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配套推进路径探索

2022-11-14 23:25盖志毅
北方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龙源蚯蚓课题组

盖志毅

我国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战略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本文认为,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视角探寻与精准扶贫配套推进路径是符合逻辑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由于生活富裕是前面四个目标实现后的综合目标,本文主要论述前四个目标与精准扶贫配套推进路径。

一、产业兴旺目标与产业扶贫相互配套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配套的关系有两个:一是通过产业扶贫打前站,对产业能否可持续进行了探索。在产业扶贫中,有质量有效益的产业可以在乡村振兴发展产业中,予以推广。如2018年10月课题组成员调研了土左旗龙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承接了北京科技局对内蒙古的对口帮扶项目,2016年北京科技局将优质蚯蚓大平二号免费引入呼和浩特市,由土左旗龙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土左旗白庙子镇养殖110亩蚯蚓,之后又拓展到托克托县永圣域镇,在此养殖了320亩蚯蚓。对产业兴旺密切相关,出售蚯蚓种和蚯蚓土,钓鱼用蚯蚓和药用蚯蚓,药用蚯蚓每吨1万元,南方多家药企收购。2017年土左旗龙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售蚯蚓种和蚯蚓土收入10余万元。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在于资源与环境的优良,如对种植业的推动,土壤改造成为高质量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经过蚯蚓改造过的土壤种植的农产品质量更高。调研发现用蚯蚓土种植地西瓜更甜,蚯蚓土对高质量养殖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这里饲喂配蚯蚓的饲料鸡蛋每斤20元1斤,供不应求。养鱼池的鲤鱼、螃蟹用蚯蚓喂养,效果非常好,水产业得到健康发展,龙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仅靠微信圈就全出售了,口感和喂其它饲料的比,风味独特鲜美。蚯蚓产业致富带头人2012年3月带领养殖村民成立了土左旗龙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在玉泉区三里营东路建立了店面,把村民们的蚯蚓鸡蛋、原生态小麦粉、有机小米等纯天然、无添加的农副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二是将不能持续发展的产业紧急叫停。如菜单式扶贫产业,现在看来,不能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今天,不宜大面积推广。由于新常态下许多产业和产品均属于过剩产业和产品,市场风险大,加之贫困者多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老弱病残,有些产业根本力所不及,经营能力孱弱。这种情况下不宜给他们造血,因为这样会导致血本无归,造成更大损失。此外,不能不顾市场需求发展集体经济,这些项目必须进行市场评估。这两大政策配套推进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能只看成果,还要看投入产出比。对于配套推进的一些开发类项目,应强化论证,谨慎实施,尽最大努力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对于产能过剩的产业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坚决让其有序地退出市场。摈弃菜单式模式可以通过资产收益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帮扶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如课题组成员走访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养牛合作社负责人牧民格希格都仁,2012年格希格都仁整合租用嘎查9户贫困户的8万亩草场成立了查干嘎查畜牧业合作社,带领牧民们抱团发展,加入合作社的9户贫困户当年就脱了贫。2018年合作社养了400多头牛,预计能出栏100多头,按照每头牛7000元的市场价,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分红有了保障,分红是21万多元。格希格都仁通过给贫困户分红,或让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等方式增加贫困牧民收入。2017年格希格都仁争取到了165万元扶贫资金,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连续3年给贫困户分红,帮扶满都拉图镇72户丧失劳动能力、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增收脱贫,还安排了10名贫困牧民到合作社打工。2019年4月自治区级贫困县苏尼特左旗脱贫摘帽,为了稳定脱贫成果,合作社给今年入社的贫困户购买了基础母畜,以托管的形式在合作社代养,保证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益。2019年8月21日,课题组成员在土左旗采访了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这位第一书记从旗里申请了50万扶贫款,购买了70头肉牛犊子,让该村养牛大户托管,分红给该村贫困户。

二、生态宜居与生态扶贫相互配套

以生态扶贫与生态宜居相互配套:一是将生态扶贫的护林员、护草员这支队伍在实现乡村振兴之生态宜居目标中继续留用。二是沿着生态扶贫的思路,将内蒙古农村牧区广大农牧民向“生态人”的方向转变。课题组调研了内蒙古许多地区,采取了打深井掘水,发展水浇地农业。这在短期或许能够取得一些收益,但是从长远看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面临考验。主要是贫困地区多为缺水地区,甚至就是因缺水而贫困。这种做法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2018年7月,课题组调研了内蒙古察右中旗,许多地区80年代几米见水,90年代十几米见水,2005年上百米见水,到现在120-150多米见水。况且这些水浇地所产马铃薯、向日葵和玉米等价格低廉,几乎没有利润。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并且,由于这类地区面积广大,仅仅依靠精准扶贫时的贫困人口显然远远不够,需要扩大这支生态保护队伍。

三、乡风文明与扶志扶智教育相互配套

精准扶贫中的扶志扶智教育已经进行多年:主要针对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农牧民贫困户思想封闭守旧,信息获取渠道狭窄,“靠天吃饭”观念根深蒂固,勤俭持家意识淡薄,致富思路不明确,缺乏生产技能,其智力素质直接影响脱贫。其实,上述问题又何止是贫困户呢?广大农牧民都有着和贫困户的共同问题,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今后扶志教育要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层次的乡风文明结合。一是推进更深层次人格完整的教育。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课题组成员2019年8月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调研,发现了一个牧户家中母子三人酗酒成瘾,需要从心理上进行诊断治疗。二是推进更广泛的技能教育。面向全体村民开展文化教育、职业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农民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因人制宜开展培训,造就具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意识的新型农民。三是推进更深入的传统文化教育。

四、内生治理与精准扶贫阶段外生治理相配套

过去,内蒙古许多嘎查村党组织松散,两委班子不团结,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当时条件下,侧重外生治理是符合实际的。精准扶贫的侧重外生治理解决了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则需要在治理模式上发生一个巨大转变,更要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实现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确保党在基层领导力,着力选好配强村嘎查两委领导班子,培养致富带头人,促进本土人才回流,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大力推广运用参与式、契约式方式方法,实现有效治理。在两大政策的衔接期,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考虑。一是在外生力量已经充分调动起内生力量的情况下,可以将外生力量调动回原单位,但是外生力量要长期跟踪。二是在外生力量已经部分调动起内生力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分外生力量调动回原单位。三是内生力量仍然差强人意,则外生力量还要在农村继续驻扎,直到内生力量被调动起来为止。其名称可以和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

猜你喜欢
龙源蚯蚓课题组
山东鑫龙源能源有限公司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期刊合作上网声明
龙源电力明年风电装机量有望全球第一 成最大风电运营商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