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策略与措施

2022-11-11 07:19孙锋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6期
关键词:施工进度工期施工现场

孙锋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行业,经常会出现施工问题,不仅造成了经济的浪费,还制约着施工质量的提升。为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应该从工期角度入手,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制定施工方案,用实际行动实现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缓解企业施工压力。

1 确定最佳工期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来自最优成本策略,但在实际的施工中,最低成本并不是最优成本,而是企业在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计算出的。根据成本控制的原理,排除工期外的其他因素,最佳工期的选择决定了最低成本。而对于最佳工期的选择,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1 进行充分的勘察分析

最佳工期的选择和确定,首先要进行必要的项目勘察,从工程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开始,清楚了解周边公路、建筑物、地下管线、洞穴甚至古墓等的位置和情况;也可以辅助各类器材,进行轻型动力触探、钎探等,明确地下水的流动以及土层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记录和标明薄弱位置,避免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塌陷等情况发生。通过充分的调查、勘察,综合所有的资料进行具体的技术分析,研判施工计划中的重点、难点,备注必要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设备,再进行最优工期的选择。

1.2 精确计算工程量

精确计算工程量,对工程项目工期的确定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工程量几乎完全决定了工期的长短,也左右了施工成本的增加与否,因此,为了避免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设计要求,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各个施工分项的标准和要求以及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等,在综合研究分析后核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量;通过工程量的确定,参考造价人员严谨的价格评估,计算出所需的施工成本;同时,在确定实际的工期时,施工企业不能完全按照招标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交的工期开展施工作业,而是要根据自身计算的工期,结合具体的自然条件等客观情况进行确定,避免出现赶工等状况影响项目质量和施工成本。

2 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进度关系到项目的实际成本,是项目成本降低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工程进度安排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 掌握项目的建设条件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首要任务是要掌握项目的建设条件。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充分执行项目的总目标;(2)充分了解、掌握项目工程的施工条件;(3)充分了解本公司的资源,合理利用、高效运作;(4)满足并完成工程项目总进度。

2.2 使用科学的制定方法

关于施工进度的安排,不能单纯利用人工进行,更应该利用科技的力量,通过计算机进行更为科学的编制。当前使用较多的工程进度编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2.2.1 横道图法

此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工程进度用横向线条表示,通过时间坐标配合表现某一部分工程量的起止时间,同时体现出工程中的先后步骤。这种编制方法简单易懂,一目了然,无论是大小工程都可以使用。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1)无法体现各工种、各部分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2)无法计算工程的时间差;(3)对于关键的施工步骤和施工位置,无法在图表中体现;(4)施工进度图表通过这种方法编制完成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无法进行优化。

2.2.2 网络图法

网络图法表现形式更为严谨,通过工作内容和时间的相互配合进行表达,能够详细展示具体的施工内容和施工时间,并体现相关联施工工作的交叉、联系等。在具体的图表中,工作与时间两种数据选择不同的符号表示:在双代号网络图中,直线是工作,圆圈是节点;单代号网络中,圆圈是工作,横线是方向。这些图表代表着施工的进度,能够详细展示施工的关键位置及内容,以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情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法得到更多的应用,其能够反映施工的先后顺序,施工人员对施工要求更加明确。

3 减少不良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影响施工工期的不良因素有很多,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工期的延长或缩短,从而对项目成本产生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企业可以参考以下建议进行不良因素的控制。

3.1 加强管理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影响了工期,特别是管理水平低下的情况将直接导致工期的延长,项目成本的增加。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及工作态度不端正引起的。由于此类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影响和拖累整体的工程进度,导致工程量不能在合同期内完成,不仅施工企业要承担违约责任,更要对总工期的延后承担责任,进而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因此,项目经理应该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制定专业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甚至法律条文对员工等进行约束,促使其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按照具体的工程进度开展工作,在保障工期的同时严控项目成本。

3.2 稳步推进

当前的部分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展的前期,工程进展缓慢,美其名曰是控制项目质量,但临近工期,又开始赶工。这种前松后紧的施工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工期延长,更存在项目质量不达标的风险;另外,也有施工企业承接大量的工程,为了追求效益而一直赶工,不关注、不在乎施工工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造成安全隐患,以致安全事故发生,进而引发工期延长,甚至工程的停滞不前,增加项目成本。因此,根据具体的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好工作内容,在强化工作态度的前提下进行稳步施工,保证施工工人的良好工作状态,能够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项目,有助于项目成本的控制。

4 合理制定施工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提高和施工材料的升级,可供选择的建筑项目施工方案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施工方案确定之前,组织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参考具体的工程项目、项目投入、工期安排等具体要求,在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完成项目质量目标、完成项目工期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更为经济的施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建议如下。

4.1 谨慎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

建筑行业新型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不仅改善了施工工艺的难度,更提高了建筑施工技术水平。较为成熟的新型材料和施工工艺、方法的应用,能够提升项目的质量目标,更能节约施工成本,创造效益。特别是对于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实用型材料、技术等,非常受施工单位的欢迎;但对于需要继续试验的新技术、新材料,在项目施工期间并不建议采纳和应用,施工企业应该保持谨慎态度,特别是还没有明确具体使用效果的材料、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因此,施工过程中对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在项目设计初期就应该进行积极的考察和研究,综合考虑其带来的便利与产生的隐患。另外,还应将新材料、新技术与常用的成熟材料、工艺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的研判之后,再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最终保证项目的顺利完工,质量目标达标。

4.2 尽量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法

简单易行的施工方法在对材料、人工、设备的需求和协调中,能够形成更好的连贯性,提升工作效率,甚至缩短部分工程的耗时,降低项目成本。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部分工程,可以选择更适合自身的简单易行的施工方,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5 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是项目经理对于施工现场的重要管理方式,通过良好的资源配置,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还能降低项目成本,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资源配置对项目成本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施工现场材料的有效配置,对项目成本控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5.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配置非常重要,无论是对项目质量还是项目施工进度来说,作用显而易见。首先,项目经理要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对于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了解,能够将专业的人才配置到技术要求更高的岗位上,根据工序的内容和难度,配置合理数量和合格技术人员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其次,对于所有人员的出勤和加班等事项的安排,这些人事配置能够有效提高工程进度和工期的匹配程度,不会产生人力的浪费和财力的损失;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的安排,不仅要有专业的管理能力,也要有相应的技术能力,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能进行人员的整合、组织等。

5.2 优化材料配置

项目施工的优化配置中,现场材料的配置能占到60%~80%,其合理配置也是保证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的重要条件。因此,根据项目工程量进行前期的市场调查,对各种材料进行询价比较和质量比较,是保证材料优化的首要任务。通过比价和对比质量,在保证供货方货物供应及时、运输方便且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性价比更好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按照质优、价廉、运输方便快捷、运费低的原则进行采购,并根据工程量进行成本核算,确保不会增加项目成本。例如,在对施工常用的水泥、钢筋进行采购时,首先要确定施工现场所需的产品标号,再依据就近采购的原则,选择质量达标,价格更为优惠的产品。

5.3 优化机械使用

项目施工计划会针对施工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提前进行计划,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1)根据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自有的机械设备,可以进行一定的整合和改造,便于满足施工现场所需的功能;对于使用时间不长的特种机械,建议采用外部租赁的方法进行配置。(2)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一定要由专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进行机械操作,不能超负荷作业,也不能长时间闲置不用。(3)按照施工进度进行机械设备的配置,特别是对于需要租赁的设备,严格按照使用时间进行租赁,避免因为工期等其他原因增加租赁费用,提高项目成本。(4)对所有设备进行定期、良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年限,避免因机械设备保养等不到位造成检修费用的大量增加;特别是高价值的重要设备,更要加强维护力度。(5)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应该按照施工企业的标准流程进行,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而对于施工现场的大型设备的存放管理,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避免设备因为自然灾害受到损坏,导致无法参与施工建设,延长工期,引发项目成本增加的状况。

6 优化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主要是对于施工区域的划分和规划,这种布置应该处于动态调整中,随着工程进度及现场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为施工提供便利,从而降低项目成本。具体参考以下策略进行布置。

6.1 布置的合理性

施工现场的布置要以各项法律法规为准则,按照动线原则,合理划分生活区、作业区、办公区等,各个区域相互分隔,分开布置;同时,严格执行员工宿舍的标准,不能使用未完工的建筑物充当宿舍。各个区域分隔布置,主要是考虑其功能不能相互受到影响,特别是生活区与作业区,一定要有足够的间隔,在保证员工休息时不会受到施工作业影响,避免出现休息不够引发的精神状态问题;另外,这样的分隔也能确保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工期和施工进度的达标。在具体的区域划分时,类似于室内装修的标准,要参考各区域的动线进行设计,例如:施工道路的安排和布置,具体的走向及道路建设做法;还要根据季节、天气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道路的施工方法,既要满足设备、物料的顺利运输,又要保证人工行走的安全,还要进行各种遮挡或提示,避免因此引发安全事故。所以,施工现场通过这些综合考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布置,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进度,更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安全保障,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项目成本的减少。

6.2 减少二次搬运,降低运输成本

二次搬运在施工现场属于常见的状况,主要是大型作业设备不能保证一次性满足各个岗位、各个工段的物料需求。在通过塔吊、电梯等进行物料运输时,单纯的机械设备无法将施工人员所需物料直接送达所在位置,而是在遵循安全的原则下进行统一的放置,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等情况。减少二次搬运费用,降低运输成本,就要求项目部务必根据物料的使用状态进行入场顺序的安排和规划,尽量满足就近施工的原则进行放置,并确保放置位置的安全,不会造成道路堵塞和其他安全隐患,更不能影响现场内其他施工作业的开展。特别是各种电力设备及电线的布置和放置,一定要参考电源位置及搭建拉线的安全方式。

6.3 利用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减少临时设施搭建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搭建,不仅容易影响施工的正常开展,更容易造成诸多安全隐患,给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在施工现场,对于避光、避雨的作业内容,需要搭建各种临时建筑物,而这些建筑物的搭建,一定要考虑项目成本的变化,因此,施工的具体工作中,就要尽量观察和利用现场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相应的有需求的作业,从而减少临时建筑物的搭建;充分利用已有的建筑物开展返修、维修等工作,不仅节约成本,更提高了安全系数。对于施工现场中各种电路、线路的临时搭建,也应该参照建筑行业的具体的法规、制度进行检查、监督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出现。另外,对于有卫生标准要求的临时食堂,必须按照规定硬化路面并进行防滑处理。因此,减少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的搭建,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成本,保证项目施工安全;对于必须临时搭建的建筑物,所需材料的采购一定要遵循质优价低的原则,避免项目成本的大幅增加。

7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项目成本控制策略的介绍和分析,从项目的设计之初,项目经理及施工企业都应注重各个环节的成本管控,在保证项目质量目标及工程工期的原则下,控制成本、减少额外的支出,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制胜法宝。

猜你喜欢
施工进度工期施工现场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工期优化
基于最小工期的施工分包商选择方法
关于工期索赔时差所有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