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中的家国情怀探析

2022-11-11 02:14何通章临夏州临夏市土桥镇田家炳中学
课外语文 2022年16期
关键词:荷花淀白洋淀水生

⊙ 何通章(临夏州临夏市土桥镇田家炳中学)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之一,这种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对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古代朴素的家国思想中,《礼记·大学》无疑是重要的篇章,其宣扬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就是古人经常提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修养品德到维护家族利益,进而忠于国民、民族,报效祖国。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古代诗人经常以诗明志,陆游即使临终仍然渴望家国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远在边疆也渴望家国平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杜甫身陷窘困交迫之地,仍然心怜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太多太多,隐含着无尽的感动。带着这样的思想来看《荷花淀》,我们不但感叹抗战时期面对外敌入侵时中华民族的乐观和勇敢,更感叹他们在战斗时同仇敌忾的心气——这都缘于发自内心的家国情怀的涌动。

一、 关于《荷花淀》的前世今生

《荷花淀》是孙犁创作的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高中《语文》必修课文。众所周知,战争是残酷的、血腥的、无情的,但是这篇小说没有血腥场面的描写,也没有惊险的战斗情节,而是另辟蹊径,运用诗情画意的笔调描写战火硝烟下水乡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温情脉脉的儿女情长,深刻反映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保护家园、热爱和平的坚强意志和克敌制胜的抗战精神。在作者的笔下,夫妻之情,人情之美,尤其是家国之爱,都能让新时代的我们感受到抗战时期人民大众的可爱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而作者孙犁,更是以荷花淀为题材写就了《荷花淀》《芦花荡》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荷花淀派”创始人,《荷花淀》有着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细品,多次被奉为教材的座上宾。

二、《荷花淀》中的家国情怀探析

(一)美丽乡村——家国的眷恋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也蕴含着说不尽的悠悠乡土之情。而《荷花淀》里面美丽乡村的描写恰恰表现的是白洋淀人民对这一方土地的眷恋。因为热爱,所以这里的人民奋起反抗外敌入侵,只为守护美丽的乡土——心中美丽的家园,这也是家国眷恋的重要体现。这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白洋淀的绮丽是白洋淀人民坚守抗战的动力。白洋淀是银白的世界,夜晚的白洋淀“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样美丽的世界充满地道的人文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来应该是一尘不染、远离战争与尘世纷扰的美丽乡土,容不得敌人蹂躏和践踏。第二,白洋淀的温馨是白洋淀人民守护乡土的初心。这凉风拂过脸颊温馨而自由,随手捞上菱角幸福且满足。所以,白洋淀的美除了自身具有的良好“基因”之外,更是因为无数白洋淀儿女的勤劳和守护。所以出于守护白洋淀的初心,他们有多少温情就有多少勇气。第三,白洋淀的守护者是白洋淀的坚强后盾。除了人之外,其实白洋淀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保家卫国”的家国意义。如荷花和荷叶:“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的哨兵还包括水鸭。所以,作者笔下的白洋淀一切都是灵性而勇敢的,值得所有人和物去守护。

(二)普通百姓——守土当有责

战火无情,百姓流离,这是自古的定律。但是如果一味地选择逃避和纵容,只会导致更大的百姓伤亡和流离失所,所以百姓都选择了反抗。其中,水生就是这样的一员。水生是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士的一个缩影,他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敢于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他脑瓜子灵活,善于应变,担任小苇庄的游击组长,是这个庄子的党的负责人,还第一个报名参加“地区队”,这与时下的“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家国情怀形成了紧密契合。小说主人公如此,其他人都如此,有文化、有大局意识地自觉组成地区小队,在村与村之间连成防护线,那么庄与庄就会形成无形的防护网,共同担负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责任。有的群众没有战斗的能力,就选择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水生的父亲如是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毫无保留地支持儿子的光荣事业,当水生即将离去,全庄的男女老少都来相送,与其说是送水生,不如说是向抗战的战士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无尽的祝福。白洋淀的老老少少实际上也在坚守自己的责任:为抗战的英雄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上战场打仗,保卫家园。

(三)女性形象——平凡且爱国

战争年代,男女老少都不能幸免,虽自古多是男儿上战场,女儿守家门,但实际总有巾帼英雄故事永流传,古有木兰代父从军,今有白洋淀女儿也英勇。她们的英雄气节表现在:

(1)她们识大体、顾大局。如水生嫂,她勤劳、朴实,就拿编苇席这个平凡的工作来说,只一会儿的工夫“就编成了一大片”。同时,她又心疼丈夫、热爱家庭,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依依不舍,家里也有千般困难(家公年老,孩子尚小),但她眼光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即使“鼻子里有些酸”,硬是咽下了眼泪。当水生说“捉住了要和他(汉奸)拼命”,作为弱女子的她居然含泪答应。她甘愿做一个支持丈夫事业的爱人,于是后面准备好了行装: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这些“新”行装的背后,隐藏了千言万语、儿女情长,她们只能将其收藏在心底。

(2)她们有智慧,有勇气。具体表现在她们敢于远离安全地,只为看看她们的丈夫(虽然口头上的借口很多:送衣裳、说几句话、婆婆要求去看看……);面对日本鬼子的追赶,她们不慌不忙,快速摇橹,灵机一动驶进了荷花淀,后来居然不经意成为游击队的“诱饵”,给敌人以重重的打击。

(3)她们乐观,思想上求进步。面对男人们的责骂,她们反而表现出“打仗有什么出奇”的积极乐观,回去还成立了队伍,学会了射击,做起了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战,妥妥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些美丽可爱的女性,在战争的大背景之下,面对强敌毫无畏惧,并能与敌人周旋,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气概;在国与家之间,忍受丈夫别家弃子、终年在外之苦,在后方支持着民族抗日解放的伟大事业,表现出无穷的人格魅力和爱国之情。她们是平凡的,也是高尚的。

三、新时代,当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之一,认真品读这样的作品,无形当中能够增强作为学生的我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站在这样的视角看孙犁的这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荷花淀》,似乎就别有深意了。它让我们深刻反思:在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小小的白洋淀里的每一位普通百姓都坚守着一份初心和信仰,他们积极且英勇,守土担责,果敢坚贞,有着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这是对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的讴歌。这种深邃的家国情怀,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认同,是支撑中华民族经久不衰、薪火相传的精神信仰,也是全体人民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作为的力量源泉。这种深厚持久的传统文化底蕴,将会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灿烂;也会像白洋淀荡漾着的河水一样,纯净和美丽。文

猜你喜欢
荷花淀白洋淀水生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美丽的白洋淀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白洋淀里盛开的美丽荷花——《荷花淀》“五美”赏析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