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和“双碳”背景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2022-11-10 08:16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江科技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顶层数据中心主体

■文 /罗 力 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数字中国”和“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新基建与智慧城市正在深度交融,引领我国开展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推动城市迈向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智慧化和绿色化。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存的问题

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广泛存在。首先,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行业,这些行业的数据大多处于分割状态,无法进行共享与整合。其次,我国大多公共数据由政府掌握,而政府部门由于体制、机制、技术等原因各自的数据平台彼此独立,没有真正实现公共数据的共享与融合,大量数据只在政府公共系统内循环。最后,各个企业所拥有的数据更难以实现公开与共享。

顶层设计难度较大,运营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新基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尚未完全成熟,相关应用场景较为分散,再加上不同城市具体情况存在诸多差异,致使顶层设计难度加大。由于大多数智慧城市项目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等诸多主体,而这些主体对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没有明晰的责任分工,很多项目在建设落地后,在谁负责经营管理、谁承担成本、谁分享效益的运营机制上缺乏统一标准和具体安排,这导致了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优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呈燎原之势,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持续深化发展。

第一,通过强化组织协调机制,出台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数据共享与融合。各地应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主体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由政府成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专业协同机构,统筹协调日常业务工作。此外,应完善标准体系,统一规划整体架构与数据技术标准,完善5G、数据中心等新技术接入标准和运营标准,建立公共性标准数据库,促进平台共享开放、数据融合,从而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

第二,重视顶层设计,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新型智慧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涉及主体多、协调难度大,应成立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建设理念,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城市自身历史、资源特点,自上而下地进行顶层设计,因城而异,制定包含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在内的全流程管理规范,协调各参与主体的需求和利益,逐步构建合理的项目应用模式和收益分成机制。

第三,在“双碳”战略指引下进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碳监测物联网终端的部署,实现碳数据采集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推广绿色5G建设,发挥5G“使能效应”,助力各行业节能降耗。此外,还要打造绿色数据中心,通过余热回收和清洁能源的供应等举措大大降低数据中心的碳排放。

猜你喜欢
顶层数据中心主体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加快顶层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