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导向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研究①

2022-11-11 05:51张孟博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计价学期课程体系

张孟博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需要学生具备在一线工作与服务的能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掌握学科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并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融合于能力培养之中。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与实践,能够熟练运用工程估价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解决实际建设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完成相应的造价任务。本文就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谈谈看法。

一、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联系

工程造价专业的部分课程未能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方法,没有以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学习背景,给学生提供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相互缺乏联系。如何按照实际项目的造价工作过程,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授课顺序,使课程之间能够相互衔接,仍然值得探讨。

(二)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安排,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大多数学生对理论学习和计算热情不高。由于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应用理论知识进行造价计算是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如果仍然遵循先熟悉理论并手工计算造价,再上机操作软件实现电算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可能对手工计算造价的烦琐性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1]。

(三)集中实训次数少、时间短,未能让学生反复操练

模拟工程造价工作过程的集中实训往往在全部理论课、软件课结束,学生面临顶岗实习时才开设,课程学习与集中实训的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上机操作、模拟整个工作过程时往往已经遗忘了课上习得的知识,无法在集中实训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因此,有必要调整集中实训的开设时间、次数及时长,帮助学生利用造价软件通过多个项目的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整个工作过程。

(四)学生行业接触面窄,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就业环境

对我院2022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调研表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由于在校学时有限,造价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其他专业知识涉猎较少。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有必要通过设置丰富的线上、线下选修课的方式,使学生能主动选择课程,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获得施工管理等领域的基本工作技能。

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由于传统职业教育存在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的弊端,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我国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则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基础理论,该理论提出的课程开发步骤主要为典型工作筛选、典型工作整合、课程体系构建[2]。

为了紧密结合造价工作过程,保证每一项工作过程所对应知识点的完备性,有必要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有针对性地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全过程造价咨询的工作过程、多家造价咨询企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调研结果以及我院2022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结,找出典型工作,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设计出与造价行业工作过程紧密贴合的课程体系,并将这些课程按易于学生理解或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顺序进行排序。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广泛地对造价企业和毕业生调研。造价工程师在建设项目各阶段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过程与对应的典型工作

我们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整合表1典型工作,归纳出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领域,再根据这些能力领域,初步构建出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如文末表2所示。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为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打下了基础。

表2 能力领域与对应课程

三、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措施

(一)注重理论课程与应用类课程之间的衔接

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之间的衔接,是学生将理论转化成实践能力的关键阶段,我们将以两对课程为例,介绍如何进行衔接。

首先,以理论课程“建筑构造与识图”和应用课程“造价软件应用”为例,学生只有看懂了设计图纸才能根据图纸的描述利用造价软件进行计量与计价。建议教师讲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时以两到三套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图纸为蓝本进行详细讲解,并配以三维模型辅助学生对建筑的构造进行空间想象。而“造价软件应用”课程应沿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上学生已经熟悉的图纸,这样做教师就无须再分出精力给学生讲解新的图纸,能够专心讲解造价软件操作的核心知识点,课堂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其次,“建筑工程计价”与“造价软件应用”是另一对有紧密衔接关系的课程。“建筑工程计价”是一门理论课程,重点是教授学生对工程造价及其构成内容进行估算的原理与步骤。而“造价软件应用”则是教授学生在计算机上快速实现对工程造价的估算。建议“造价软件应用”在“建筑工程计价”开课的六周后再开课。此时学生对建筑工程计价的原理和步骤已经有一定了解,但对应用理论手工计算造价可能存在畏难情绪。如果学生能在计算机上验证手算的结果,找到计算机自动计算与人工手算的共同点,并通过这种对比,产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就能逐步克服上述的畏难情绪,同时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开设“工程造价导论”课程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往往由于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对职业的规划而对未来的努力方向感到迷茫。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公共课程外,还应专门开设“工程造价导论”课程,使学生理解不同专业课之间的知识衔接关系,让学生明白不同课程中习得的知识是如何“组装起来”逐步转化成工作技能的,以及怎样学习才能在进入职场以后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工程造价导论”这门课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就能帮助他们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该课程应在大一上学期初开设,可以选在新生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开始,课程的时长在四周左右,每周四课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材料”这三门大一上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对算量和计价等核心技能运用所起的铺垫作用。该课程应该采用一个小型工程的预算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在计算机房把识图—建模—算量—计价—汇总计算造价的主要工作过程都演示给学生。授课教师应提前将小型工程的图纸、《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省级建设工程计价规则》《省级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以及该建筑的三维模型全部发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演示过程,演示的过程可以介绍一些浅显的原理,重点要注意解释三门专业基础课与工作过程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设立实训专用短学期

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实训的目的则是使学生“熟”。由于用人单位对“熟”的要求很高,实训课的地位应进一步提高,开课的次数和每次开课的时长都需要充分保证。建议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专门开辟出固定时间作为实训短学期,并且在这段时间内要模拟真实工作强度,让学生完成两个或更多的完整造价项目。具体做法是将原先传统的一学期时长分为两部分,理论课及对应的考试周安排在长学期进行,剩余的一个月时间作为短学期专门用于上机实训。

以我院为例,造价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主要是大一、大二两个学年以及大三上学期的一部分时间,其余时间学生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如果要实施长短学期制,必须选择学生在校且时间充裕的几个学期来进行。由于大一上学期往往会安排新生军训,考虑到课时有限,不再设置短学期。综合考虑,短学期可以设置在大一下学期、大二上学期、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这几个时间较为充裕的学期。由于与传统的学期制相比,长短学期制总的教学时长并没有明显增加,这就意味着部分理论课要被压缩,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的理论知识应适当精简[3]。

为落实长短学期制,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1.调整课程安排。在学生大一上学期学完土建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并能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尽快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未来工作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如“建筑工程计价”“造价软件应用”等,方便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后期就开始实训。经过在校期间多次短学期实训,学生有机会重复训练造价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对于就业后能力的储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完善配套硬件设备。由于造价电算化已经普及,造价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若开展短学期实训,则学校的机房在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中要分批安排所有实训班级学生上机,满足一天4到6课时的实训任务量。由于其他专业学生也有使用机房进行实训的需求,这就对配套硬件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校统筹安排。

3.引入校外师资。实训次数增加、时间延长,必然导致学校师资的相对短缺,但这也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建议在短学期内可以引入造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对于企业来说,给学生实训的同时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优秀员工,多了一条给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渠道;对于学校来说,通过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形式,可以带来最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就业。

(四)开设丰富的院内专业选修课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开设选修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我院2022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并非只有造价管理一个主要就业方向,施工管理方向就业的学生也比较多。另外,还有少数学生从事物业管理、房产估价等其他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工程造价专业选修课程既可以开设造价管理类的拓展课程,又可以开设施工管理类或者房地产管理类课程,具体选修哪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决定。造价管理类选修课包括“市政工程识图与计价”“园林工程识图与计价”以及“精装修工程识图与计价”等;施工管理类选修课包括“工程测量”“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房地产管理类选修课包括“房地产营销与策划”“物业管理”“房产估价”等。

选修课的开设时间应放在大二下学期以及大三整个学年,此时学生处在顶岗实习的前期或已经开始顶岗实习,未来的就业方向渐渐清晰,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选修课程开课的方式应较为灵活,线上、线下或两者结合都可以[4]。大二下学期学生仍然在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授课的方式,理论课部分依托我院“双高”线上课程建设成果,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选项;而实操及实训部分,宜采用线下授课形式,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由于顶岗实习的原因,大三宜开设线上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需要自主选课。

(五)应用“建筑业务互联系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鼓励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因此,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建筑咨询业的发展趋势。

工程造价咨询也是全过程咨询中的一个环节,造价咨询人员与其他专业咨询人员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全过程咨询的。为适应这种趋势,需培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中各环节、各流程的了解。为此,我院建成了“建筑业务互联系统”,该系统以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各参与方的业务岗位为主体,工作过程为核心,通过故事化的情节,模拟从城市规划至拆除复用的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以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为载体,通过标准化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各参与方业务岗位的工作过程。

“建筑业务互联系统”模拟实训可以在短学期内搭配其他实训课程一起开设,以丰富实训课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他们适应建筑业的新变化做好准备。

四、完善后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在融合以上改进措施之后,得到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如文末表3所示。

表3 完善后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五、结语

培养应用型的工程造价人才,需要搭建有针对性的、适应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多次重复练习工作流程的机会,最终达到向用人单位输送应用型高技能造价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计价学期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预算审核技巧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世界银行拟在中国银行间债市发行20亿SDR计价债券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