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穆李面塑的艺术特征及传承设计探析

2022-11-11 00:53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马琳睿刘春媛
工业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面塑菏泽文化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马琳睿 刘春媛

菏泽穆李面塑,也叫曹州面人,穆李村被称为“中国传统面塑文化第一村”,坐落于牡丹区马岭岗镇北部、万福河南岸,素有“中国面塑看山东,山东面塑看菏泽,菏泽面塑看穆李”之说。穆李面塑的材料和素材都源自当地,当地村民几乎人人都会捏面塑,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其造型简练、形象逼真,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大街小巷甚至于路边都有制作面塑的艺人(图1)。如今,穆里村立着数座石碑,一座叫“沐恩碑”,上面记载了穆李面塑的由来,咸丰四年江西弋阳米塑艺人王清源和郭湘云游历至穆里发现当地土地肥沃,产出的小麦正是制作的好材料[1]。再加上米塑在穆李很受欢迎,于是王清源和郭湘云配合当地村民郝胜利和杨白,将米塑和当地“花供”混合在一起,用各种颜料拌入面中,通过揉、搓、捏等技法制成了精美、结实、色泽精美的面人,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村民便在农闲时候四处游历,常年外出卖艺,这也使得穆李的面塑逐渐全国闻名,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图1 穆李公园门口的面塑卖艺人

1 菏泽穆李面塑的艺术特征

面塑是我国民间美术的瑰宝,面塑艺术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是因为其创作主题和工艺的多样性,能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需要,也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李芳清等人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其制作的面塑工艺品更加栩栩如生,既有丰富的表现方式,又有突出的艺术特征。其作品上既具有趣的卡通形象,还有传统文化浓厚的民俗元素,每个作品在其内涵方面都有着深刻的体现。以下主要通过造型、色彩和工艺三个角度来对穆李面塑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

1.1 穆李面塑的造型特征

1.1.1 象征性

面塑具有象征意义,各种形状的面塑都能传达一定的特殊含义[2]。在中式的婚礼上最常见的就是龙、凤和鸳鸯,因为中国人认为龙、凤、鸳鸯是吉祥的象征,在山东胶州,结婚和订婚都要互赠花饽饽,有人塑一对鸳鸯像,代表着夫妻恩爱;也有人塑两条鱼做新娘的头饰,象征着富贵,这些民间的习俗增添了婚礼气氛。面塑作品《莲生贵子》(图2),象征着喜结连理、早生贵子的意思,连与莲同音,莲生莲子。作品中为多个红色的莲子散在盘子中,红色象征着结婚的喜庆,而多个莲子则象征着多生的意思,简单的作品却体现出对新人的祝福和期盼。面塑作品《福禄寿》是中国比较崇拜的福神、禄星、寿星的合称,又称福禄寿三星(图3)。

图2 莲生贵子

图3 福禄寿

1.1.2 夸张性

夸张性在于制作人个人的主观意向,有时会在捏造面塑的时候,对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放大或者变形,使之更集中、更生动。但夸张并非随心所欲,夸张要使整体形象和谐统一。例如:着重表现出文人的才华横溢;武将的生龙活虎,斗志昂扬;老人的脊背佝偻,行动迟缓;妇女的腰肢纤细,体态婀娜;儿童的憨态可掬,虎头虎脑;卡通的稀奇古怪,可爱有趣。但是一整套面塑作品单独的面塑在表达上是不同的,全套的面塑关注的重点是场景及氛围,主要是希望实现人物与场景的完美融合与协调,所以每个作品中人物的姿势、性格等方面都非常明显,并将故事的主线串联起来,烘托出主题。

1.2 穆李面塑的色彩特征

色彩是民族艺术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也不同[3]。所以,面塑艺人在制作面塑时,对同一物体的颜色,以及颜色的饱和度、纯度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中国民间艺术在色彩上的运用,基本都与当地的民俗文化、风俗习惯、民间信仰有关[4]。在民间美术中,色彩是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载体,此外更深层次的还是对吉祥的祈求、对福祉的追求,以及对凶害的规避,这更是一种纯朴的农民心态[5]。在菏泽,面塑主要以黑色、白色、蓝色、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等多种颜色为主,总体上色彩都以高饱和度为主,以鲜艳、对比度高为美。菏泽被称为“中国牡丹之都”,菏泽面塑馆里的此作品以红、黄、绿三种颜色为主(图4),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朵一朵的牡丹团簇在一起,绽放着牡丹独特的魅力,雍容华贵且优雅大气。

图4 牡丹

色彩的象征含义是不同的,而色彩的象征意义则是根据人们的年龄、性格、爱好、兴趣、气质、修养等主观意向而产生。在面对各种色彩时,人们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个性和意识融合到一起,从而使色彩具有某种象征和情感含义。民间艺术中的色彩,其内涵也不尽相同[6],而面塑也是一样。举个例子,在我国红色有着特殊意义,如这是一种热烈、喜庆,以及吉祥的象征,是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表达,更是生命的象征。不管是民间生活、世俗生活,或是神话传说中的面塑,往往会把红色运用到婚嫁、春节、寿宴等。如民俗作品、婚庆作品、戏曲作品,大片地使用红色能够让面塑具有鲜明的色彩,让人看了更加的震撼。此外,五彩斑斓的面塑在今天的社会中必定会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意向、更优美的色彩语言,同时其鲜明的文化遗产性质还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现。今天的社会是文化大融合和大发展并存的社会,许多艺术形式相互影响与渗透。在这种背景下的面塑艺术,必然会为民族艺术开辟一条生机勃勃的、多姿多彩的道路。

1.3 穆李面塑的工艺特征

1.3.1 材料

材料是制作面塑的关键,由于需要考虑面塑在可塑性、防腐性、质量保证期等方面的要求,所以面塑通常由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在制作面塑时很容易遇到面团不易塑造成形、作品易干裂,存放一段时间后变形、变色等问题,现在通常会选择加入一些添加剂来让面塑作品能够被存放得更久。

1.3.2 元素

面塑通常是将整体分解开进行单独的制作,将面塑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元素逐个制作好后再进行拼接与组装。面塑的基本元素与平面空间的基本元素一致,都是由“点、线、面”组成。面塑中“点”的运用通常是作为作品的点睛之笔,一般适用于人物的眼睛、嘴巴等部位,是整个面塑作品中最出彩、吸睛的部分。面塑中“线”的运用通常是作为人物作品的肢体或者躯干出现,但也有一些线条是对人物的服装或者动植物的肌理进行装饰,是制作面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面塑中“面”的运用通常是作为人物作品的衣服或者花卉类作品中的花瓣等大块面的组件,具体的大小和形状一般需要通过作品的需要来进行制作。

1.3.3 技法

面塑常见的工具箱其中包括梳子、塑刀、小刀、拔子、剪子、竹签等工具(图5),每个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像梳子的作用就是压头饰及衣服的图案;塑料刀是用来拨、压、挑、打、卷;剪子的作用是让手指及衣服的形状达到想要的样子。所以,面塑造型中表现出的技法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工具来确定。其表现的技术主要有:揉、压、卷、挑、搅、卷、糊、粘等。面塑的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区别于传统彩塑作品的先塑形再上色。面塑的色彩信息是预先设计好的,经过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工艺,在挤压、揉捏的过程中,来进行人物脸部的透红及衣服颜色的渐变,展现出制作者巧妙的智慧和细腻的手法。不仅技术精湛、色彩鲜艳、精神饱满,并且随着防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一般面塑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变形不褪色。在历史长河的传承中,面塑艺人们不但师承长辈,更有一套独特的面塑工艺,他们的技艺也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以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图5 早期面塑工具箱

2 菏泽穆李面塑的传承设计思路

由于现代审美的不断变化及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大多数产品只是通过照搬其原型进行简单的设计,并未考虑其艺术特征及其内涵。因此,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对穆李面塑的传承设计进行探讨。

2.1 面塑的装饰性传承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享乐也不断提升,面塑所表现出来的平面装饰语言也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旅游文化产品的载体。如故宫博物馆设计的2021年故宫日历,故宫日历在外壳设计方面选用了红色与金色进行搭配,用烫金工艺来制作外面的字,里面的每一页都会选择吉祥的牛和做农事的物品,呈现出“福牛贺新岁,丰年禾黍香”的祥瑞图景。而且里面的图案排版也是有章可循的,其主要的依据就是以时节为基础来对各种事物进行排布。当人们查阅日历的时候,就可以对某一个特定的时节出现的某种文化元素进行了解,就好像每一天都在被认真的查看着。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热潮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展开。以广西壮族博物馆为例,以齐白石的《柿子图轴》为基础,研制“事事如意”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河南博物馆则以“考古盲盒”为主题。这些文化创意作品使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博物馆收藏,而是“活”了起来。

菏泽穆李面塑也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这种设计思路。把包含了当地特点的语言和画面用日历的形式进行设计,封面设计选择菏泽本地的乡村文化内容,日历内可以用四季变换的特点来设计主要的插画等。过完一天之后,可以将日历上的图片或者文字撕下来贴在自己的手账中。或者是同样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将面塑中所运用的一些题材故事分类做成系列来进行盲盒设计,当下热门潮玩的本质含义实则与面塑的本质含义相同,面塑可以称作为早期人们的“潮玩”,这些将会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

2.2 面塑的互动性传承设计

面塑作品的互动性不只是在创作时需要用手来进行,还可以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来提升儿童的创造力。例如,儿童玩具四季树是一款以阳新布为载体的儿童玩具,以阳新布贴为主要原料,以儿童的DIY玩具为核心,注重儿童的体验与娱乐,可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审美等。四季树DIY布艺玩具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将阳新布贴中传统的糯米粘合方式改为魔术粘贴,并在黑色底布上进行多次创作。四季树运用可视化的图形,将相同的事物进行组合拼贴,形成不同的景致,训练孩子的手,并透过视觉感受四季交替的美丽,提高孩子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儿童玩具设计师可以从如何把面塑艺术和儿童玩具进行融合的角度来设计玩具,从而让儿童和面塑之间产生互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性意义的面塑作品,把面塑作品的元素拆分开来,保留主要的轮廓,以此来当做底板,让儿童自己对希望创作的面塑进行选择,然后在面塑底板上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就可以增加对这种艺术的了解,认识到这种事物的名称,儿童可以获得自己创造的全新面塑作品,提升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用玩具设计的方式来对儿童的感官进行刺激,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儿童审美和创造力的发掘,这也是一种新型儿童玩具的设计方向。

2.3 面塑的虚拟性传承设计

数字化即虚拟化,而虚拟常常给予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受,从而让受众的情感难以带入,所以其设计需要对真实世界中呈现的形态、使用方法等对受众的体验及认知进行引导,将虚拟和现实进行融合,打破虚实的界限。如敦煌159窟的虚拟现实展示就是这样,展示了其高精度的壁画、雕塑等作品。该技术还把敦煌的乐舞和服饰等进行了重构和展示。例如,在云南丽江东巴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观众可以通过采集图片,进行虚拟的服装测试,并将“试穿”后的照片传送到现场。通过单纯的方式让观众对本地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传递当地的非物质文化,是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法。

对于穆李的面塑博物馆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对其进行传承,例如在面塑馆中设置一块体验区,里面分别为两个独立项目,一个可以通过VR眼镜来学习面塑的制作及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面塑。另一个项目可以上传自己喜欢的立体人物模型,通过3D打印机对人物的构造进行简单的打印,之后再通过一些简单的捏造对人物进行装饰。这些项目操作性并不难,比较适合亲子的日常休闲活动,且益处颇多。第一,有利于日常亲子促进感情,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有利于加强孩子们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了解;第三,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传统文化与虚拟技术结合,更要对文化的内涵进行充分地展示及传播,在现代文明下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说明,对该文化给现代文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解,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文化内容进行充分地展示及创新。同时,还可以建立起一种文化的传播环境,用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文化语言来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及情感进行刻画,这种传统文明在新的时代下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3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民间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环境、人文风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穆李的面塑艺术,是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而且大多数的民间艺人并未受过正统的学习,但这些作品大多是我国艺术发展与繁荣的重要要素,且对于文化的多元化融合具有极强地推动作用,他们的艺术作品也是我国艺术大发展、繁荣的重要资源。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似乎在远离现代文明下的人民生活,但只要稍微进行提取和设计,这种文化就会绽放其独有的魅力,菏泽的穆李面塑的文化内涵主要是本地的乡土文化,且在各种类型的面塑作品中脱颖而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需要进行怎样的融合与设计,是未来重要的研究课题,相信在未来,菏泽独有的穆李面塑可以通过全新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猜你喜欢
面塑菏泽文化
跃然指尖的面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谁远谁近?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