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万顷库区“绿生金”

2022-11-10 20:07申东杨振辉
资源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软籽淅川县瓦房

□ 申东 杨振辉

盛夏时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淅川,一个个红粉的石榴悄悄挂满枝头。

“再过一个多月,软籽石榴就成熟了,村民马上就能实现‘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给基地,获得‘租金’;在基地务工,拿到‘薪金’;果树有效益时,还可与基地按效益分成,得到‘股金’。这些果树俨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淅川县大石桥乡林站站长杜廷玲高兴地说。

近年来,淅川县利用独特的区位和自然优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化荒山,涵养水源,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路。

“绿饭碗”鼓起钱袋子

淅川曾有着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石漠化山地,高达125 万亩。植被稀少、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以前望着大山直发愁,我们守山守水守着穷。”老城镇杨山村村民杨超峰回忆。

“为了落实生态、富强、美丽等‘九个淅川’建设,我们先后引进一大批生态产业企业,出台了扶持软籽石榴、杏李等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整合涉农项目,捆绑使用,集中投放,重点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做到基地建在哪里,项目就跟进到哪里,努力实现水清与民富的双赢。”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说。

杨超峰借着这股“东风”,将自家的12 亩地流转给企业。“土地流转费每年收入近4000 元,在基地务工每年收入2 万多,再加上基地的收益分红,每年总收入达3 万多元。”杨超峰掰着手指盘算一年的收入。

目前,淅川县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已达38万余亩。2021 年全县林果总产量达到3800万公斤,产值6 亿多元,3万多名库区群众捧上了“绿饭碗”,鼓起了钱袋子。

破瓦房有了“好钱景”

“白天摘野菜,晚上闻水声、听虫鸣,望着头顶的星空入眠,一到长假,孩子们就缠着我来这里看星星、游丹江。”在盛湾镇瓦房村游玩的张女士乐呵呵地说。

如今,这里游客络绎不绝,但在2015 年之前,这里到处是破旧的瓦房。“村民缺财路、没出路,住的都是破瓦房,屋顶有缝,一抬头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回想起过去的生活,瓦房村党支部书记王红伟内心依然辛酸。

2016 年,村里通过山水资源优势,引进企业对原有民居升级改造,为昔日的破瓦烂房加盖了星空顶,让以前人人嫌弃的“穷风景”,成了如今人人羡慕的“好钱景”。看到故乡旧貌换新颜,十几岁就外出务工的方桂香,主动回家办起了农家乐,“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地挣10 多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太多了。”方桂香笑得合不拢嘴。

“淅川县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产业是旅游。今年以来,县里全面推行实施九大行动、建设‘九个淅川’的‘双九战略’,努力把林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逐渐变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坚实靠山。”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

目前,淅川县已培育出乡村旅游示范村36 个,建成林旅融合示范园40个,旅游从业人员达3 万多人,年接待游客500 余万人次,带动1600 多户农户年均增收5000 元以上。

好生态成了“强磁场”

如今的渠首大地,处处植绿,遍地见绿。18.3 万亩的环库生态隔离林带,49.7%的森林覆盖率,连续14 年新造林合格面积,位居全省前列。

金河镇的银色港湾康养服务中心,门前的鹳河曲水环抱,百里青山蜿蜒不止,米黄色公寓楼依山而建,与四周的“天然氧吧”相映成趣。这个总投资近3 亿元的康养项目,正是被“生态强磁场”吸引而来的。

“山青、水秀、空气好,这里简直是森林康养的‘天堂’,我一到淅川,就知道来对地方了,在淅川投资的最大理由,就是这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康养服务中心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绿水青山不仅造就了美丽宜居家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来淅川投资。像银色港湾康养服务中心一样,淅川县通过生态优势引进的企业已超60 家。丹江湖·中润森林康养园建设如火如荼、磨沟森林康养基地被列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名单……

猜你喜欢
软籽淅川县瓦房
安徽省淮北石榴再添新品种
软籽石榴秋季管理技术要点
陕西潼关:做好石榴越冬管理 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软籽石榴的种植管理技术及其推广措施探析
甘南牧民聚落房屋研究
淅川县发挥协会优势培育主导产业的措施
淅川县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淅川县
长不大的月亮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