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医学,重塑未来医疗

2022-11-10 08:16本刊编辑部
张江科技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宇宙联网教授

文/本刊编辑部

2022年9月20日,由《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与《张江科技评论》联合主办的“科技制高点”成功播出。本期“科技制高点”栏目特别邀请到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国际元宇宙医学联盟主席、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呼吸物联网医学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解读其最新力作《未来已来——我们需要的元宇宙医学》。同时,栏目还邀请到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研究员杨达伟博士和上海散列信息科技合伙企业创始合伙人高承实博士,就“元宇宙医学”这一新概念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基于元宇宙的虚实互动和人机融合技术,如何突破、解决当前临床面临的困境,最终实现“名医治未病,元医惠众生”的愿景。

2022年7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大热的“元宇宙”走入更多公众的视野。被广泛认可的且各行各业都能在其中找到自身升级重构之道的元宇宙,如何服务医疗行业的转型升级,加速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呢?

白春学教授在其全新力作《未来已来——我们需要的元宇宙医学》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医疗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存在如传统医疗模式下产生的“三低(高端设备覆盖率低、技术掌握度低、患者认可度低)、二难(看名医难、入名院难)、四差(预防差、保健差、管理差和康复差)”等问题,业界也在致力于探索以数字新技术破局传统就医模式中的“老问题”。诸多专家认为,由物联网医学进一步拓展的元宇宙医学,或将为医学带来新的力量,实现“名医治未病,元医惠众生”的愿景。白春学教授在物联网医学领域深耕多年,且在国际上首创了“物联网医学”和“元宇宙医学”概念。在《未来已来——我们需要的元宇宙医学》一书中,他从通识、科普和专业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元宇宙医学”创新概念及技术价值、实现路径等,被业界认为是一部极具指导价值的元宇宙医学专著。

《未来已来——我们需要的元宇宙医学》一书以“为什么需要元宇宙医学,什么是元宇宙医学,元宇宙医学是如何诞生的”作为切入点,引出如何用元宇宙的概念来塑造好医生、好工匠,以及培养名医和大医,并重塑新的医疗模式。白春学教授基于其工作基础和梦想,在书中还大胆地畅想了如何建立元宇宙医院,如何用元宇宙概念做好健康管理和远程医疗,并从肺结节评估与管理、哮喘急性发作管理新模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新模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治新模式、普通感冒诊治新模式等角度分别介绍了元宇宙如何赋能不同疾病的诊治。该书阐述了基于元宇宙的虚实互动和人机融合技术有望突破、解决当前临床面临的困境,最终实现“名医治未病,元医惠众生”的愿景。

白春学教授指出,物联网医学的出现使现代医疗模式如虎添翼,为解决“三低、二难和四差”等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字化,数字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体系化”,也有利于解决先进的医疗模式与落后的人力和设备资源之间的矛盾,最终能够将目前水平高低不一的医疗保健模式转变为达到国家甚至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流水作业工程。但是,他进一步指出,在实践中,物联网医学无法做到邀请“云”专家全时空(随时随地)指导“端”医生的诊疗工作,也无法随时随地进行科普教育和专业讲座。此外,物联网医疗还存在数据安全、数据共享、药品供应链来源、保险公证和账单欺诈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完善的技术平台,将虚实互动和人机融合与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相融合,以克服物联网医学的局限性,特别是解决物联网医学难以进一步解决的人与计算机交流互动以及虚实融合和虚实互动等问题。元宇宙技术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我们提出和实践元宇宙医学奠定了基础。”白春学教授兴奋地说。

白春学教授指出,元宇宙可以认为是挂在AR/VR 眼镜上的下一代互联网,它是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的一种人以数字身份参与的虚实融合的三维数字世界,也可以简单地认为元宇宙医学是通过AR或VR眼镜实践的物联网医学。那么,如何发展元宇宙医疗?白春学教授进一步解释:“这需要根据国际元宇宙医学协会和联盟制定的‘顶层设计、学术引领、科技创新、智能惠众’战略,以5A应用程序作为链接引擎,以全息构建、全息仿真、虚实融合和虚实互动技术作为元宇宙医学的抓手,融入物联网技术,为元宇宙医学拓展实践的基石,最终实现‘物联健康,元医惠众’的愿景。”为便于理解和易于执行,白春学教授将元宇宙医学拓展为“5A程序作引擎,四化程序为先锋,初评研判加质控,元云辅助虚实行”的落地技术路线,即将物联网医学的“点线面”技术通过“5A引擎”搭载到元宇宙平台上,再通过元宇宙医学云辅助初评和研判的虚实专家来解决医疗和大健康问题。

白春学教授指出,目前,大部分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理想,好医生的标准更是大多数医生一生都无法达到的,依靠师徒传承和继续医学教育也很难解决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研发解决问题的办法。幸运的是,白春学教授团队研发的物联网医学和元宇宙医学平台可以赋能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水平的提高与融会贯通,加速好医生的培养和成长,全面提高所有医生的同质化医疗水平。

在这部专著中,白春学教授设计了8个元宇宙医学的应用场景,大胆地畅想了元宇宙医学的未来,其中包括如何建立元宇宙医院,如何用元宇宙概念做好健康管理和远程医疗以及用元宇宙医学的概念管理、诊断和治疗5种他熟悉的重要疾病。例如:如何从肺结节中发现早期肺癌,让患者可以得到根治,或者生存时间超过10年;如何管理和救治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如何诊断和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睡眠呼吸暂停;如何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诊治和管理感冒,如何帮助基层医生诊治特殊人群的感冒。

“云+端”元宇宙方舟

在直播讨论中,白春学教授强调,大健康不仅服务于那些患有疾病的人,还应该覆盖那些没有患病的人,目的是让健康的人不得病。例如,我们可以在新生儿出生后就为其建立电子健康记录,对其健康进行全面感知。如此,个人一生所做的所有检查都会进入其共享数据,若以后其疾病有所发展就可以与原先病例进行对照,这样就可以做到有根有据,可以清楚地看到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这对有病治病、没病防病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元宇宙医学是大健康利器。

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教授也指出:“从价值医疗的角度来看,我希望元宇宙能够提高医疗的效率。实际上,我们不仅追求临床效果,还追求效益。如果只追求效果,患者或许不知道钱花在哪里了。我们的临床干预手段,包括早期干预、早期诊断,甚至是人工智能支持的最佳干预手段,真正要做的是把临床效果通过经济学评估、卫生技术评估转换成经济价值、患者价值、社会价值,改善由疾病导致的患者失学、误工、不能正常生活、不能照看自己、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等情况。如果能改善这些现状,患者能够自主生活,那么社会的损失就会减少。总体的价值如果能被体现,这种干预手段就是社会应该支持的手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研究员杨达伟博士补充说:“通过元宇宙技术,我们希望能够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医学领域,不仅仅是复制现有已知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能让未来的医生和患者在全新的、联动的空间中解决以往会忽略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元宇宙医学并不局限于医院,它还应该覆盖全维的、全新的生活环境。元宇宙技术能帮我们采集信息,让年轻医生从现实医院的电子信息化系统中解放出来,做到既不失去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还能无缝切入一些新技术及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但是,我们也应当警惕,元宇宙技术会像以往的新技术一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框住医生的视野,让我们更容易沉浸于大数据的模型算法和与人工智能的交互中。”

本场节目主持人、上海散列信息科技合伙企业创始合伙人高承实博士对“元宇宙医学”的未来发展也进行了展望。他认为,在实现了AR/VR眼镜上下一代互联网医学的基础上,元宇宙医学将进一步基于大量传感器采集到的人体数据,通过高速互联网传输,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自动作用下,实现人体数据与医学知识库/数据库中典型病例特征的匹配,并完全基于数据完成对人体健康的诊疗。高承实博士将这个阶段命名为“元宇宙医学”的2.0版本。同时,高承实博士也高度评价了杨达伟博士所提到的“随着病毒发生变化,医学也必然要跟着变化,元宇宙医学中的数字化技术不可能取代医生诊疗”的观点。

猜你喜欢
宇宙联网教授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宇宙第一群
抢占物联网
这宇宙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