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美丽宜居人居环境的海门实践

2022-11-10 11:47庄一斐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居管护整治

庄一斐 李 霞 顾 荣/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全面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梯次开展“示范先行、全域整治”工程、“四大整治行动”“五大改善提升行动”,重点攻坚、全面推进,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点。

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全力补齐短板,全面推进整治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厕所革命。2021年组织开展户厕排摸,研究制定“十四五”改厕计划,重点开展农村户厕工作指导,并加强农村户厕长效管护,全区共完成已改户厕维护16750户次。强化厕所粪污治理,对有农村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的地区,污水纳管做到应接尽接。对新建成的144座达到城市三类公厕标准的农村公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人和管护标准。二是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全域治理,分片推进,示范先行,系统谋划”的思路,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进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完成1.7万余户改造。按“双60%”标准,有26个行政村超额完成任务,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占比24.44%。除去重大基础设施预控不能实施,全区村庄污水得到治理的行政村占比100%。三是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全区239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全部纳入“户分类投放、组分拣保洁、村分类收运、镇集中转运、区协调处置”的“五位一体”体系。2021年,全区共集中转运农村生活垃圾20余万吨,全区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的行政村占比100%。开展了垃圾分类“宅上党小组”微科普活动,建立了1432个垃圾分类投放亭,14849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共配备了65049个240升垃圾分类投放桶,垃圾分类投放更加便捷。常乐镇被列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创建达标镇。四是系统推进农村水环境改善。全面落实乡村“河长制”,动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以河道疏浚、水系畅通、岸坡整治、水质提升等为重点,以推广“生态养河”长效管护为手段,加快打造生态景观河道,不断优化水环境。全区疏浚农村河道210余条、整治黑臭水体17条,清理河道“三乱两违”158处。改造示范(先进)村配套建筑物64处,新建生态护岸80公里,河坡绿化约45万平方米。青龙河整治实现从“短板”到“样板”的转变。

巩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示范县”成果,在整体化设计、片区化打造等方面打造亮点、形成特色,带动环境品质全面提升。一是狠抓城乡道路环境改善提升。以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作为推进交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和抓手,进一步放大“江海叙·又一季”品牌效应。2021年,在做好现有“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与路域环境整治的同时,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20公里、农桥改造25座;围绕“1+11”县域大环线和区镇特色微循环线路建设,建成美丽农村路6条,打造路域环境108公里;建成路边景观小品100多处,取缔违章搭建的畜禽棚舍76处、废品收购点28处、各种堆积400多处,改造垃圾池、垃圾房425处,实现路边净化美化、路域洁化优化、沿线绿化亮化为重点的道路环境提升。二是狠抓被撤并镇区环境面貌改善提升。编制《海门区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治实施方案(2020-2022)》,按照“三整治、两提升、一规范”的要求,逐步实现被撤并镇区“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百姓受益”。三是狠抓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改善提升。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完成登记66070户、颁证13042户;审批农民建房申请733户,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非经营性自建房1075户,启动61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积极推动村庄有序建设、农户适度集中居住、农村建设用地稳步减量。四是狠抓村庄品质改善提升。广泛开展“生态田园、整齐菜园、美丽花园、清洁家园”四园建设,统筹抓好农村“三棚”整治,2021年累计整治农村“三棚”6000余处,新增连片“四园”达标户2200多户。常乐镇官公河村(九龙岛)、颐生村(颐南)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并成功命名。完成常乐镇颐生村颐南、正余镇王灶河村王灶河老街、四甲镇四甲村四甲坝等传统村落保护,让农村更像“农村”,让群众真正寻觅到“村头小河长流水、田间花草扑鼻香”的乡愁。

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针对性,强化组织领导,注重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一是注重优化体系。区委区政府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区委五大新工程中“城乡提质工程”的重要内容,区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工作进展。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五大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暨“四园”建设,优化完善任务清单和考评办法,构建“区级协调指导、部门牵头指导、镇村全面实施、村民充分参与”的四级工作网络,形成“上下齐抓、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考评督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改善提升”纳入海门区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评中,设置“农村人居环境先进村”单项奖,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依据。同时将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共性目标考核指标,作为村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坚持日常巡查、随机抽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全程跟踪督办,限期整改落实。严格考核通报,评估结果直接与“以奖代补”资金挂钩。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完善“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2021年区财政安排8.84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比增长44.2%。职能部门将项目资金重点向农村环境倾斜,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创新社会资本、个人捐资等有效途径和盈利模式,善于发挥乡贤作用,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建立多部门联合机制,注重系统谋划、加强工作衔接,高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围绕“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总体要求,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全力打造农民认可、市民向往的美丽乡村。2021年海门区常乐镇、余东镇富民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二是坚持农民主体。农民群众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在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资金筹措、运行管护等各个环节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等村民自治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环境整治同乡村治理、文明创建、村民自治、农民培训等结合起来,纳入“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清洁户”“最美庭院户”等评比活动,通过实践积分、人居环境红黑榜、宅上党小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不断提高农民卫生和环保意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软实力。三是落实长效管护。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行“五位一体”环境综合管护,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结合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和农村网格化管理,发挥网格员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农村环境卫生维护长效机制,整合各类涉农建设项目,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管常管长,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

猜你喜欢
人居管护整治
最美城市“绿化带”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撮粮之术(下)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世界人居日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