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管心理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2022-11-14 11:41罗培奇
时代经贸 2022年8期
关键词:盈余业绩高管

罗培奇

(甘肃政法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盈余管理的内涵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比较被大众认同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遵守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随意选择会计政策使管理者个人利益达到最大化或者使公司的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另一种是公司管理人员为了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对公司业绩进行披露管理。

从上面两种被大众认同的定义可以看出,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利益是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盈余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公司的管理层和公司对外披露的业绩盈余信息,在遵从会计准则的条件下,管理层通常会采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相结合来实现对公司盈余的调控。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

盈余管理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通过一些政策选择手段来掩盖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它以权责发生制为理论基础;而真实盈余管理采用的手段则是指导公司实际的经营活动。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受到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高管心理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在联系,探究高管在不同心理下会采取何种盈余管理方式。

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学者们有关盈余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温日光和汪剑锋(2018)在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时发现,高管在感知到较大的行业竞争压力时,会因高压心理而增加公司利润,并且增加的幅度会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以此来缓解自身心理压力。陈克兢(2018)也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并引入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将退出威胁与公司治理紧密联系,从而发现了退出威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吴莎(2018)则考虑到投资者关注对上市公司高管盈余管理的影响,她发现管理层会因投资者对公司的业绩预期而产生一种迎合分析师预测的心理,但这种心理所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通过高质量审计来抑制。以上几种导致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心理都可以归咎于公司外部因素的影响,但高管本身的心理状态也是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过度自信心理就是一种高管本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会导致管理者对公司业绩状况过于乐观,从而使其过分高估公司未来利润,而忽略公司大部分风险,一旦公司的业绩低于预期,盈余管理水平就会变得更高(李映照、刘敏,2020),这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以上各种从高管不同心理出发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的文献,为探究高管心理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创造了条件。本文继承前人成果,进一步对高管心理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做相应的理论研究。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契约摩擦。委托代理理论提到,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价值追求效度不同,两者为了达到自身所追逐的利益很容易产生契约摩擦,代理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实现,往往不可能兼顾到委托人的期望,而委托人为了期望能达到最大也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契约摩擦所带来的利益损失,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契约摩擦是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本诱因(孟岩、周航,2018)。

沟通摩擦。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到,不同类的人所掌握的有关市场信息是有差别的,处于有利地位的一方通常都是掌握信息更多的一方,沟通摩擦也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沟通驱动力也影响了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区分盈余管理类型的难度(张娟、黄志忠,2014),沟通摩擦也是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因此,契约摩擦和沟通摩擦与盈余管理的产生紧密相关,两大摩擦无法消弭,从而使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无法完全杜绝,但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公司可以减弱契约摩擦和沟通摩擦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公司为什么要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

高管心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研究将高管进行盈余管理心理主要分为机会主义心理和非机会主义心理两大类,并选择这两类心理下影响盈余管理的几种主要心理,厘清高管在不同心理下所采取的盈余管理方式,探究高管心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机会主义心理

1.过度自信心理。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投资,投资是高管作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经常要做的事务,而高管的过度自信心理会使其对投资风险的估计偏低,风险可承受能力过大,以至于投资过度。当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无法达到预期时,管理层就会产生盈余管理的想法,并很容易付诸行动来操纵公司盈余,以此掩盖其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失。研究表明,公司经理的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的利润管理行为就越严重(黄慧雅,2020)。高管在拥有过度自信心理状况下,其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相结合,且采用隐蔽手段提高公司业绩,使最终数据达到预期。

2.迎合分析师预测心理。分析师的存在对管理者有监督和压力作用,分析师的监督具有一定的外部管治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管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从压力作用角度来看,分析师发布有关公司业绩盈余的预测报告,会给投资者心理造成很大的预期作用,当公司的利润达不到分析师预测值时,投资者会认为公司脱离了预期从而造成股价下跌,在这种压力下,管理者将形成一种与分析师预测相一致的心理,并利用利润操纵的做法来避免市场的不良反应。在这种心理效应下,管理者倾向于引入真实的盈余管理,以达到分析师预测的目的。因为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能更好地隐藏高管盈余管理的真实目的,会给外部监管者造成极大干扰。但是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公司实际的业绩情况,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甚至损害公司价值,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长期不利影响,因此更加需要投资者谨慎识别。

3.减缓竞争压力心理。上市公司高管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是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所带来的,高管通过同行业上市公司所发布的业绩预告盈余报告可以感知行业竞争压力。如果将企业业绩中的预告业绩与同行业上市企业业绩进行比较,且业绩低于一般水平,则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强度和压力加大了。而为了减缓竞争压力,同时遮盖其与同行业管理层对比所体现的管理弱势,高管会把公司的业绩盈余调高到一定水平,使其达到或接近投资者预期,以维持公司股价相对稳定而不出现大幅下跌状况。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由于公司盈利预测与年度损益报告公布之间的时间相对较短,高管会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来提高公司业绩。在损益预测公布前,只能对经营业绩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而在损益预测公布后,两种绩效管理方法都可以采用。但管理层为了掩饰其在同行业中较低的管理水平,对发布业绩预告盈余之后的业绩可能更倾向于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增强盈余管理的隐蔽性,帮助高管更好隐藏公司真实的业绩盈余,从而减缓其由同行业竞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4.从众心理。行业竞争给高管带来的不仅仅只有心理压力,也会有从众心理。从众心理的产生会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羊群效应(张珊,2020)。当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强度较低时,高管就会产生从众心理,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隐瞒公司高利润的信息,将公司当年的业绩盈余下调。这样做既可以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防止信息外泄,同时还能减少竞争对手的威胁,使高管自身在下一年的业绩创造压力不会太大,只要满足了委托人的要求即可。从众心理下高管采取的盈余管理方式大多为应计盈余管理,通过变更政策等手段达到使当期盈余下降的目的,但有时也会采取更加复杂的方式增加盈余管理的隐蔽性。

(二)非机会主义心理

1.规避市场风险心理。信息传递理论提到,管理层要想避免公司价值被不合理估计,就需要向外界传递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有利的相关信息,以减少公司与外界信息的差异化程度。在资本市场上,公司股票的股价是对一个公司经营业绩好坏最直接的体现,股价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公司的看法,而投资者的看法瞬息万变,导致股价剧烈波动,由此形成市场风险。一些经营状况良好、收入稳定的公司,其股价反而处于低水平,这就是市场风险所致。而管理层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使股价维持稳定,就很可能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上调公司当年盈余,从而在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真实业绩盈余信息的同时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在规避市场风险这种心理作用下,管理者所采取的绩效管理方式一般为应计盈余管理,因为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能够降低成本的耗费,且一般是在年末到盈余公告前,操作更为简单。该种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真实的现金流量和业绩盈余,只影响企业当期的应计项目,故而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不会产生大的不良影响,其影响是短期性的。

2.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心理。盈余管理不仅仅只是高管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也是一种将公司价值尽可能扩大的方式。有效契约理论表明,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契约作用,高管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契约成本有所降低,还能让代理冲突得到缓解,最后还能让公司价值得到提升。高管这种心理是一种具有大局观的心理,是基于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不是从个人层面出发,而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因而对公司是有利的。该心理下其采用的盈余管理方式大多为应计盈余管理,避免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长期不好的影响。

结论

高管心理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其中,高管在机会主义心理下更倾向于上调公司盈余,仅在从众心理下会选择下调盈余;而在非机会主义心理下,高管则更倾向于对公司盈余采取上调措施。在机会主义心理下,其选择的盈余管理方式更随意,两种方式都会采用,但运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情况更多;而在非机会主义心理下,高管一般只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一般没有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调控公司业绩的情况。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机会主义心理下,高管把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因而不管所选的方式是否有弊端,只要能达到目的均会采用;而在非机会主义心理下,高管把公司未来的发展放在首位,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会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造成更大的损害,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长期不利影响,因而高管们一般不会采取这种方式。研究结论提醒投资者,在分析公司的业绩盈余报告时,要考虑高管是否采取了盈余管理行为掩盖企业的真实业绩盈余,高管控制公司盈余的心理动机是什么,该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是否会对公司的未来发展造成损害,以此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

猜你喜欢
盈余业绩高管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本周公布2017年业绩大幅预增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