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德育中强化生命伦理教育的思考

2022-11-11 10:23林靖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

林靖

[摘 要]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校各项课程教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当前,生命价值观缺失是导致部分高中学生出现自杀等轻视生命的行为的原因,这不得不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文章旨在呼吁学校明确生命伦理教育的内涵、价值与意义,通过加强生命伦理教育的校本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建设、构建家校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开展体悟式生命伦理教育实践活动等路径来强化生命伦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意识。

[关键词]高中;德育;生命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1-008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列简称《纲要》)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未来人才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视。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渐建立并推广,除了学业水平,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均已被列入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标准体系中。

德育的出发点是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它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高中阶段的德育旨在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联合智育、体育、美育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是高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安全教育、珍爱生命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等一直都是高中德育的重中之重。迫于升学的压力,部分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直接灌输现成的生命价值理念,而未能立足学生群体,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阶段及真实想法与需求。这剥夺了学生主动了解探究生命本质的机会。教师应结合已有的教育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活动,以丰富学生对生命的切身体验,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而不应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接受个人主观认可的价值内容。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应强化生命伦理教育,即鼓励教师立足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了解当前阶段学生对社会性生命伦理事件的认识,以及他们遇到的成长与发展困惑等,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有针对性的体验活动,从而让学生认知、理解生命伦理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并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一、生命伦理教育的内涵

生命伦理是人的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统一。结合其涵盖范畴,可将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生命珍爱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意识教育、生命责任意识教育、生命危机意识教育。生命伦理教育以生命为对象,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以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运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导學生了解、探究、解决一些普遍的生命伦理问题。生命伦理教育涉及哲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内容,它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作为理论支撑,需要跨学科知识作为论证依据,同时受到社会公众的道德审视与相关法律政策的约束。生命伦理教育既能够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认知感受,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内在关联。例如,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命伦理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人类健康乃至个人生存等方面入手进行多领域、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生命伦理观、人生价值观,学会尊重、善待生命,升华自身的生命价值。

二、在高中德育中强化生命伦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生命伦理素养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药物试用问题、异种器官移植问题、转基因食品问题等备受关注。这些问题同样也是当前高中学生渴望得到解答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高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储备的生命伦理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在以往的德育中,一些教师侧重于学生的品德培养,而忽视了生命本质、生命伦理方面的教育。当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的驱动下,高中各学科教育更注重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健康生活”这一素养主要表现为珍爱生命,即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这契合了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

当前,有关高中学生自残、自杀等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笔者从事高中一线教学工作,已见闻多起高中学生因考试压力大、个人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亲子间矛盾激化等问题而自残、自杀等事故。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应成为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据调查,中国的生命伦理教育研究开展得较晚,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而针对高中学生的研究较少。在高中阶段切实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有助于高中德育与大学德育的有效衔接,为高中学生顺利进入高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文化道德教育提供保障。因此,探索在高中德育中强化生命伦理教育的策略十分重要。

(二)加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优化师资队伍

生命伦理教育的落实主要依靠教师。要想有效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教师需要对生命伦理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客观地阐述生命伦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技发展、医学研究等引发的社会性问题,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有效解决源头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同时,在日常交往中,教师的气质、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高中学校可与高校合作,为教师统一提供与生命伦理教育相关的培训,以及校外实践活动的资源平台,这不仅能够促进生命伦理教育的顺利开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知识广度与能力素养。

三、在高中德育中强化生命伦理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生命伦理教育校本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建设

学生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念的树立,离不开教材与其他教育资源的支持。《纲要》中明确指出:“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上连义务教育阶段,下接高等教育阶段。这便使得高中德育课程具有一定的承转作用。学校应重视大学、高中、初中阶段的生命伦理教育的有效衔接。初中阶段的生命伦理教育应以综合性的课程活动为主,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如认识自我、性别认知等,并最好以图片、漫画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大学阶段的生命伦理教育更注重意识形态方面的引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与理解能力。因此,高中阶段的生命伦理教育既要兼顾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要适当地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学校可基于本校的教育文化理念及校史文化特色,依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得出的高中学生心理认知研究成果,编撰融入当前社会热议的生命伦理问题的生命伦理教育校本教材。所编撰的教材应体现科学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还应图文并茂,并提供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应合理制订教学计划与安排课时,在不同学期开展不同形式的生命伦理教育。例如,可结合本校的素质教育评价要求,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活动,以此作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补充,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学习生命伦理知识。与此同时,还可将生命伦理教育与生物、历史、体育等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效连接,鼓励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特点,开展专题讲座,从不同知识角度阐释生命伦理教育的精髓。

当前,新媒体已广泛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教育形式。新媒体具有便捷即时、覆盖面广的特点,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普及。新媒体还具有交互性特点,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可以建立本校的生命伦理教育资源平台,如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中推送生命伦理教育美文、生命伦理相关案例、当前社会热议的生命伦理问题等,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或事件的基础上谈谈个人的想法或提出一些建议;利用相应手机APP建立生命伦理知识库,便于学生搜索与阅读;将本校的故事素材,拍摄成微电影作为教育资源。

(二)构建家校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导师,父母的人生价值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父母要为子女提供物质保障与精神关爱。父母对子女精神生命发展的重视,有助于其子女更好地尊重生命、感恩生命。家庭德育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庭德育是开展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有效保障。因此,学校、教师应与家长紧密联系、顺畅沟通。学校可以依据生命伦理教育内容,开展一系列活动。如举办“我与父母交换身份”活动,让学生变换思维,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审视自己,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进一步培养生命意识与家庭责任感;对特殊(单亲、无双亲等)家庭学生进行家访,给予他们关爱;组织学生在节假日给父母书写感恩家书等,以加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交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定期组织家校座谈会、开设家庭德育培训班等,与家长共同讨论“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如何开展体验生命的亲子活动”等问题,从而帮助家长更加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开展体悟式生命伦理教育实践活动

体悟是重要的学习生命伦理知识的手段。学生通过体悟会有所感触与思索,从而更为直观地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学校可以尝试采用活动体悟、问题体悟、对话体悟、换位体悟等形式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有效创设具体的生命伦理情境,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在探讨“保护自然环境”主题内容时,可以研学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工厂、自然保护区等,使学生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从而敬畏自然,自发行动去保护自然。又如组织学生去社区、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在与老人对话交谈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境遇。再如组织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医院为残障人士送去温暖与关怀。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能够了解生命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学校可基于当前社会热议的生命伦理问题,如“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婴儿有什么不同?”“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新研发疫苗的接种存在哪些问题?”等,开展大型辩论赛,让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去探讨生命伦理,在唇枪舌剑中不断完善自我的生命伦理知识构架,形成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念。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对感兴趣的生命伦理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收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并撰写成果报告进行展示评比。学校可邀请曾在意外危险中幸存的人士谈谈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对生命的认识;还可邀请曾奋战于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分享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守望。

通过开展体悟式生命伦理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生命伦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唤醒自身的生命意识,受到教育与启迪。

在高中德育中强化生命伦理教育,能使学生了解生命伦理教育的内涵,正确认知生命本质,有效树立生命意识。生命伦理教育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突显“行动体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活动实践中,认识到自我的生命价值,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理解生命的意义。

[   参   考   文   獻   ]

[1]  苗青,施爱民.生命道德教育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关于生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基础问题的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5):27-30,158.

[2]  王荣发,朱建婷.新生命伦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  景亚蕊. 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研究[D].锦州:辽宁医学院,2012.

[4]  胡敏.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有效衔接应以高中为着力点[J].现代教育论丛,2016(2):4-5,10-11.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