3]。现就鼻内镜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状况,共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组进行论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鼻窦炎患者均在2019年4月~2020年12月到院就诊,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鼻窦炎分型:12例Ⅰ型,18例Ⅱ型,10例Ⅲ型;病程1.2~18年,平均(8.65±0.24)年,年龄35~69岁,平均(54.02±1.36)岁,女性21例,男性19例;观察组:鼻窦炎分型:13例Ⅰ型,19例Ⅱ型,8例Ⅲ型;病程1.4~18年,平均(8.69±0.25)年,年龄34~68岁,平均(54.08±1.32)岁,女性22例,男性18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鼻窦炎判定标准[4];②均表现为流脓涕、头痛、头晕、鼻塞等症状;③症状持续时间>1个月;④满足手术治疗指征;⑤病历记录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疾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②鼻内镜手术史者;③精神、认知障碍者;④中途转其他方式治疗者。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接受凝血、胸透、免疫、生化、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术前精细检查鼻内窥镜,明确掌握鼻息肉是否出现变异。术前接受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鼻息肉摘除术,切除蝶筛前壁、鼻甲后部,随后开放额窦口、前组筛窦、后组筛窦,将上额窦口切除后,实施填塞止血。观察组接受鼻窦内镜术治疗,仰卧,暴露鼻丘气房、中鼻道、中鼻甲、下鼻甲等组织,切掉钩突中末端,让筛泡得到开放,处理筛窦,窦口病变被切除后,确保鼻窦开口处于自然张开状态。同期矫正存在解剖变异型者,术后用纱布填塞止血。

2组患者术后均接受NaCI溶液0.9%冲洗,适当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预防感染,充分清理鼻道分泌物。术后也需采用复方薄荷油滴鼻。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治疗疗效。显效:内镜检查显示无脓性分泌物,窦口开放良好,无疾病症状;有效:症状得到改善,窦腔黏膜和窦口开放良好,仍然存在脓性分泌物;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鼻腔通气、嗅觉功能。术前、术后3个月时用前鼻压测压器(Master PF-10型)检测鼻腔通气功能,用嗅觉功能测试法判定鼻腔嗅觉功能,完全丧失:≥5.5分;重度损伤:4.1~5.4分;中度损伤:2.6~4.0分;轻度损伤:1.1~2.5分;正常:0~0.1分。③治疗指标。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术毕至出院之间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方式为纱布称重法)、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术毕)等。④鼻腔指标。用声反射鼻腔测量系统测定鼻腔指标,包含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之间的距离(DCAM)。⑤并发症。记录鼻塞、流脓涕、头痛、头晕等发生例数,总发生率=总发生例数/40×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疗效95%高于对照组的67.50%(χ2=9.928,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鼻腔通气和嗅觉功能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鼻腔通气、嗅觉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4、0.088,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鼻腔通气、嗅觉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09、18.974,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鼻腔通气和嗅觉功能的比较(±s)

表2.两组患者鼻腔通气和嗅觉功能的比较(±s)

嗅觉功能评分(分)观察组 40 3.22±0.51 4.85±1.02 0.62±0.11 1.25±0.20对照组 40 3.24±0.52 4.87±1.01 1.35±0.23 2.12±0.21 t 0.174 0.088 18.109 18.974 P 0.863 0.930 0.000 0.000组别 n术前 术后3个月鼻腔通气(kPa/s.L)嗅觉功能评分(分)鼻腔通气(kPa/s.L)

2.3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8、21.668,82.024,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指标的比较(±s)

表3.两组患者治疗指标的比较(±s)

组别 n 术后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40 3.25±0.21 40.21±5.32 44.21±5.65对照组 40 5.98±0.23 115.69±2.36 70.54±5.21 t 55.438 82.024 21.668 P<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声反射鼻腔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DCAN、NMCA、NC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0.218、0.042,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DCAN低于对照组,NMCA、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2,5.069、4.327,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声反射鼻腔指标的比较(±s)

表4.两组患者声反射鼻腔指标的比较(±s)

术后3个月DCAN(cm) NMCA(cm2) NCV(cm3) DCAN(cm) NMCA(cm2) NCV(cm3)观察组 40 1.81±0.11 0.42±0.20 11.32±4.25 1.61±0.21 0.71±0.21 18.87±6.20对照组 40 1.82±0.12 0.43±0.21 11.36±4.23 1.89±0.12 0.52±0.11 12.65±6.65 t 0.389 0.218 0.042 7.322 5.069 4.327 P 0.699 0.828 0.967 0.000 0.000 0.000组别 n 术前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93,P<0.05),见表5。

表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3.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病程长,病变发展期往往合并程度不同的流鼻涕、鼻塞等症状,病变严重时会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5],且严重干扰患者学习、生活。所以,确保治疗方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鼻窦内镜术属于新型手术方式[6],术前需接受鼻内镜检查,综合CT结果,详细观察并解剖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报告显示,与传统手术比较,鼻窦内镜术可显著降低出血量,确保手术操作者具备良好的视野范围,并对鼻腔中充血和血肿症状有缓解作用[7],让鼻腔引流功能得到恢复,利于改善其鼻部通气功能。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疗效95%高于对照组的67.50%,鼻腔通气、嗅觉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DCAN低于对照组,NMCA、NCV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同时本研究数据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提示鼻内镜术不会加大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性。与传统手术比较,鼻内镜手术更能解除患者鼻腔中的梗阻状况,对术后筛房引流和通气、窦口鼻道口复合体恢复等均有促进效果,更有效地改善鼻腔中鼻窦黏膜纤维运动功能,进而促进改善术后嗅觉功能和鼻腔气流。实施鼻腔内镜术治疗,可解除嗅觉部位的阻塞,尽量保留嗅觉完整性[8],并可确保手术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接受鼻窦内镜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鼻腔通气,并促进其嗅觉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低,疗效理想。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嗅觉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秋天警惕鼻窦炎急性发作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鼻窦炎护理不可不知的小知识
超强嗅觉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鼻炎通治疗慢性副鼻窦炎1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