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绿色“无废城市”

2022-11-09 10:50吴金华范晓嘉
人民之声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东莞市东莞

/ 图 吴金华 范晓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东莞“无废城市”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一步步成为现实。

时间回到2014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将垃圾管理纳入监督重点。一场持续八年的生态环保领域监督“连续剧”拉开了帷幕。此前,东莞垃圾围城态势严峻,每年的市人代会上都有相当比例的代表建议涉及固废问题。

从2014年到2022年,在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固废污染治理,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为东莞创建国家“无废城市”打牢坚实基础。

用准监督权 全环节推动固废污染防治

东莞是工业大市,人口众多、产业集聚,每天产生巨量包括生活垃圾在内的固体废物。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防治各类固废污染,是绕不开的重大民生问题。

固废底数不清,是制约人大监督和政府治理成效的短板。2014-2016连续三年,省人大常委会创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为各市摸清农村生活垃圾底数、明确短板和优势、提供专业改进意见。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用好用活评估成果,多次赴麻涌、横沥等镇街,围绕终端处理能力、源头分类减量、存量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等短板深入调研。

调研情况表明,全市32个镇街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处置不规范,时有非法填埋或转移倾倒现象发生。简易垃圾填埋场不少未经无害化整治,渗滤液和恶臭气体直排严重污染水气土壤环境,威胁到石马河、茅洲河等重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全市垃圾围城态势严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监督意见和评估结果,多次召开防治工作会议,将固废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对镇街(园区)环保责任考核,有力推进固废处理工作。

常委会全环节、多形式推动固废污染防治。以听取审议报告为主的方式,监督基础牢、进展快、运行好的固废治理常规工作;通过抽查暗访、实地调研、视察检查,对中央和省环保督查反馈的突出问题,以及进度慢、梗阻多、污染大、管理差的工作项目加大监督压力传导,督促整改落地见效。

用实决定权 补好固废处理设施短板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规划滞后、投入不足,东莞市固废处理基础薄弱。在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三方评估中,东莞在珠三角9市中仅排名第7。

东莞市横沥镇、立沙岛、海心沙等重大固废处理项目关系重大,曾因征拆和邻避问题,环评难、落地难、建设慢。既制约污染达标任务完成,也不利于保护全市群众环境权益。为此,常委会把重大事项决定权用在实处,助推重大固废处理项目建设。

比如,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明确焚烧减量和综合利用为主的处理路径,对固废分类收运处理设施作出规划,统筹市区环保热电厂等5个新建与改造项目,为优化固废处理设施布局完善顶层设计。

此外,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支持固废处理设施用地保障。审议通过《东莞市工业保护线专项规划》,为东莞划定了420平方公里工业保护底线,并专门为布局固废处理处置工业设备提供规划指引和刚性支撑,促进市区、横沥、厚街环保热电厂技改增容项目落地。

人大监督推动政府有关部门为固废污染防治建体系、守红线。市政府高位部署落实环保督查整改、生活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创建等工作,先后出台实施《东莞市工业固废污染物防治规划(2019-2035)》等多份规划方案,组建东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并投入使用。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全市新增危废收集处理处置能力82.36万吨/年,总能力达到111.5万吨/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42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全市渗滤液处理能力4 480吨/日,浓缩液处理能力500吨/日,实现垃圾渗滤液、浓缩液无害化处理;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30家,处理能力约2 740万吨/年。

同时,东莞规划建设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推进危险废物填埋场、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技改扩容等补短板项目。今年1至4月,东莞市9个国省考断面持续实现达标。

用好立法权 加快固废治理法治化进程

近年来,常委会主导制定并推动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保类地方立法,使固废治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比如,在《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与保障条例》中,明确了市、镇政府(街道办、园区管委会)固体废物治理机制和治理设施的建设责任,并规定“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为重点,鼓励发展环保产业”的导向。

针对城市更新、轨道建设、管网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激增现象,常委会从建筑垃圾管理切入,加快固废管理法治化进程。《东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已被纳入2022-2026年立法规划,作为2022年预备立法项目,已开展多轮立法调研,力求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建筑垃圾底数乱、源头减量力度软、处置设施落地难、绿色建筑未普及、再生产品市场窄等具体症结,促进固废管理水平再提升。

在常委会的监督和推动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开展涉铝灰渣危险废物、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以日常监管结合专项行动抓实监管执法,有力增设违法处置危废现象。并设立环保曝光台,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经过持续努力,东莞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创建名单。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东莞市东莞
三部委印发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英文摘要
东莞,东莞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问题分析与建议
上海市金山区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分析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