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这十年

2022-11-12 08:17赵若锦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贸易服务发展

文| 李 俊 赵若锦

十年来,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稳中有进。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8月31日至9月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行。国际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商品进行跨国交换的经济活动,核心是以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为基本要素的服务交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界定,服务贸易共有四种提供模式:模式一是跨境提供,例如线上跨境教育、软件产品交付等;模式二是境外消费,例如出国旅游活动等;模式三是商业存在,例如在华设立的外资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等;模式四是自然人移动,例如外国医生或教师的短期就业等。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2010》(MSITS2010),服务贸易共分为12类,分别是: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服务;旅行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货物和服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根据WTO统计,1980-2021年,世界服务出口额从3956.6亿美元增长至60716.3亿美元,31年间出口规模增长了14.4倍;同期世界货物出口额从20361.4亿美元增长至222838.2亿美元,规模仅增长了9.9倍,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为国际贸易的引擎,成为国际合作的新热点,成为各国产品、技术和服务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更好渠道。

伴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出台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搭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载体和平台等举措,积极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尤其是这十年来,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稳中有进。展望未来,中国将持续推进服务贸易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发展动能。

出台政策举措,力促服贸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服务贸易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作出全面部署。2017年,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立足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服务贸易新格局。2021年,商务部等24部门印发《“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首次将“数字贸易”列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并提出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在文化贸易领域,中国先后发布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及政策对于提升服务贸易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服务贸易规模增长,推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提升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2022年9月4日,北京,参观者在服贸会首钢园金融展区参观数字人民币展台

中国不断完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载体和平台建设。截至目前,中国共有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北京、南京、长沙等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形成了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省市“1+4”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格局;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总数达112家,覆盖文化、中医药、数字服务、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知识产权和语言服务等7个领域;其中文化出口基地包括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等;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分院等;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包括中关村软件园等;人力资源类服务出口基地包括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朝阳园等;地理信息类服务出口基地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等;知识产权类服务出口基地包括南京市江宁区等;语言类服务出口基地包括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载体和平台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抓手,有助于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通过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载体和平台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中国优势服务出口增加,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趋于提升。

持续提高与服务贸易开放相关的负面清单精确度,探索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2013-2021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由190条缩减至27条,其中涉及服务业领域的特别管理措施大幅缩减,有力提高了商业存在模式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水平。例如,市场调查领域,除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调查须由中方控股外,取消外资准入限制。2021年,中国发布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首张负面清单—《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以下简称“清单”)。清单对现有服务贸易管理模式进行了突破,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专业服务、交通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作出水平较高的开放安排,明确列出针对跨境服务提供者的11个门类70项特别管理措施。例如,在扩大专业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允许境外律师事务所驻海南代表机构从事部分涉海南的商事非诉讼法律事务,允许海南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和港澳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取消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报关业务限制等。相关负面清单的发布有助于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升中国整体开放水平,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全球服务贸易地位稳中有进

十年来,中国跨境服务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逆差达近年来最低值。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4829亿美元增长至8212亿美元,10年间贸易规模增长了70.1%,在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由5.4%提高至7.1%,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服务出口额从2016亿美元增长至3942亿美元,出口额增长了95.6%,在世界服务出口中的占比由4.4%提高至6.6%,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服务出口大国;服务进口额从2813亿美元增长至4270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进口中的占比由6.3%提高至7.7%,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服务进口大国(图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V型增长态势。贸易逆差额最高时达2536亿美元(2017年)。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仅为327亿美元,达近年来的历史最低值。

服贸会首钢园区 图/董 宁

图1: 2012-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亿美元;%)

图2: 2012-2021年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亿美元;%)

十年来,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结构稳步优化,运输服务占比呈提升态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知识密集型领域服务进出口总额从1623.4亿美元增长至3596.9亿美元,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提高了9.5个百分点至43.2%。传统服务贸易优势继续保持,运输服务成为服务贸易最大领域。中国传统领域服务贸易总额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额从2926.4亿美元增长至4365亿美元。其中,中国运输服务贸易总额增长了1.2倍至2751.5亿美元,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由25.8%增至33.0%。以2020年为分界线,运输服务超越旅行服务成为中国贸易最大的领域,中国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运输服务贸易国(图2)。

十年来,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趋于提高,成为吸收外资的主要领域。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602.7亿美元增长至1405.1亿美元,规模增长了1.3倍;在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总额中的占比由53.9%提高至78.9%(图3)。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领域。同时,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趋于优化。2021年,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长19.2%,增速高于整体利用外资额4.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引资分别增长2.2倍、25%。

图3: 2012-2021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状况(亿美元;%)

图4:2015-2021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亿美元;万人)

十年来,中国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稳定增长,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从718.4亿美元增长至1717亿美元,规模增长了0.97倍;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从559.2亿美元增长至1303亿美元,规模增长了1.02倍。以人民币计,2021年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首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从吸纳就业来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就业人员数从745万人增至1395万人(图4),成为稳就业的重要力量。

十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上升较快,竞争力趋于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2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由第20位提升至14位。其中,规模指数方面,中国位居第4位,结构指数位居第53位,地位指数位上升至第5位,产业基础指数位居第38位。

在开放创新中进一步发展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加快国内经贸规则的调整与完善,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拓展全球服务贸易合作范围,构建多元化、高标准的服务自由贸易网络体系;逐步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和全国范围内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减少中国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贸易限制措施,形成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各项政策落地,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同时,充分发挥制度规则的引领作用,推动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如今,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务贸易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根据商务部预测,2025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约为50%左右。未来,中国将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服务贸易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线上支付、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金融与保险、智能体育等领域。充分发挥数字出口基地优势,对标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开展服务贸易企业数字赋能行动,支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国家将完善服务贸易区域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优化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布局。根据中国东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产业基础、特点和资源禀赋,推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贸易政策集成,明确各区域发展定位,实现服务贸易的错位发展与探索。促进东部地区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引导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服务贸易合作与交流。例如,北京市着力打造数字贸易先导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和资金倾斜程度。构建形成东部引领带动、中西部与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的服务贸易新格局,促进服务贸易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猜你喜欢
贸易服务发展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贸易统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贸易统计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