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为人工智能护航创新之举意义深远

2022-11-09 10:50戚耀琪
人民之声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条例深圳人工智能

9月5日,《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将从2022年11月1日起实施。这一关乎产业和民生的举措再次引发了关注。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 000亿元。然而,国家层面尚无专项的人工智能产业立法。这次《条例》让深圳再次成为地方此类立法的开拓者。

这一次,深圳继续发挥特区立法权的制度优势,有力推动数字经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为这些新兴领域的国家层面立法积极探索经验。至于在《条例》中首次明确人工智能概念和产业边界,意义也十分深远。

深圳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都很不一样。因为科技产业在这个城市,不是新兴城市的招商名片,而是实实在在长期根植于民间和市场,几乎席卷所有行业的一种底层代码。过去十年,深圳已经形成了技术领先且链条完善的IT产业,比如电子信息设计与制造、基础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业。如今,是纷纷进入到新一轮的赛道,这就是以人工智能和无人系统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将成为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足够的体量,丰富的数据,庞大的应用和旺盛的市场需求,那么以此为基础进行立法才不是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始终是以经济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所以,这次的《条例》为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就是以法治规范人工智能产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用技术的语言形容,传统计算机算法依赖于逻辑运算,其执行过程严格遵循事先设定的执行逻辑。与传统算法不同,人工智能算法是一种由数据驱动且具有自我演化、自我学习和不断提升智能能力的算法。恰恰甚至深圳本身的IT产业发展逻辑也迎合了这个“换一条赛道”的转变。

在深圳,人工智能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领域都将融合应用带动相关产业。人工智能科技的突飞猛进能已经带给社会无限的预期和想像力,那么其产业也将极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让人们实现更美好更高效的生活,让社会的效率更高而成本能耗更低,下场竞技的企业就有了几乎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共同需求和持续的内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条例》中规定,市科技创新部门应当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构建覆盖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周期的扶持政策体系;市政府应当统筹规划以通信网络、数据中心、计算系统、一站式开发平台等为核心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整体规划和相关制度规范要求,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可以说,几乎所有需要应有和参与人工智能的政府部门都要承担相应的支持责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主动作为,积极规划和推动每一步。

至于要让这种竞技保持健康、高质量,让产业欣欣向荣,同时减少过度无序竞争和巨大浪费,避免副作用对社会的冲击,用法治的思维方式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保驾护航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因此深圳在《条例》中也规定了,人工智能产业治理遵循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原则,推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政府规范、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的治理模式,促进产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比如规定市政府要设立“市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这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治理机构,研究制定伦理安全规范;分析研判数据和算法对信息权益保护、社会伦理道德、劳动就业等造成的影响。同时,还要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等级、应用场景、影响范围等具体情境,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

通过明确行为底线和法律责任,《条例》要求从事人工智能的组织和个人,也不能侵犯个人隐私或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还提到了不能利用算法技术根据用户的习惯、偏好、支付能力实施价格歧视或者消费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可以说这些都是延续了过往对于信息应用服务的监管职能,有利于有效预防风险。

总体而言,《条例》是率先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为国家新兴领域立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实践要求。它侧重了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积极促进,在非常细致的地方提出了支持的力度。所以对深圳而言,制定《条例》是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打造国际一流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重要抓手。同时,它也是破解人工智能产业治理难题,以法治规范人工智能产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条例深圳人工智能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2019:人工智能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人工智能与就业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