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保暖衣的应用与实践

2022-11-11 07:10章云海
中国乳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草料穿衣圈舍

章云海

浙江绍兴柯桥牛羊保暖衣研发经营部,浙江绍兴 312000

0 引言

犊牛是提振奶产量的后备军,也是养殖户扩群增效的希望。在北纬40~50°区间的黄金奶源带上,遇寒冬出生的犊牛,从38~39.2 ℃的母体来到-15 ℃以下的外界环境中,如何适应超过50 ℃的温差,如何有效的保护犊牛安全越冬,一直是牧场关注的问题。

人们对牛只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耐寒不耐热”的印象中。诚然,牛只在高温环境下会出现呼吸急促等热应激反应,但是,成年奶牛长期处在-4 ℃以下的低温环境时,会出现冷应激,表现为掉膘、奶产量下降甚至停止泌乳;犊牛在气温低于0 ℃的环境中持续较长时间,也会表现出走动缓慢、弓背、毛发竖立、肢体抖动抽搐等冷应激体征,严重的还无意愿进食直至死亡。本文对犊牛保暖衣的必要性、应用及实践进行论述,以期提高犊牛福利,增加牧场效益。

1 保暖衣应用的必要性

1.1 犊牛的耐寒度

关于犊牛的耐热耐寒临界点,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能找到奶牛、犊牛、肉牛“最适宜温度”的相关论述,奶牛生产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9~16 ℃,犊牛为13~15 ℃,在最适宜环境温度下,奶牛的饲料利用率最高,抗病力最强。因而经济效益最好。表1将奶牛、犊牛和肉牛最适宜温度理论值进行了展示。

表1 牛只最适宜温度 单位:℃

1.2 持续低温的危害性

冬季对牧场最大的威胁是长期低温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过低的环境温度,会使牛体散热过多、呼吸加深、脉动减缓、代谢和血液循环失调、尿量增多,容易出现感冒、气管和支气管炎、肺炎以及肾炎等症状,甚至导致牛只死亡,所以必须加以重视。初生犊牛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健全,更容易受低温的不良影响,必须加强犊牛的保温措施。

2 犊牛保暖衣的设计

为了降低低温对犊牛造成的危害,犊牛保暖衣需要具有五个功效。

2.1 保暖性

犊牛保暖衣的用料,选定由3 层面料组成,即:外层为印花布,内层为绒布,中间夹喷胶棉,用绗缝工艺将三层合为一体。总厚度控制在0.7~0.8 cm,以冬季的内层温度控制在20~25 ℃间为宜。犊牛保暖衣的总重量控制在0.5 kg左右。

2.2 舒适性

为了顺应犊牛原有的站立起卧、走动、蹭墙、吃喝拉撒等行为习惯,与皮肤接触的内层,一定要选用柔软的绒布,裁剪要一体成件,不得有拼接叠线出现;尾巴对口处还要挖陷个月牙状缺口,便于尾巴裸露甩动;脖颈开口处应压低孔隙,以防低头时寒风侵入;犊牛保暖衣的固定物可依仗四肢固定,无论是黏贴扣带还是自行打结扣,一定要注意牢固程度,以免出现脱落、断开而影响使用。切记犊牛保暖衣上不得配用金属或塑料硬扣和扁薄型硬带,以免因摩擦引发犊牛皮肤红肿甚至溃烂。

2.3 透气性

在床底无栅栏的犊牛圈舍内,大多会铺设一层垫草垫料以达到保暖和吸附尿液的目的,但当累积的尿粪过多,排泄不畅时,养殖者会发现卧床起身的犊牛从身上滴下尿液,于是就希望能用上“防水牛衣”。防水牛衣若因不透气造成湿气过重时,容易引发犊牛不适或疾病。为解决既防潮又具备透气功能问题,在犊牛保暖衣肚底连同后腿卧地部位,左右两侧均缝贴上了可防水的人造革,前臂连同背部保留着原有透气功能,经一般性潮湿的圈舍内测定,该犊牛保暖衣内层的湿度为62% RH,符合牛只最适宜湿度55%~82% RH标准。

2.4 色彩融合性

因为奶牛色彩多为黑白相间的荷斯坦品种,也将犊牛保暖衣色彩融入到保暖衣设计中,专门定制了不锈钢滚筒,再给外层面料印上了黑白奶牛色(图1)。这样远远望去,无论是犊牛、青年牛还是泌乳牛,都融汇在同一个花斑色调的氛围中,很难辨别出未穿衣牛与穿衣牛的区分点。对肉牛的外层面料也染上了土黄色,使母牛不因犊牛穿衣而产生排斥感从而拒绝喂奶(图2)。

图1 奶牛犊牛保暖衣

图2 肉牛犊牛保暖衣

2.5 符合各育龄段穿着合体性

为顺应犊牛在第1个月生长迅速的生理特征,推出长73 cm、76 cm、79 cm、82 cm、85 cm五档间隔为3 cm的保暖衣,供牧场同时穿用,或阶梯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牧场喜好选择第2档,即长76 cm、宽78 cm的保暖衣,并希望该档保暖衣的固定物可自行调节宽松。为了满足牧场的需要,设计了带有圆扁形吊带物的保暖衣,长带64 cm,短带34 cm,各有一端固定在犊牛保暖衣上,另两端吊带头留给用户自由打结,打结后的吊带于四肢间应留有1 个拳头的宽松度为宜。1 个月后即使出现牛大衣小的情况,仍能够保留保暖效果;最重要的是,减少了犊牛的换衣频率,降低了牧场成本。

3 犊牛保暖衣的保暖效果

3.1 消除畏寒症状

冬天犊牛出现走路缓慢,躺下不愿起身,起身又不想卧躺,有的还出现弓背、毛发竖立、前臂或后腿时不时有抽搐抖动现象,即是一种畏寒症状。此时只要及时给犊牛穿上保暖衣,上述症状会在30 min后逐步消退。有的犊牛穿上保暖衣后,立马会有蹦跳跑步的活跃动作。当寒气来袭时,若能及时穿上犊牛保暖衣还可提前预防咳嗽、感冒,起到抵御风寒病痛,缓解拉稀症状等作用[3]。

3.2 抑制牛体热量散发消耗

2014年12月在北京延庆牧场进行了犊牛保暖衣保暖效果试验。通过测温仪24 h跟踪测温,在-20~-15 ℃气温下,测得犊牛保暖衣和牛体表之间温度为22~24 ℃,比同一牛裸露在外的头、尾、脚外表体温度高出5~9 ℃,净增体表体温10 ℃以上。且此时牛体内五脏已有了保温机能,通过血液循环流动,带动了裸露在衣外的头、尾、脚外表温度而不易被冻伤,起到了间接保护作用。因此犊牛保暖衣具备抑制牛体热量散发消耗的功能。

3.3 犊牛保暖后增重明显

2018年12月在河北隆化县对穿保暖衣犊牛与未穿保暖衣犊牛的增重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将犊牛保暖衣分发到6 个乡镇的6 个牧场,规定同一天出生的犊牛1 头未穿衣(对照组),其他穿衣(试验组),隔天出生的为第1天出生的未穿衣(对照组),第2天出生的穿衣(试验组)。试验时间为1 个月。其中2 个牧场分别因为缺计重量和尿液偏多中途退出试验,4 个牧场数据有效,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穿衣犊牛比未穿衣犊牛平均增重4.52 kg,其中最低的一个场平均增重3.30 kg,最高的一个场平均增重6.50 kg,这仅为1 个月的对照,假如按一个冬季3 个月推算,每头增重差可能超过10.00 kg,这10.00 kg增重可以带来缩短犊牛养殖时间、节省饲料成本、减少人工成本、加快场地周转等益处。

表2 穿衣犊牛与未穿衣犊牛1 个月增重对照表

3.4 犊牛保暖衣具备防冻效应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购买犊牛保暖衣的目的仅为防止犊牛被冻死。以河北省隆化县为例,隆化县往年在冬季出生的牛犊中,有7%~8%的牛犊会被冻死,其临床症状往往是第1天受冻感冒,第2天趴窝不爱动弹,第3天不爱吃奶,然后到夜里就夭折了。增重对比试验中,穿衣犊牛成活率达到了100%。因此,有了犊牛保暖衣,牧场就不必刻意避开犊牛出生在冬季最冷的100 天了,配种效率得到提高,泌乳牛产奶量提升。来年春天,未穿衣牛还需要半个月的脂肪积聚等体能恢复期,穿衣牛已在冬季积累了10.00 kg左右的体重差,去除保暖衣后可直接增长体高、体长;春末,与未穿衣犊牛比,穿衣犊牛长度增加20 cm左右,身高增加10 cm左右。若奶牛犊牛在第1年冬季穿了保暖衣,第2年的青年牛在冬季再穿1 次保暖衣,可比未穿衣牛约提前4 个月配种、产犊、产奶。

3.5 犊牛保暖衣环保价廉

为了抵御寒冬对奶牛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东北、西北地区一些有实力的牧场,试图通过建有供暖设施的标准养殖场房来扭转寒冻危害[4]。但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元的基建投入令人生畏,再加上24 h热能的供应和人工操作的投入,一般牧场难以承受。以产出比操作分析,由于密闭的场房内增加了养殖密度,牛粪尿液及垫草料遇热蒸发的氨气会陡然上升,而氨气会伤及牛只的呼吸系统,氨气达到一定限值需要换气,换气寒风就会重新侵入,需加大供热力度,如此循环往复。与暖房相比,保暖衣更具价廉、环保、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4 犊牛保暖衣应用的注意事项

4.1 确保犊牛毛发干燥

给犊牛穿保暖衣前,应观察犊牛的毛发是否已干燥,只有在圈舍内毛发干燥的状态下才可穿衣,以防毛发的湿气过重被犊牛保暖衣裹合而引发因湿气产生的不适,干燥保暖的衣物才可获得福利享受。若是刚出生的犊牛,应先用干毛巾擦去黏液,后用吹风机吹干毛发,吹出的温度以不烫手为宜;若在有暖气产房出生的犊牛,可在临走出暖房前10 min穿衣。

4.2 穿衣时机

给犊牛穿衣的时机应安排在喂料时穿,因这时犊牛的注意力集中在喂料,一人就能完成。若选定其他时候,则有可能需增加1 名帮手完成。

4.3 圈舍选择

给犊牛穿保暖衣的圈舍,应选择在尿粪有自然外排功能的圈舍,若只有垫草料的圈舍,该垫草料的厚度应堆积到20 cm以上[5],以防保暖衣被泡进尿液中。最好选择在竹、木栅栏或塑料等具备尿粪下泄功能牛床,也可选二层以上红砖叠加牛床或抹成斜坡或鱼背型的水泥牛床。在这类无尿粪沉淀牛床内,就可用保暖衣直接取代垫草料。一旦用保暖衣取代垫草料圈舍,不仅可为牧场减少购买垫草料费用,也可省略运输、翻晒垫草料的工本劳作。

猜你喜欢
草料穿衣圈舍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养牛之道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穿衣取经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人生如拉磨
生产母羊圈舍标准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