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roBNP、cTnI、CK-MB在老年冠心病PCI术后预测心衰发生风险的探讨

2022-11-12 09:02唐茜张浩程景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植入术心衰冠脉

唐茜 张浩 程景林

冠心病是指因脂质代谢功能损伤引起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硬化病变,造成管腔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高发缺血性疾病[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3]。但老年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易发生慢性心力衰竭[4],故寻找有效的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慢性心衰不良事件的临床指标,对于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及时的治疗,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在临床上常被用来作为诊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标记物,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密切相关[5-6]。但它们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预测慢性心衰发生风险的具体价值,尚未见系统的报道。本文将探究NT-proBNP、cTnI、CK-MB 水平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预测慢性心衰发生风险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年。按照是否发生心力衰竭不良术后事件分为慢性心力衰竭组(CHF 组)56 例、非慢性心力衰竭组(ICHF 组)44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WHO 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7];②住院期间首次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手术;③患者年龄65 岁~80 岁。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既往有慢性心力衰竭者;③有严重先天性疾病者;④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⑤抑郁症或精神异常者。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入选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BMI 及高血压病史。

1.2.2 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

于患者术前和出院前1 天早晨采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 于抗凝管中,离心(转速3 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 ,离心半径为13.5 cm),分离血浆待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浆中NT-proBNP 水平;采用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浆中cTnI、CK-MB 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 术后干预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 d/次)、阿托伐他汀(20 mg/次,1 d/次)、氯吡格雷(75 mg/次,1 d/次)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000 IU/次,1 d/2 次)进行基础治疗。连续给药7 d。

1.2.4 心功能检测

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和出院前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 秩相关分析血浆中NT - proBNP、cTnI、CK - MB 水平与LVEDD、LVESD、LVEF、LVMI 的相关性。采用ROC 曲线预测血浆中NT-proBNP、cTnI、CK-MB 水平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CHF 的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CHF 组和ICHF 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及高血压病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n 性别女CHF 组ICHF 组χ2/t 值P 值56 44男20(35.71)16(36.36)0.01 0.95 36(64.29)28(63.64)0.69 0.49年龄69.46±7.12 70.38±5.97 0.36 0.72 BMI(kg/m2)24.82±1.98 24.67±2.16 0.22 0.64吸烟史15(26.79)10(22.21)0.002 0.96高血压疾病史27(48.21)21(47.73)

2.2 血浆中NT-proBNP、cTnI、CK-MB 水平比较

与CHF 组比较,术前ICHF 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cTnI、CK-M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ICHF 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cTnI、CK-MB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cTnI、CK-MB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sma levels of NT-probNP,cTnI and CK-MB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cTnI、CK-MB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sma levels of NT-probNP,cTnI and CK-MB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CHF 组出院前比较,aP<0.05。

术前出院前组别n CHF 组ICHF 组t 值P 值56 44 NT-proBNP(pg/mL)1261.47±161.57 1185.06±300.99 1.626 0.107 cTnI(ng/mL)6.01±0.75 5.82±1.50 0.826 0.411 CK-MB(ng/mL)57.07±12.24 53.80±16.63 1.133 0.260 NT-proBNP(pg/mL)835.09±124.33 636.13±175.55a 6.629<0.0001 cTnI(ng/mL)4.05±0.86 2.98±1.03a 5.660<0.0001 CK-MB(ng/mL)36.28±11.28 26.07±13.20a 4.168<0.0001

2.3 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测量参数比较

与CHF 组比较,术前ICHF 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LVMI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ICHF 组患者的LVEDD、LVESD、LVMI 值明显降低(P<0.01 或P<0.05),LVEF 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测量参数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diac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easurement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测量参数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diac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easurement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CHF 组出院前比较,aP<0.05。

术前出院前组别n CHF 组ICHF 组t 值P 值56 44 LVEDD(mm)63.18±14.01 62.01±20.84 0.335 0.738 LVESD(mm)56.63±10.54 57.14±11.27 0.233 0.816 LVEF(%)39.95±4.64 42.86±8.41 1.444 0.152 LVMI(g/m2)139.50±28.13 138.78±18.68 0.146 0.884 LVEDD(mm)51.16±17.66 42.83±14.45a 2.532 0.013 LVESD(mm)50.68±7.46 43.52±8.76a 4.412<0.0001 LVEF(%)46.22±7.05 48.23±14.42a 2.278 0.025 LVMI(g/m2)130.63±13.30 121.92±28.91a 2.003 0.048

2.4 出院前患者血浆NT-proBNP、cTnI、CK-MB水平与慢性心衰的相关性

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NT-proBNP 水平与LVEDD、LVESD、LVMI 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LVEF 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cTnI水平与LVEDD、LVESD、LVMI 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LVEF 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CK-MB 水平与LVEDD、LVESD、LVMI 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LVEF 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NT-proBNP、cTnI、CK-MB 水平与慢性心衰的相关性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NT-probNP,cTnI,CK-MB levels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5 出院前患者血浆NT-proBNP、cTnI、CK-MB水平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慢性心衰的临床价值

ROC 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 水平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慢性心衰的临床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47,最佳截断值为750.83 pg/mL;cTnI 水平的诊断价值与其相当,曲线下面积为0.811,最佳截断值为3.48 ng/mL;CK-MB 水平的诊断价值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83。提示,出院前患者血浆中NT-proBNP、cTnI水平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慢性心衰的临床价值较大。见表5、图1。

表5 NT-proBNP、cTnI、CK-MB 水平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慢性心衰的价值Table 5 Value of NT-probNP,cTnI and CK-MB levels in predict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after coronary stent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图1 ROC 曲线图Figure 1 ROC curve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多表现为胸闷、胸痛、喘息、气短[8],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达50%,确诊后5年内的死亡率高于50%,占我国每年死亡总人数的一半左右[9]。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患者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术后易发生心力衰竭不良事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为避免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因并发或复发慢性心衰再次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寻找有效的预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慢性心衰的临床生化指标,对于给予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及时的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NT-proBNP 是一种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心源性神经内分泌激素。当心肌细胞因心脏负荷较大导致心室压力增加被激活时,迅速通过基因转录合成proBNP[10];随着压力的进一步增加,proBNP会随之裂解为生物无活性的NT-proBNP 和有生物活性的B 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11]。但NT-proBNP 较BNP 的稳定性、灵敏度更高,且不易受外源性物质的干扰,被认为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首选生物标记物;同时也是预测心力衰竭病人住院和死亡率的独立因素[12-13]。本研究发现,术后并发CHF 的患者出院前的血浆NT-proBNP 水平较未出现CHF 的患者的水平高,且经相关性和ROC 曲线分析发现,NT-proBNP 水平与术后并发CHF 风险呈正相关,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说明,出院前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 水平对于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是否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cTnI 是临床评价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因其具有高度的心脏特异性和灵敏度,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14]。在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的cTnI 含量较低;在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等损伤时,肌钙蛋白复合物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将其释放在血液中,引起人体内的cTnI 水平升高;当其与CTnC 的变构体结合后,会进一步损伤心肌细胞[15-16]。研究表明[17],冠心病患者血液cTnI 水平与左心室重构程度呈正相关,而心室重构是冠心病患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说明,血液中cTnI 水平可能具有预测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慢性心衰的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发现,术后并发CHF 的患者出院前的血浆cTnI 水平较未出现CHF 的患者的水平高,且经相关性和ROC 曲线分析发现,cTnI 水平与术后并发CHF 风险呈正相关,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说明,出院前患者血浆中的cTnI 水平对于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是否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CK-MB 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心肌同工酶,人体80%左右的CK-MB 存在于心肌中[18];当心肌受到损伤时,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的CK-MB于血液中,血液中CK-MB 的水平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19]。王昱[20]等研究发现,患者血浆中的CK-MB 水平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分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研究发现,术后并发CHF 的患者出院前的血浆CK-MB 水平较未出现CHF 的患者的水平高,且经相关性和ROC 曲线分析发现,cTnI 水平与术后并发CHF 风险呈正相关,但临床诊断价值不高。说明,出院前患者血浆中的cTnI 水平对于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是否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浆中的NT-proBNP、cTnI 水平对于预测是否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CK-MB 与其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但临床诊断价值一般。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浆中NT-proBNP、cTnI 的高水平可作为术后发生慢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植入术心衰冠脉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