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及发展性障碍者行为功能分析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2010年以来Web of Science刊载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2-11-12 01:13廉甜甜张现兰李月月林云强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效度聚类个体

廉甜甜 张现兰 李月月 林云强*

(1.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杭州 311231;2.杭州市杨绫子学校 杭州 310008;3.南京市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 南京 210028)

一、引言

智力及发展性障碍者(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以下简称IDD)是指在儿童青少年时期(22岁之前)出现的与主要生命活动限制相关的障碍,预计需较长时期的支持和服务[1]。从对象类别上看,主要包括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语言障碍[2-3]。虽然智力及发展性障碍者具体特征各不相同,但都伴随不同形式及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如自我伤害行为、攻击行为、刻板行为、破坏性行为、课堂扰乱行为等。既有研究显示,问题行为在这类个体中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典型发展的同龄人[4]。同时,该行为的存在会降低儿童的生活质量,限制个体发展,也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因此,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干预是当前特殊儿童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议题。

导致问题行为出现的系统变量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维持问题行为的变量可以通过行为功能评估来确定[5]。功能性行为评估(Functional-Based Behavioral Assessment,以下简称FBA)是基于行为功能的一种评估方法,旨在收集用于确定问题行为功能的资料以及可以预测未来行为发生的事件[6]。常用的行为功能评估方法包括间接评估、描述性评估、功能分析[7]。间接评估是利用访谈、问卷、量表等了解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严重程度、相关环境等资料。描述性评估是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对问题行为以及与行为有关的环境变量进行直接的观察与记录[8]。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以下简称FA)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行为评估,是一种通过控制与行为有关的事前刺激和行为结果,并对行为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与排除的实验方法[9]。相较于其他两种方法,FA被认为是最有效、严格和科学的方法。这一方法打破了以往临床干预人员将“反应—强化”原理与行为治疗强制联系在一起的局面,使得研究者在确定问题行为功能的前提下,科学选择干预方法并判断有效性。

为准确地把握当前行为功能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动态,本文拟通过VOS viewer和Cite 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WOS)检索平台的相关核心合集进行分析,梳理2010—2021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知识基础,以期为我国学者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功能分析评估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分布

研究以WOS核心数据库为基础,分别以“Functional analysis”AND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Emotional disorder” “Learning disorder” “Language disorder”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1361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将其导入Cite Space软件中进行降重,时间跨度选择2010—2021年,文献类型为“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597篇。文献主要来自《应用行为分析》(Journalofappliedbehavioranalysis)、《行为干预》(Behavioralinterventions)、《行为矫正》(Behaviormodification)、《孤独症与发育障碍》(Journalofautismanddevelopmentaldisorders)、《发育障碍研究》(Researchindevelopmentaldisability)、《发育和身体残疾》(Journalofdevelopmentalandphysicaldisabilities)等61种期刊。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工具VOS viewer1.6.15和Cite Space5.7.R1,对国外功能分析研究领域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结合定性的内容分析法,深入探讨和总结2010年以来国外期刊发文中有关功能分析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知识基础。

(三)分析指标

从发文量、研究热点、知识基础三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其中,研究热点指标参考内容为:(1)关键词频次,是指该关键词在所有文献中出现的总次数;(2)关键词聚类图谱,是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侧重于体现聚类间的结构特征。知识基础的分析指标为文献共被引。文献共被引是指两篇(或多篇)论文同时被后来一篇或多篇论文所引证,则称这两篇论文构成共被引关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态势。功能分析研究发文量在2010—2021年呈波动性增长趋势(见图1),平均年发文量为50篇;不同年份发文量差距较大,2014年发文量最少,仅有31篇,2021年发文量最多,高达91篇。从增长趋势来看,2010—2013年为迅速增长阶段,发文量在总发文量中贡献率为34%;2014—2018年为缓慢增长阶段,发文量在总发文量中贡献率为33%;2019—2021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发文量在总发文量中贡献率为32%。

图1 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功能分析文献年发文量

(二)智力及发展性障碍者行为功能分析研究热点主题

关键词是学术文献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通过对关键词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能够探寻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在Cite Space软件中选择节点类型为“Keyword”,用“Pathfinder”算法生成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见图2),聚类网络模块度(Q值)=0.6815(大于0.3),说明聚类有效;平均剪切值(M值)=0.8848(大于0.5),说明各聚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聚类的12个主题依次为#0严重问题行为、#1强化细化、#2学生、#3前兆行为、#4社会效度、#5QABF检核表、#6食物选择性、#7需求评估、#8逃避所维持的问题行为、#9特殊变量、#10远程医疗、#11智力障碍。每个聚类是由多个紧密相关的关键词组成的,聚类标签越小,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

为深入了解聚类的具体内容,还需要结合高频、高中心性关键词进行分析(见表1)。分析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问题行为、儿童、智力障碍等词既是高频词又具有高中心性,说明关于这几个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较多,其他关键词均与他们有所关联。在这些关键词节点中,Functional analysis(功能分析)节点最大,被引频次最多。其次,在障碍类型方面,主要包括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孤独症谱系障碍)、Developmental disability(发展性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智力障碍)等。在行为类型方面的关键词包括Problem behavior(问题行为)、Self-injuriousbehavior(自我伤害行为)、Aggression(攻击)、Stereotypy(刻板行为);在年龄层面,除了Children(儿童)、Young children(幼儿)之外,还包括Adult(成人)。除此之外,关于干预措施的关键词包括Intervention(干预)、Reinforcement(强化)、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区别强化)等。

图2 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图

表1 高频关键词统计(前20位)

聚类0严重问题行为和聚类6食物选择性关键词包括Aggression(攻击)、Stereotypy(刻板行为)、Inappropriate mealtime behavior(不恰当饮食行为)、Food selectivity(偏食)、Food refusal(拒食)等,可归纳为问题行为类型。聚类11智力障碍以及高频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发展性障碍(Developmental disability)等可归纳为研究对象。聚类2学生和聚类10远程医疗包含的关键词为School(学校)、student(学生)、classroom(教室)、telehealth(远程医疗)、teacher training(教师培训)、parents(父母亲)等,可归纳为实施环境和实施者。聚类1强化细化、聚类8逃避所维持的问题行为和聚类4社会效度所包含的关键词有Function-based treatment(基于功能的干预)、Noncontingent reinforcement(非后效强化)、Replication(替代行为)、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功能性沟通训练)、Ecological validity(生态效度)等,可归纳为基于功能的干预方法和社会效度(见图3)。

图3 行为功能分析研究主题框架

除了可能与可视化图谱分析有关之外,最重要的是和该领域的成熟程度有关。因此,在对网络图谱进行解读时,需要与领域专业文献密切结合。结合关键词图谱以及文献的梳理,归纳之后得出的主题包括:研究对象、问题行为类型、实施环境、实施者、基于功能分析的行为干预及社会效度。将研究热点按照行为功能分析的应用过程进行归纳:(1)行为功能分析应用的研究对象和行为类型;(2)行为功能分析的实施环境和实施者;(3)基于功能分析的行为干预与社会效度。

1.行为功能分析应用的研究对象与行为类型

研究对象高频关键词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以下简称ASD)、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以下简称ID)、发展性障碍(Developmental disability,以下简称DD)、幼儿(Young children)、儿童(Children)和成人(Adult)等。其中ASD出现频次最多。有研究指出,ASD和ID儿童问题行为发生频率较高,其中ASD儿童发生率高于ID儿童[10]。关键词包括从幼儿、儿童、青少年到成人等不同年龄阶段,其中儿童出现频数最多,表明功能分析主要以ASD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低年龄幼儿、儿童群体中,功能分析不仅针对特殊个体,还包括对普通个体问题行为的评估。例如,Brian对4名正常发育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功能分析,以期减少其课堂问题行为和增加适当行为[11]。在高年龄段青少年与成人群体中,功能分析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特殊个体。例如,Kelly等人运用功能分析评估4名ASD成人在牙科治疗中的破坏性行为[12]。

在问题行为类型方面,经过众多研究人员的复制与扩展,功能分析关注的行为焦点由最初的自我伤害行为扩展到其他类型的问题行为,如攻击(Aggressive)、破坏(Destruction)、刻板(Stereotyped)、反刍(Rumination)、出走(Elopement)以及自我刺激(Self-stimulating behavior)、情绪问题(Emotional problems)、消极回避(Negative avoidance)等行为[13];目前,儿童饮食障碍也逐渐得到关注,该障碍主要包括不恰当饮食行为(Inappropriate mealtime behavior)、偏食(Food selectivity)、拒食(Food refusal)、异食癖(Pica)。饮食问题行为的干预也从最初的药物、改变食物种类、惩罚等方法转变为运用行为功能分析对饮食行为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治疗。元分析研究表明,逃避是维持不恰当用餐时间行为的强化因素之一,进一步强调了负强化的作用[14]。

2.行为功能分析的实施环境和实施者

由不熟悉的专业治疗师进行评估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在对传统功能分析程序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让儿童处于自然环境中以及由熟悉的照料者进行评估与干预成为近10年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家庭中的应用。

在学校实施功能分析主要体现在应用范围、实施模式以及教师培训方面。功能分析进入学校后,研究者将其扩展用于探讨教育情境下各类个体的行为功能,如情绪行为障碍个体、轻度智力障碍个体、学习障碍个体等。除此之外,也包括典型发育儿童的问题行为[15],但这部分的研究较少,主要关注点仍是特殊儿童。在实施模式上由个体转向了全校范围的积极行为支持,对群体进行集体评估可以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基于功能干预的有效性。所以,对教师的培训是必要的。在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开始干扰学习时,专业人员可能无法立即提供帮助。如果教师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选择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学生就能更快地得到帮助,同时也会防止学生的问题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在课堂上成功处理问题行为的教师也可能会感受较少的工作压力和倦怠,增加教师的留任率。研究表明,教师实施基于功能的干预对减少特殊教育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非常有效[16]。但由于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经常面临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实施有效的培训模式较为困难。

在行为功能评估与干预的最新研究与实践中,“以家庭为中心”(Family-centered)、“父母实施”(Parent-implemented)为最新趋势。目前较多的研究逐渐将家庭作为干预实施的主要环境,将父母转变为实施者。所以,对父母进行培训是必要的。研究指出,父母在早期观察、具体评估、干预实施过程、效果维持等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7]。同时,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对家长进行培训的潜在好处是不仅增加了其相关技能,还能让父母重拾信心,减少父母的育儿压力。干预目标是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系统强化来实现的,在家庭日常活动的参与中,家庭成员对儿童的关注将有效降低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困境,研究者尝试采用远程技术向家庭提供服务与支持。远程技术指行为分析师通过视频会议等媒介指导家长对个体实施行为分析评估和干预[18]。最近研究表明,利用远程技术进行评估与干预的行为分析数据显示出了积极的效果[19]。Lindgren等人指出,通过远程技术获得的临床效果和父母的可接受性与当面提供服务的模式相当。同时,通过远程技术也降低了治疗成本,提高了新冠疫情期间儿童的安全性[20]。

3.基于功能分析的行为干预和社会效度

基于功能的干预这一热点涉及的关键词包括早期干预(Early intervention)、基于功能的干预(Function-based treatment)、区别强化(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非后效强化(Noncontingent reinforcement)、替代行为(Replication)、功能性沟通训练(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等。基于功能的干预是行为干预者或临床医生基于对问题行为的功能和与问题行为相关的环境变量的理解,制订行为干预计划[21]。其中重点包括区别强化、非后效强化、功能性沟通训练和消退等干预方法。区别强化是减少问题行为最广泛使用的干预手段之一[22],其有多种类型,如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等,这些类型都是为了减少问题行为,增加社会可接受的行为。非后效强化已被广泛研究,被认为在处理问题行为方面是一种有经验支持的有效方法[23]。功能性沟通训练已被证明在超过四分之三的病例中有效地将问题行为从基线水平降低80%[24]。由于每一个特殊需要儿童个体间与个体内的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每个儿童适用的干预方法也不尽相同,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干预模式进行综合干预已成为共识[25]。

社会效度是对不同人群体验到的与特定干预有关的重要性、有效性、适宜性和满意性的估计。Wolf认为,应从目标、程序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与分析。目标指的是干预要瞄准的对象,包括个人、环境与特定行为。程序是研究中用来改变行为的技术。结果是由干预(包括直接或间接)导致的行为变化[26]。目前用于估计社会效度的方法包括:(1)主观评价,主要估计人们如何看待实验情境的某些方面,包括问卷、开放式问题、结构化访谈等;(2)常模比较,将被试的特定行为与某些参照个体进行比较;(3)维持性,是指一旦研究不再介入,其干预结果是否可以继续维持。其中主观评价运用较多。Kennedy等人对《应用行为分析》期刊中的文章进行梳理发现,报告了社会效度的91%的文章使用主观评价[27],即通过设置相关题目计算出每一位参与者的平均分,例如,“这种干预的实施简单还是困难、个体对于新程序的反应如何、研究结束后您还会使用这种方法吗、是否存在消极作用、这种结果值得推广吗”。但该方法所提出的问题常常偏向于获得积极的结果,同时工具的信效度是未知的。Julia等人评估了1999年到2016年发表在《应用行为分析》期刊上的1334篇文章,只有141篇(即12%)报告了社会效度测量,表明目前缺乏关于社会效度测量的文章数量较多[28]。通过梳理教师与家长实施功能分析的相关文献发现,仅有少量研究报告了社会效度。可见,目前该研究热点尚不成熟,相关文献较少,未来需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四、智力及发展性障碍者行为功能分析研究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是由一组共被引频次较高的关键节点文献组成。本研究运用VOS viewer绘制2010—2021年行为功能分析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见图4)。图4中每一个节点代表每篇被引文献,节点的大小代表引文的被引频次,节点越大表明该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在该领域可能处于奠基地位,可能在研究设计、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对后续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4 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为挖掘出行为功能分析研究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知识基础,将被引超过40次的前12篇文献列举出来(见表2)。通过梳理12篇文献大致内容,发现知识基础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功能分析方法;(2)强化物评估模式;(3)干预策略。研究主要基于行为功能评估的流程,从目标界定功能评估方法,在干预之前明确强化物,然后实施干预。

表2 行为功能分析领域前12篇共被引文献

(一)广泛使用功能分析方法

功能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传统功能分析方法和改进后的功能分析方法。通过对重要节点的深入分析发现,传统功能分析方法文献在整个网络中处于基石地位。例如,在行为功能分析的引文网络中,最大的节点当属Iwata在1994年发表的《自我伤害行为的功能分析》,在过去10年,该文献被引用了271次[29]。Iwata等人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第一次对维持自伤行为的变量进行了实验性的功能分析。研究者们通过操纵环境变量,检验在特定情境下问题行为是否出现,辨认其控制变量,并为该行为的干预提供有科学依据的方案。该研究自此成为功能分析的典范,也成为问题行为评估与干预的黄金标准,在整个功能评估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传统功能分析模型的建立,标志着一种较为全面的干预方法的开始,代表着对混乱的问题行为干预局面的逐步改善,推动了基于强化的干预方法向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

尽管传统分析在对行为问题进行评估时具有明显优势,并具有广泛接受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例如,耗时较长、需要专业人员以及可能会导致问题行为频率增加等。这些不利之处也促使研究者不断改进评估技术(见表3)。Northup等人在1991年发表的《攻击性和替代性行为在门诊环境中的简略功能分析》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功能分析模式——简略功能分析(Brief functional analysis),以解决传统功能分析耗时长的问题[30]。但有研究者指出,简略功能分析局限于高频的问题行为,其结果的准确性或明确性受到质疑[31]。Sigafoos等人在1995年提出基于尝试的功能分析(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is)存在以下优势:(1)资源优势,需较少的时间和人力;(2)应用环境优势,容易融入自然的常规课堂,并动态地在课堂流程中进行,增加了评估的生态有效性[32]。基于此,Bloom在2011年发表的《基于尝试的功能分析在课堂中的应用》中对10名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基于尝试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课堂环境中实用性很高。同时,基于尝试的功能分析对特殊教育教师参与评估并设计教育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3]。Hanley在2014年发表的《通过综合分析与治疗,促进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改善》中运用基于访谈的综合分析(The interview-informed,synthesized contingency analysis)评估和治疗3名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同时描述了一个全面的和家长认可的功能评估和治疗过程[34]。

表3 功能分析不同模式

(二)重点强调强化物评估

强化物是指在行为发生之后出现或去除,并使该行为在未来的发生频率增加的刺激物。强化物的选择在行为干预计划制订过程中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行为干预的成功与否。因此,进行强化物的评估,确定刺激偏好对干预者来说至关重要。

文献主要由Fisher和Deleon撰写发表。Fisher在1992年发表的《两种强化物在中重度障碍者中的比较》中对已开发的强化物评估程序进行修改,将单一刺激法转变为配对刺激,即,从重复地向受试者单独呈现各种刺激变转为同时呈现两种刺激进行选择,运用该方法对重度与极度发展性障碍者进行强化物评估。结果表明,强迫被试选择一种刺激更能准确识别强化物[35]。

Windsor等人提出了多刺激方法,该方法指儿童可以同时从两个以上可用的刺激中进行选择。同时将单一刺激法与多重刺激法进行比较,得出多刺激法花费的时间较少,但单一刺激法更能产生一致的结论[36]。基于以上结果,Deleon在1996年发表的《评估多重刺激呈现形式对强化因素偏好的影响》中将单一刺激法和多重刺激法结合为一种新方法——没有替换的多重刺激方法,即,之前选择的强化物之后不可再次选择,该过程可重复,直到所有的都被选中[37]。该研究比较了在强化物评估中呈现刺激的三种方法:成对刺激模式、有替换的多重刺激模式和没有替换的多重刺激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有替换的多重刺激模式具备其他方法各自的优势,具有最佳效果(见表4)。

表4 强化物评估模式

(三)多元利用行为干预策略

干预策略文献主要由Carr、Tiger、Hanley发表。Carr在1985年发表的《运用功能性沟通训练以减少问题行为》中首次引入功能性沟通训练作为4名发育性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治疗方法。Carr认为问题行为应由适当的替代行为所取代。在该研究中,Carr第一次纳入了干预措施,奠定了干预评估方法的基础[38]。目前在基于功能的问题行为干预方法中,功能性沟通训练已成为发表最多的干预方法。基于此,Tiger等人在《功能性沟通训练:综述和实践指导》中总结了20年以来关于功能性沟通训练的研究对象、问题行为类型以及干预措施的制订,旨在为功能性沟通训练奠定实证基础[39]。

Hanley在2012年发表的《无条件强化:治疗过程中时间表的影响》中通过改变非后效强化的时间间隔,比较了时间间隔短与长两种情况下问题行为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在时间间隔较长的情况下,问题行为减少较多。在此基础之上,该研究继续比较了非后效强化在多元素设计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消退之后问题行为明显减少[40]。

上述12篇文献呈现出行为功能分析从确定到发展再到完善的过程,它们与其他高被引文献共同构建了功能分析领域的研究框架,从理论、方法和实践等多个角度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反思与展望

(一)提高行为功能分析评估的生态效度

不管是适当行为还是问题行为,都是个体持续适应环境的结果,反映了个体能力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能促进个体发展,也能阻碍个体发展。功能分析关注个体行为背后的环境因素,转变了人们“问题行为是由个体本身固有疾病所导致”的观点,同时指出疾病可能是导致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但维持行为的因素肯定是个体周围的环境变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功能分析更是认为,如果能够了解个体当前的环境,就能解释某一个体的大多数行为[41]。

虽然多数临床研究人员选择在模拟情境中研究个体行为,但是功能分析更加注重在自然情境中(如教室、操场)研究个体的行为,即研究问题行为自然发生的过程。功能分析倡导采用自然研究法,将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作为进行研究和干预的最佳场所,以提升自身的生态效度;反对使用把个体的行为与其发生的自然环境完全剥离的严格的实验室研究方法,认为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功能分析的结果能够泛化到真实情境中去。虽然功能分析已从诊所转移到学校、家庭,但评估环境仍在人为布置的单独教室或房间内,生态性让人怀疑。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二)重视提高功能分析效率且最大限度降低评估风险

确保行为评估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分析过程的效率是未来功能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是当功能分析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普通发展群体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时。简略功能分析能够大幅度缩短回合持续时间,减少回合的数量,因而常被临床专业人员选作提高评估效率的途径。比如,有研究者在测验情境下,通过加强对刺激条件的控制来提高效率[42]。当然,采用视觉报告的方式代替直接观察来收集数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评估时间,但其数据的可靠性远小于后者,使用时需慎重考虑。

权衡评估给个体所带来的危险与益处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面临的一个难题。经多番尝试,有研究者认为,给功能分析提供附加评估是减少危险的一个有效途径[43]。虽然诸如访谈、问卷等描述性分析在预测功能分析结果方面的效果不甚理想,但其在排除不可能的功能强化物方面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事先收集较为完善的信息,有助于恰当选择后续功能分析所需的测验条件,而这进一步减少了测验条件的总数量,能提高评估效率,也能减少危险。此外,预先评估目标行为的严重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估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有研究者发现,问题行为出现之前,被试经常表现出一些预警行为,即问题行为在该行为之后出现[44]。这表明,通过检测预警行为以降低风险是可行的。

尽管以往研究在上述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实际上并不能确定功能分析程序是否真正降低了个体受到伤害的风险。因此,有待更多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重视基于功能分析的系统支持策略的社会效度

在教育情境中,研究者致力于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行为,由于教育研究具有应用性,因此,有必要评价被试的干预效果。但目前社会效度评估未能被充分利用,研究者只是偶尔将社会效度评估纳入他们的实验中。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1)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干预研究都直接通过干预来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很多实验着重分析行为的内在机制;(2)各种程序可能没有获得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的数据。在许多社会效度的评估中,收集资料的成本大于收集资料所带来的益处。功能分析将行为评估与干预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干预方法选择的科学性,进一步优化并提升了干预效果,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关于行为干预的社会效度测量标准。研究指出,在对功能分析干预领域进行评估时,需制定一个标准,以此来检验临床环境中干预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干预质量的定义、质量结果的定义、干预应如何在家庭、学校或诊所环境中实施等[45]。

目前基于行为功能的干预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但关于干预的社会效度少有研究,未来研究者应提高社会效度评估的信效度和精确度,关注干预者信息,提高研究结果的社会意义。

(四)基于功能的行为干预实施为家长或教师理解行为提供了新视角

功能分析明确指出问题行为干预结果和干预方法选择与设计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研究目的在于对具有特殊功能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而非针对特殊的行为问题本身[46]。这就要求干预者不能仅仅关注目标行为的减少或消除,而是要将问题行为置于功能干预的立场中,着眼于其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即当前个体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使其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最佳行为干预计划应该着眼于提高个体某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体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新手教师,面对课堂问题行为常用惩罚的方式;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儿童的哭闹行为,常常会妥协,这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该行为。了解了行为背后的功能,就理解了面对一个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表现观测,而要借助于行为的因果关系以及激发行为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功能分析不仅帮助研究者们加深了对常用干预方法机制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家长或教师学习有效的干预策略。

猜你喜欢
效度聚类个体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基于密度的自适应搜索增量聚类法
大学生积极自我量表初步编制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