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寒地黑土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11-10 21:16
奋斗 2022年19期
关键词:寒地农业

本刊全媒体记者 宋 成

金秋送爽,稻谷飘香。

在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绥化市北林区,田野里满地金黄的稻浪在风中起伏,大马力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前行,描绘出一幅丰收的喜人画卷。2022 年9 月下旬,记者走进绥化,感受并记录这里的新思路、新变化和新气象。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经济是绥化振兴发展的基础。在北林区双河镇的杨树村,记者采访了双河镇稻香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会利。

“种地其实和养孩子差不多,每一步都要用心、用情,如果差一点,就种不好。”丁会利种了十几年水稻,经历了从过去的土办法浸种、人工插秧、人工喷药到现在的现代化育秧、机械化播种、无人机作业的全过程。

春种、夏管、秋收、冬藏,丁会利在耕作中感受着新农人的获得感。正是无数个像他一样的辛勤劳动者把绥化变成了全国农业大市。

2021 年,绥化粮食总产量达到230.8 亿斤,用占全省12.2%的耕地产出了全省14.7%的好粮,每百斤中国粮食中就有绥化优质粮1.69斤。

绥化市委书记张宝伟说,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建设,坚决当好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主力军”和国家粮食安全最可靠的“供应地”。

向科技要效益。绥化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如今,种植环境AI视频巡查,多光谱扫描农作物长势,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无人机精准播种扬肥,“5G+智慧农业”引入田间管理,这些科技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成本更低、农产品品质更高。

向绿色要价值。绥化大力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目前,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201 万亩,已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6 个,绿色食品综合评价系数连续8年全省第一。

向质量要发展。绥化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产地农产品追溯机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保障最优最绿最安全农产品供给。目前,粮食生产已实现“十八连丰”,生猪出栏量、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绿色食品综合评价系数稳居全省第一。

向品牌要市场。绥化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持续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营销行动,强化品牌设计、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品牌营销,擦亮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三张名片”。其中,寒地黑土品牌价值达602.39亿元,在“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位列112位。

随着“四个农业”目标任务的不断推进落实,绥化也完成了从单一农业生产经营,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了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领跑者,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粮”、为中国餐桌摆上更优质“龙江菜”作出贡献。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落户绥化,就是把我们的生产基地扎在了玉米地、粮窝子中。我们将力争至‘十四五’末,完成投资超100 亿元,实现产值超50 亿元,将绥化‘新和成’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辅酶Q10 和维生素生产企业“新和成”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情况。

作为传统农业地区,绥化工业从农业产业化起步,以农区工业化蓄势,打造“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最佳实践地。

2021 年年末,绥化以食品工业为重点的规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达到525 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67.9%,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9.7%。绿色有机农产品、食品加工制造、医药化工、现代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稳固,汉麻纺织、机械电子、新能源、环保再生、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玉米年加工能力、产品层次和产业集群全国领先。青冈龙凤是国内玉米淀粉单厂生产规模最大企业,北林象屿结晶糖生产线单体生产规模位居亚洲前列,肇东中粮生化是亚非拉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厂,星湖生物科技腺苷产量全球第一,绥化经开区“新和成”是全球重要的辅酶Q10、维生素C生产基地。

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孙飚介绍,绥化市正依托“农头”“粮头”,做强“工尾”“食尾”,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第一支柱产业、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如今的绥化,正不断解放思想,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巩固基础优势,积蓄后发优势,换道超车,在体制机制、要素积聚、企业主体、产业培育上跳起摸高、精准用力,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结构更优化、产业体系特色更鲜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更突出、实体经济韧性更强劲。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绥化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年度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稳定在86.5%以上。尤其是近五年,投入资金一年比一年多,推进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每年都谋划启动一批事关民生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心城区累计投入6.2亿元,推进城市“双修”“百园”建设,9 万余户居民“出棚进楼”,543 个老旧小区华丽变身,新改扩建公路和村屯道路2 万公里。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医疗保险实现了全民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0.02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GDP 增速,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

“农”是绥化发展的起点,如今这个“农”字正不断延展。未来一个时期,绥化将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进,寒地热土必将汇聚起磅礴的发展力量,催动绥化上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寒地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寒地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加工及外观品质的比较研究
寒地芹菜育苗技术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农业科学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