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汉画像石分析山东汉代舞蹈艺术

2022-11-12 23:18
戏剧之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百戏长袖画像石

李 峰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一、山东汉画像石的重要地位

(一)山东汉画像石的背景

汉代山东地区的艺术非常突出地表现在汉画像石上。山东是汉画像石遗存较多的地区,出土丰富,保存精美,分布在全省各地,这为研究山东汉代文化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山东汉画像石多集中在济宁、枣庄、临沂地区,其次,泰安、济南、潍坊地区也有较多的发现,其他地区发现的较少。根据已经发现的汉画像石来看,山东汉画像石起源于西汉晚期,盛行于东汉中期以后,而衰落于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就很难发现了。山东汉画像石中涉及到的题材非常多,内容也十分丰富,保存了汉代时期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制度和风俗习惯、自然风物等各方面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涉及到以下内容: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及鬼神迷信等。根据以上对山东汉画像石背景的介绍可以知道汉画像石在当时发展的高度,具有较高的艺术参考价值,它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留下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汉代社会历史画卷,是十分难得的、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二)山东汉画像石对艺术的作用

山东汉画像石在绘画艺术方面很成熟。汉画像石的艺术家们接近生活和观察生活,拥有非常强的艺术概括能力,选取社会生活中最集中最典型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在画面上。汉画像石绘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现实生活居多。例如,滕县黄字岭一幅农耕画像,生动地刻画了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腾县龙阳店出土的一纺织画像石中有一些纺织工具,表现了纺织的繁忙景象。这些都表明汉画像石生动反映了现实生活,充分表现了山东汉画像石写实的生活特点。

汉画像石中的画像对之后舞蹈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山东汉画像石是经由汉代艺术家们的艺术才智创造出来的,记录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对舞蹈进行了记录,为后世舞蹈艺术的提炼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二、山东地区汉代舞蹈种类及其表现形式

(一)长袖舞

长袖舞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舞蹈,长袖舞借助古代服装中的长袖而舞。汉代的“翘袖折腰”之舞,是舞长袖和腰部动作相结合的舞蹈。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非常喜爱跳“翘袖折腰”之舞,这是汉代比较有名的舞蹈。长袖舞形象地表现了汉代的时代特点,例如:1.山东曲阜安东里乐舞画像,内容是一个舞人头顶戴着帽子,身穿长袖彩衣,向前斜身后吸腿跳,右臂上翻挽花,左臂上扬长袖前后向上飘动,形象生动。2.山东戴氏享堂乐舞画像,内容有女性舞人,身穿长袖舞衣,绕建鼓而舞,姿态弯曲斜立,一臂高扬,长袖在头上飘荡,一臂在斜下方,长袖展飘。

(二)巾舞

巾舞在汉代舞蹈中也非常有名,当时巾舞中所使用的巾很像现代的长绸,所以现代的长绸舞与古代巾舞形式很像。巾舞,顾名思义,是手拿着巾而起舞,巾又分为长巾和短巾,巾舞与长袖舞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但是巾舞要比长袖舞好控制,尤其是长巾舞,舞起来非常飘逸,似仙女。在山东汉画像石中,一般通过袖口的连接来判断是长巾舞还是短巾舞。山东临淄出土的汉代画像中,男子双手舞双巾,一臂向斜上,长巾向上飘荡,一臂向斜下,长巾向下延伸,一脚踏鼓,一脚直立,这便是长巾舞。

(三)武器舞蹈

在汉代画像石中,我们还发现了剑舞。这里,突出表现在具有武术、杂技性质的剑舞。这是一种以舞武器为主的汉代舞蹈。山东嘉祥秋胡山汉代画像石中,有二舞者,各执一剑刺向对方,两剑交锋,寒光闪闪,相互格斗,相持不下。而在山东沂南汉墓画像中,也有剑舞的场面:一壮年男子持剑而舞,右臂在头上空舞,剑横斜,一腿蹬地,一腿高抬,身穿长袍战衣,卷发扎头结,很是威武。除了手拿着剑起舞之外,还有刀、盾牌、棍等。中国古代战争频发,国与国之间乃至国家内部经常刀兵相见,作为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文化艺术,也必然反映当时的背景,这就是武器舞蹈产生的社会原因。

(四)乐器舞蹈

乐器舞蹈一般都是具有表演性的舞蹈,在汉魏时期,曾普遍流行,多用于饮宴宾会。这从《盘鼓舞》中可以得到印证。在山东沂南汉画像石《百戏图》中,有一著名的《七盘舞》,地下放前面四个后面三个共七个盘子,舞人在道具上面舞动。《盘鼓舞》中包含着饮食和乐器。还有《踏鼓舞》也是乐器舞蹈的一种,在山东聊城汉画像石中,有双人舞《踏鼓舞》,舞者每人踏两张鼓,一足踏鼓一足似正踏另一张鼓,作“顺风旗”姿态。在山东汉画像石中还有一种《踏鼓舞》的表演,其中两舞人身穿长袍,舞动长袖,也是每人两鼓,作不同的舞姿表演。一舞人双足踏鼓正在后下腰,另一舞人双足踏鼓左弓步,双长袖向上飘动。山东隋家庄汉画像石上的多人踏鼓表演,这是多人鼓舞的另一种表演形式:鼓上一人正在表演,又回身左手拉中间一人,似正在拉他蹬鼓,而此人却赖在地上不肯起来,后面另有一人正在推他,要他上鼓。这可能是一种很有趣味性的鼓舞。我们可以看出乐器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人数与舞蹈姿态。

(五)百戏舞蹈

在山东汉画像石中看,所表现的汉代舞蹈场面,各式各样,除了以上的舞蹈,还有百戏乐舞,把舞蹈与杂技相结合,由此也萌发了戏曲舞蹈,这种百戏乐舞中的舞蹈,往往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表现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山东沂南汉画像石《百戏图》就是代表。《百戏图》中所描绘的百戏乐舞呈现出各种舞蹈姿态,非常生动而又真实地展现了约两千年前先人们的生活场景。古代的舞蹈和其他技艺相结合,例如:杂技与舞蹈,武术与舞蹈,都是融合在一起的,百戏就是多种艺术的综合。百戏演出过程中,各种艺术碰撞交融,由此发展了舞蹈艺术。当时的山东汉代乐舞,的确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三、汉代舞蹈的功能作用

(一)娱神祭祀用以巩固政权

祭祀说是舞蹈起源学说中的一种说法,巫人被认为是可以与神灵沟通交流的使者,而舞蹈就是传达信息的方式。古代乐舞中有许多具有巩固政权的作用,统治者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使被统治者具有崇拜和服从意识。例如在《汉书·礼乐志》中记载:景帝下令,在高祖庙中奏《武德舞》《文始舞》《五行舞》。统治者通过宣扬先王的无量功德来激励后代,大家都认为是祭祀祖先,其实统治者是想用这种形式来增强被统治者的服从和崇拜意识,达到巩固政权的政治目的。

(二)抒情达意

古希腊柏拉图说“舞蹈是用手势说话的艺术。”在古代,人们经历了战争或者狩猎之后,习惯于舞动着身体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当时的人们表达自己的感情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例如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返回家乡,用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可以想象到,高祖对自己家乡的复杂情感,怎么能用言语表达,所以使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所以舞蹈在汉代,是抒发情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三)娱人功能

1.文化传播

汉代国力强盛,吸引了许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来访者进行交流,各国之间经济、政治、艺术互相往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此过程中,舞蹈作为精神文化的主要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传播。例如在山东济宁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就有许多异国的友人进行舞蹈活动,在图中下面一排有高鼻梁、大眼睛的舞人,以及不同于汉族舞人的舞蹈服饰,他们形态各异,有的在鼓上倒立表演,有的在鼓上跳跃,上面一排是汉人奏乐,这说明当时异国舞蹈文化的传入对汉代舞蹈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各国文化得到了交流。

2.政治往来

由于汉王朝在当时非常强盛,所以很多国家为了能够保全自己,都纷纷与汉王朝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政治上的交往,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两国王室的联姻。例如《汉书·西域传》中讲到,汉王把楚王的女儿嫁给了乌孙王,作为两国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方式。在送公主时,人们表演角抵之戏,角抵中包含武术与舞蹈,在汉代成为一种艺术娱乐形式,角抵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礼节性的方式用于外交,而且还可以显示汉王朝的强大实力。

3.提高身价的手段

汉王朝时期人民生活富裕,国家安宁,不少舞人通过舞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统治者非常提倡乐舞,认为享乐乐舞是有身份的人才可以拥有的。在山东微山县的乐舞《百戏图》中,有奏乐表演、杂技表演、舞蹈表演,各种艺术形式齐聚,场面非常宏伟,热闹非凡。在汉代有许多艺人通过舞蹈进入王室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地位,得到了统治者的宠爱,例如汉高祖刘邦喜欢的戚夫人,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后来当上了皇后,还有武帝时期的李夫人,她们都是因为舞蹈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得到王室的恩宠。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文字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山东汉画像石对于现代人了解汉代文化的重要性,山东汉画像石是艺术家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观察生活所创作的,记录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对舞蹈艺术进行了记录,为后世舞蹈艺术资料的收集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山东汉画像石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袖舞、巾舞、手拿武器而舞的舞蹈、通过乐器而舞的舞蹈、百戏舞蹈的舞姿容貌、表现形式,以及舞蹈的功能作用,我们知道了当时的舞蹈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我们深入了解汉代舞蹈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百戏长袖画像石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试论我国古代长袖舞蹈的发展历史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First Look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周代与汉代长袖舞之异同及两者关系的探究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