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及教学研究
——以钢琴作品《皮黄》为例

2022-11-12 18:44李文星
戏剧之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皮黄板式弹奏

李文星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重庆 401520)

一、张朝《皮黄》作品概述

张朝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酷爱音乐艺术的张朝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学习作曲、钢琴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98 年,张朝获得作曲硕士学位后开始了探索民族音乐元素的创作生涯。张朝的作品涉猎题材众多,创作内容不仅包括西方管弦乐作品、民族器乐作品、钢琴音乐作品,还包含音乐剧、艺术歌曲、影视剧音乐等多种体裁,展现了技法多样、内容多产的创作能力。张朝在音乐创作中注重民族性元素在西方音乐体裁、西方器乐作品中的应用,如标题性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为题材的《景颇山歌》、广泛融入京剧元素的《皮黄》等,都展现了张朝对民族性音乐元素的独特理解。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皮黄》是张朝使用传统的“板式结构”谱写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徜徉于天地,寄情于山水之后满怀热血谱写的作品,作品中不仅对钢琴的“器乐声腔化”进行了尝试,还对《林冲夜奔》《精忠报国》等京剧经典唱段的英雄精神进行歌颂。《皮黄》的“起承转合”的四部分结构展现了别样的中国韵味,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中的佳作。

二、京剧元素在《皮黄》中的应用

(一)板式结构运用

传统的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中,音乐家往往使用西方的曲式结构对音乐进行处理后,在调式调性、民族化和声等方面进行运用。但张朝则另辟蹊径,用京剧的板式结构谱写整首乐曲,使其从听感的框架上更贴近京剧的板式结构。

张朝的钢琴曲《皮黄》并没有使用传统的西方的曲式结构,而使用了和京剧一样的板式结构。板式结构是戏曲音乐中典型的节奏节拍形式,一般使用锣、鼓、板作为控制节拍的乐器,类似于西方音乐中巴洛克时期的通奏低音声部,虽有不同,但作用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板式结构中用“板”和“眼”代表节奏中的强弱拍,其中板为强拍,眼为弱拍或者次强拍。在板式结构的使用中,一般有“一板一眼”“一板多眼”“有板无眼”“无板有眼”等结构。张朝的《皮黄》共由十个板式结构和尾声组成,其中板式结构的十个部分可以用“导原二六接流水,快三眼慢快摇垛”这句简单的顺口溜记忆。

(二)《皮黄》中钢琴对京剧伴奏乐器的模拟

京剧伴奏乐器主要可以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三种类型,其中具有特色的是京胡、三弦、梆子、锣、鼓等乐器,而张朝在《皮黄》导板当中,便对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进行了模拟。在旋律音前加倚音后对旋律音颤音处理来模仿弓弦乐器中的“运弓”“做韵”两个动作,同样在导板中,张朝并没有在模仿弓弦乐器后直接进入西皮散板构成的部分,而是又使用了多个前倚音来展现弹拨乐器的“小扫弦”。

随后而来的以宫—徵交替为根音的连续分解式上升和弦,用行云流水的上行五声音阶来模仿古筝的“大扫弦”。

在原板衔接二六的过程中,左右伴奏声部的持续叠奏模仿了“板”等打击乐在板式结构中的“过门”,随后再以紧凑的音符和逐渐加厚的织体让乐曲的听感上产生仿佛多乐器合奏的变化,乐曲也从“起”转为“承”。

在一段“螺蛳结顶”的音乐创作技法后,张朝又用短小的十六分音符颤音模仿了京剧伴奏乐器中弹拨乐器琵琶、月琴的“小扫弦”。随后在83 小节继续使用“回复式递升”的民间创作手法使用分解和弦的密集上行模仿古筝的“大扫弦”。

在134 小节摇板的音乐处理中,张朝则使用了旋律声部五度音程交替发展,左手分解织体在强拍、强位上对梆子、板等京剧的打击伴奏乐器进行了模仿。

除此之外,张朝在使用钢琴对京剧的伴奏乐器进行模拟时,还尝试对京剧中的唱腔进行模拟,来对“器乐声腔化”进行实践。“器乐声腔化”的本质是使用乐器来模仿传统戏曲的唱腔,以求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闵惠芬将“器乐声腔化”运用在二胡当中,而张朝则在钢琴中进行了尝试。例如张朝在“快三眼”部分,全谱的第78 小节对老生的“念白”进行了模拟,为了更好地模拟人声的唱腔,张朝在该部分引用器乐声腔化中“音声对位”的概念,在一板一眼的“快三眼”中,张朝使用柱式和弦将弱位导入低音区,用来模拟人声起伏、换气、念白的行腔方式。

总体来说,张朝在《皮黄》的创作中,对京剧中的各种类型的伴奏乐器都有所使用,这些用钢琴来模仿的京剧伴奏乐器,不仅仅是对传统乐器的模仿,而且合乎了各个不同板式结构之间对不同乐器的使用。张朝在钢琴作品《皮黄》中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将中国的传统的“器乐声腔化”带到了西方乐器中。

三、张朝《皮黄》的钢琴教学研究

(一)京剧中传统音乐思想的传授

《皮黄》并不是一个以炫技和演奏难度为主的作品,张朝创作《皮黄》的本意是将西方乐器的器乐声腔化、中国传统的音乐结构、京剧伴奏乐器的表现形态和中国传统音乐、戏曲艺术的审美意蕴融入到钢琴音乐当中。因此在《皮黄》的学习过程中也有意识对“中国传统音乐思维”进行注入。同时笔者也将在未来的教学中对《皮黄》里中国传统音乐的“韵”“情”等内容给学习者进行简单讲述,同时展现该曲中钢琴对京剧唱腔、京胡拖腔、琵琶的扫弦等传统器乐演奏手法的模拟方式,并通过播放对应的中国乐器的音乐片段,与钢琴模仿音色对比,让学习者对《皮黄》中的民族风格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此外,对于乐曲板式之间的速度变化,采用引导式叙事对速度中的“天真”“浪漫”“自由”等情绪进行引导,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习者回忆有相关审美意象的瞬间,以期盼学习者能够体会到不同板式之间乐曲情感表达的情境。对于乐曲结构的描述,使用尝试脱离乐曲“板式”的框架结构,对乐曲听感上呈现的慢—快—中—快的整体速度基调使用“起—承—转—合”的传统结构的称谓来描述,让学习者对整首曲子的速度变化有基本的认知。

(二)节奏

在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皮黄》中,重难点就包括张朝在创作中使用钢琴对京剧伴奏乐器的模拟。一般而言,对中国传统乐器的模拟包含了在旋律中骨干音前使用多个倚音来模拟中国的古筝、琵琶等弹拨乐器,在旋律骨干音前使用倚音作为装饰音后旋律骨干音颤音处理模仿京胡、板胡等弓弦乐器。这种创作技法已经在《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等多部钢琴改编作品中有所使用,《皮黄》也使用了类似的手法进行乐器的模拟。但是由于大量倚音的存在,导致了在学习《皮黄》的过程中容易无法在大量的装饰音面前保证骨干音的重音能够落在正确的位置上,如《皮黄》在导板的部分对弓弦乐器、弹拨乐器的模拟中,学习者容易将重音落在倚音上,这样就会导致在演奏时节拍混乱,让该曲失去了原有的“线性”韵味。所以,结合学习中的经历,在以后的教学中此处应指导学习者在弹奏重音前的装饰音时,让学习者弹奏时在手腕保持相对松弛的状态下,运用手指三关节主动击键去弹奏装饰音的前半部分,在弹装饰音后的重音时,应让手腕牵动手臂的重量落在重音上,保证在有装饰音的重音弹奏片段中重音位置准确无误,从而体现出整首乐曲对京剧中不同类型的弓弦乐器音色的模拟。

除此之外,在整首乐曲的中摇板部分表情记号“焦虑不安”的情况下,由于整个摇板部分节奏较为单一,经过强弱对比的演奏后容易习惯性地将重音落在弱拍或者弱位上,如在134 小节,乐曲力度从PP 开始力度逐渐加强到峰值后,整首乐曲的力度随之减弱,在弹奏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重音转移到弱拍或弱位上错误地进行弹奏。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要求学习者在弹奏的过程中应在手腕放松的前提下,采用侧击的弹奏方式将手臂的重量落在手指上,然后由手指主动弹奏主旋律的重音,从而将重拍表现出来。窥一斑而见全豹,在教学实践中,当整首乐曲出现诸如此类的音乐线条和力度的同时变化时,应及时提醒学习者遵循此演奏方法,保证音乐情感表达的正确性。

(三)速度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无论是在曲式结构还是节奏特点上均有本质的不同。在西方音乐体系下的作曲技法中,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作曲家喜欢用明显、规整的曲式结构和速度、力度的对比性来凸显乐曲在情绪上的变化。但是在钢琴作品《皮黄》中,使用了京剧的板式结构将10 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音乐独特的线性和张力。《皮黄》速度上的处理同中国传统音乐一致,在乐句、段落之间的速度、力度处理上采用渐变的方式,从而体现整部作品中的民族性。因此《皮黄》中各个板式结构的速度要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更多速度的处理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应遵循中国音乐在速度力度上的渐变的原则,要求学习者在整首乐曲慢—快—中—快的整体基调下对各个结构直接的速度变化进行线性处理,展现一种传统美学对“张力”的追求。“张力”的展现是中国音乐中独特的类型,意在运用音乐的渐变原则通过线性上升或下降的方式达到情感、力度、速度的变化。东汉著名音乐家、书法家蔡邕曾经对书法中的“张力”提出了“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的审美标准,鉴于中国传统音乐、书法、美术之间的审美共通性,这种“不露锋芒”的审美观点也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当中。

(四)触键

经过参考多个演奏家弹奏的《皮黄》版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教师的指导后笔者发现,《皮黄》全曲大部分使用的是指尖触键的方式进行弹奏。而在运用指尖触键的弹奏方式下,也需要根据乐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如在87 小节中在运用指尖触键进行演奏的同时,手指接触琴键的时间应相对短暂,这样才能使得声音更富有弹性从而将声音处理得更加短促、干净、清晰以展现此片段中活泼、天真、跳脱的音乐形象和对京剧中板、锣等打击乐器的模拟。但在乐曲进行到第87 小节时,学习者为了满足整首乐曲“线性”“韵味”“张力”的要求,有可能会在该片段中使用指腹触键的方式进行弹奏,虽然使用指腹触键的弹奏方式能够从浅层意蕴上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柔”,但是不能体现作曲家在该片段中使用钢琴模仿京剧伴奏乐器音色的深层内涵。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会要求学习者对此片段使用指尖触键的弹奏方式,但尽量以手指贴键的方式来进行弹奏,从而使得旋律变得更加连贯,最终能够更好地表现乐曲片段所展现的朦胧性、自由性、幻想性的音乐形象和对京剧中打击乐器的模拟。

四、结语

扎根传统文化,寄情于天地山水,凸显民族风味是张朝钢琴作品《皮黄》所体现的深刻内涵。《皮黄》中所使用的板式结构、钢琴对京剧中传统乐器的模拟、叙事上“起承转合”的基调变化和平滑的“线性”旋律线条都展现了独特的“韵味”,也展现了张朝在钢琴作品中对“中西结合”的独特理解。钢琴作品《皮黄》的创作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意蕴,也符合当代音乐对“听感”的追求。笔者在学习后认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比谱面的“炫技”更为困难,因为充分地表达音乐所赋予的情感需要学习者审美思维的激发。《皮黄》作品中对家乡景色的描绘、对京剧元素的应用等都需要教学者进行引导,学习者充分体会后才能表达其韵味,也更说明了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值得更多人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皮黄板式弹奏
弹 奏
滑盖产品的三板式注塑模具设计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板式吊耳设计中的相关计算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间接缝开裂修补技术的研究进展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研究
取材宏博 立论中肯 成一家言——评《南北皮黄戏史述》
小星星
新型板式换热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