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立体路径探索
——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

2022-11-10 07:44关淑文黄子茵黄秋美黄铭君李裕海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南雄市红色旅游老区

□关淑文,黎 欢,黄子茵,黄秋美,黄铭君,李裕海

(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革命老区是革命精神的重要孕育之地。革命老区一般位于边远山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开发度较低,发展缓慢。2021 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意在解决革命老区贫困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

地处粤北山区的南雄市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留下了毛泽东四到南雄、水口战役、三年游击战等宝贵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南雄市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持续深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保护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实行“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新业态和完善公共服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虽然发展势头向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红色历史文化的宣传未能与新媒体结合,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库还在完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经济潜能和商业效益有待挖掘,未能充分发挥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作用。

1 南雄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现状

1.1 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南雄市从1925 年开展工农运动,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因此南雄市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南雄市认定的革命遗址有94 处,其中14 处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 处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拥有1 条省级红色旅游精品路线,4 个地市级红色现场教学点。此外,梅关古道景区和南雄市博物馆已开发成红色旅游景区。

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一首“红军歌”在南雄市唱响,毛泽东四到南雄、水口战役、三年游击战等革命历史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奋斗终身、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南雄市儿女,已经内化成南雄市人民内在的精神气质,苏区革命精神成为宝贵的文化基因。

1.2 建设本土“红色基因库”

近年来,南雄市加大传承红色基因品牌打造的力度,建构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高地,加快建设本土“红色基因库”。大力开展革命遗址活化保护、红色文物征集、口述历史、革命故事的挖掘整理工作,丰富红色文化传承的传播载体,开展了“学党史·讲红色故事”大赛,完成了水口战役纪念公园、水口战役纪念馆、瑶坑省委机关旧址等著名红色遗址项目建设,打造南雄市重走长征路(南雄段)徒步活动等文旅品牌,全面推进红色革命遗址活化利用。

1.3 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形式单一

自2015 年以来,南雄市陆续出版了《广东中央苏区南雄革命简史》《南雄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南雄印象》丛书和《源流》《红广角》等实体文化作品。但这些出版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术上,而不是大众传播。南雄市红色历史文化传播以“南雄发布”“文化韶关”等政府公众号、本地电视台相关栏目为主要推广渠道,面向大众的传播形式较单一、传播力度有限,运用“互联网+”推广南雄市红色文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急需加快建设南雄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库,扩大受众的接受面,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效果。

1.4 革命历史资源的经济价值有待深挖

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是南雄市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可以利用的独有特色资源,但南雄市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较薄弱,未能充分挖掘老区红色资源的经济效益,“以红带绿”的产业发展格局仍不完善。缺乏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的创新性路径,红色旅游产品类型缺乏多样性,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2 南雄市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机遇与困境

2.1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

南雄市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雄市林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适合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例如南雄市油山脐橙基地采用“农业现代化+扶贫”模式,建设产学研一体、生态绿色、高科技、领先型的高质量、高标准现代化果园,脐橙基地周围环境优美,且与油山革命根据地红色遗址距离较近,具备文旅农一体化的综合性旅游发展潜力。

2.2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助力优势

2021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中央和地方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方式宣传推广红色旅游。2019 年3 月,南雄市政府通过了《南雄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建设规划》,为保护和活化利用南雄市革命旧(遗)址指明方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使南雄市拥有良好的红色旅游市场基础,成为粤湘赣“红色旅游金三角”。为了充分培育红色文化新功能、新效应、新面貌,南雄市政府结合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立足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按照韶关市“全面修缮保护、加强活化利用、做强教育功能、弘扬革命精神”的整体思路,全力打造“红色南雄”文化品牌,做强“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绿色”等产业,加快南雄市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2.3 南雄市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困境

南雄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导致革命历史遗址的修缮工作较缓慢,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备,没有充分形成“以红带绿”的产业发展格局,未形成乡村红色特色产业链。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与省外的延安、西柏坡等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以及省内韶关市仁化县红色景点相比,南雄市的红色旅游市场开发缺乏竞争力。此外,红色旅游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缓慢,红色旅游是一项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文化主题旅游活动,要求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过硬的导游专业技巧。目前,南雄市红色旅游景点缺乏专业讲解员,虽然游客通过运用“荔枝软件”听红色故事的方式参观,但现场体验感不佳。擅长红色旅游产业规划和开发的专家极其缺乏,影响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

3 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立体路径

3.1 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平台,夯实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

南雄市在革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元素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有助于爱国情怀的培养与政治素养的提高,从而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吸引力低,学生获得感差,教学实效性不强。南雄市的红色文化蕴含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素材,应在校园中开展思政教育培训课程,打破单一、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其中,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南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市教育局、共青团南雄市委等部门,在全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百场红色文化讲座进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在南雄市发生的革命故事和革命先辈先烈英勇事迹教育广大青少年,取得喜人的成效。从南雄市红色革命故事中习得新思想,铸就爱国情,让南雄市红色文化发挥教化育人作用,为建设老区和乡村振兴注入年轻“血液”。

党的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与先行者,政府应充分利用红色历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油山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源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举办红色微故事比赛、追寻红色足迹;打造水口战役纪念馆党史学习智能化平台,以沉浸式红色教育模式生动讲述革命历史,使纪念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桥梁;通过举办“重走长征路”文旅活动,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党性教育,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对南雄市红色文化的心理认同感。

3.2 打造“以红带绿”的产业发展布局,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南雄市密集的红色资源、革命人文气息与瑰丽的自然风光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魅力。革命老区可以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振兴乡村经济,让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引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3.2.1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南雄市林地资源丰富,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探索“红色党建+绿色发展”振兴之路。例如,南雄市水口村以“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水口战役纪念园项目,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吸引各地游客。同时,采取“村委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开展大棚蔬菜基地建设和三华李、草莓等种植项目,由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与种植管理经验丰富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经营管理,农户参与入股分红,优先聘用贫困户劳动力务工,有效带动了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

3.2.2 盘活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文旅品牌建设

要让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贴合实际环境,打造本地特色产业品牌,让现代化特色的文旅农产业成为南雄市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促进“精准扶贫+旅游产业”快速融合,形成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效应。例如,南雄市坪田镇以银杏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将精准扶贫纳入旅游产业发展,引导景区贫困户参与旅游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3.2.3 优化产业结构,激活红色旅游市场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实行“以热带冷”战略,与粤东、粤西地区旅游市场合作,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例如,与阳江海陵岛国家5A 级景区联合,打造山水一体的旅游线路;将丹霞山、云门山等旅游热点与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景观有机交织成一个旅游网络,彰显粤北旅游品牌特色,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结合云服务、数字媒体等新兴科技,成立文创作品工作室,创新性打造具有南雄市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形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在产品结构上,将观光旅游与红色文化教育、度假休闲、禅宗文化、健康疗养等紧密结合,建立本地区特有的现代综合型旅游项目;在消费结构上,将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地方特色的非遗民俗表演作为有效提高南雄市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推手。

3.2.4 培育旅游专业人才,推动旅游业长足发展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包括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文物管理人才、历史研究人才、导游和讲解员等。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引”,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出台人才优待政策,吸引优秀的旅游人才到南雄市从事旅游工作。二是“升”,要不断提高各区县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服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多语种导游人才的培养,提高英语、日语等语种的导游比例。三是“借”,要利用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资源,聘请专家为南雄市红色旅游业作好规划,建立红色旅游人才库。

3.3 运用多元化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手段

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活化红色文化的重要手段。利用数字技术,结合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数字电视等渠道,打破以往现场展馆的单一维度模式,助推红色文化传承走上新的发展之路。首先,充分运用新媒体的机制与革新技术,拓宽“媒体+”影响路径。借助影像化方式对红色历史资源加以记录、传播,打造并革新乡村精神文化,将乡村文化振兴与新媒体传播运用紧密结合,使村民可以跨时空获得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从而将南雄市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广东省文化的一张新“名片”。其次,深度挖掘南雄市红色文化独特的地域特色与人文底蕴。运用新媒体手段制作喜闻乐见的内容,结合现代审美特点,重组南雄市红色历史文化,使南雄市红色历史文化“立起来”“走出去”。同时,重视“艺术化”包装,进一步实现南雄市红色文化传承平台的全方位与多领域。再次,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为红色历史文化开源引流。搭建数字文化宣传推广平台,加强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开发与呈现。发挥新媒体作用,建设以服务农民、传承红色文化为主要矩阵,打造“互联网+文章+短视频+直播”的全媒体、全方位的传播方式。

猜你喜欢
南雄市红色旅游老区
《老区建设》2022年度稿约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书法作品
南雄市老促会老促会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
香港爱心人士蔡惠玲捐助南雄贫困学生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