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打造畅销书

2022-11-10 14:23邱俊霖
科教新报 2022年42期
关键词:三都赋左思芥子

邱俊霖

晋朝的文学家左思构思十年,终于完成了《三都赋》。然而,《三都赋》起初并无人问津,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的营销方法:找到当时的名士皇甫谧作序,又让名士张载和刘逵作注释。

在名人效应的带动下,《三都赋》很快成为当时的第一“爆文”。由于那时没有复印机,人们只好用纸张抄写《三都赋》,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后来还诞生了“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三都赋》一共才一万多字,充其量就是一本小册子,但从不为人知到洛阳纸贵,这充分体现了左思的营销水平。

明朝的出版行业非常兴盛,当时的书商都在营销上下足了功夫。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做余象斗的出版商,他的营销能力绝对能够跻身明朝第一方阵。

首先,他迎合市场,什么书好卖就出什么书。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营销手段:蹭热点。当时的《西游记》长期霸占着畅销书榜单第一位。余象斗敏锐地发现了商机,灵机一动,为何不把“东南西北”全凑齐了呢。于是他提笔就写,后来发现《东游记》已经被吴元泰写完了。只好分别写了一部《北游记》和《南游记》,将《四游记》凑齐为大满贯。果然,这套书一面市便被抢购一空。

余象斗的营销方式虽然吃相难看且颇具争议,但他也懂得创新的重要性。晚明出版的《牡丹亭还魂记·凡例》中便提到:“戏曲无图,便滞不行。”这放在图书当中照样适用。余象斗创新了营销方式,在书本内容页面中的上半部分配上插图,下半部分印文字,读者阅读时就像在看连环画一般。

最后,为了防止盗版,还得加上自家的logo。余象斗喜欢在作家出版的图书中插入自己的画像当做防伪标签。

和余老板一样为打击盗版而發愁的,还有明末清初的作家李渔。当时的南京盗版现象尤甚,李渔便搬到南京建了个书屋,名为“芥子园”。他给自己的每本书都印上“芥子园”印章商标。

当然了,如果是某一行业首屈一指的专家,写出来的专著自然自带“吸粉力”。比如,袁枚老师是清代的顶级“吃货”。那时虽然没有吃播,可这一点儿也不妨碍袁枚老师成为食坛的顶流大V。后来,他专门撰写了一本食谱——《随园食单》。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直到今天,依然是最畅销的食谱之一。

猜你喜欢
三都赋左思芥子
洛阳纸贵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洛阳纸贵
多出来的空间
材料作文“芥子之灯”导写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左思与《三都赋》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
左思和《三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