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

2022-11-14 00:43李善楠辽宁开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2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部门监督

李善楠 辽宁开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所谓内部控制即是指通过在企业内部创设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得以规范、有序和高效地开展。对于国有建筑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内部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化监督及科学化管理,更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切实促进企业风险防御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有效规避各类经营风险。因此,国有建筑企业应当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序推进。

一、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着强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全面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优良的工作氛围,是国有建筑企业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然而,通过分析当前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不难发现,内部控制制度过于落后且不完善,是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利于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问题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1]:一方面,受历史等因素的深远影响,再加上建筑行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大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尚短,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另一方面,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得不够全面,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太过片面。大部分人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部门的分内之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还有部分人认为内部控制约束了自己的工作行为,从而对其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形成了巨大阻碍,从长远角度来看,容易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二)风险评估效果差

受传统理念的长期束缚,许多国有建筑企业忽视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崛地而起,资金呈现出了虚拟化特征,无形中增大了国有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虽然大部分国有建筑企业都有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定期对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不过,参与人员以企业管理者为主,导致风险评估效果并不理想,缺乏务实性。举个例子,部分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时更侧重于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即对某个项目潜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测量,导致风险评估缺乏全面性、系统性;还有部分企业虽然强调了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实效性,但是执行效果差强人意,导致风险评估管理沦为形式化,难以发挥其真实作用。另外,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风险评估效果差的重要因素,如风险防范、风险预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针对一些潜在风险进行预警与控制。

(三)执行力欠缺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仅仅完善制度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后期执行与落实是否到位非常关键,倘若后期执行力不足,无法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具体,便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之所以执行力不足,与以下两个方面有着密切关系[2]:第一,缺乏用于支撑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相配套的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及时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与之相匹配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等并未实现同步完善,导致后期执行过程中执行力不足。还有部分企业实施刚性管理,着重突出规章制度的约束性和监督性。一旦企业员工违反规章制度,不论是刻意为之还是疏忽大意,都会迎来相应的惩处,大大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与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可度不高,执行态度比较消极,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进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阻碍。例如,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开始认识到完善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了对现有内控制度的改进与优化,并将其编制成了手册发放给企业员工。由于企业业务种类繁多,设立的部门也比较多,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多达上百条,庞杂的制度容易让基层员工在工作中疲于应付,还有些企业制定的制度内容太过苛刻,导致员工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工作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国有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切实落实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应涵盖两大部分,即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而内部监督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据当前国有建筑企业监督成效来看,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存在形式化,虽然成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和监督部门,但审计重心存在偏离,将企业内部错误和舞弊行为作为监督重点。同时,评价标准和评价范围比较模糊,难以实现评估结果量化。归根结底,与内控评价指标不明确有着很大关系,还有部分企业在设计内控评价标准时,未能对行业周期变化、宏观形势及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量。不仅如此,一些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将审计监督重点放在管理者的喜好层面,换句话来说,但凡管理者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就加强审查,对于管理者关注不到的地方就不查,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逐渐弱化。另外,部分企业的制度评价后续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虽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跟踪评价,但并未提出针对性、合理化整改建议,未能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利用,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3]。

二、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风险管理理念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完善和优化现有内部控制制度,是国有建筑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之前,需要将决定主体、监督主体和制定主体加以明确,进一步细分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责,让每个管理者和基层员工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助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内部其他制度具有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作用,共同推进国有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故而将内部控制制度与其他制度进行有机融合,以形成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合理纳入财务管理制度、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落实,还要加强风险管理理念的落实,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摒弃传统陈旧的发展理念,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因此,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要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紧密关系,积极配合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大程度地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具体来说,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完善及有效落实。

(二)完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

治理机构不合理是国有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董事会成员中增加专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对部门负责人委以重任,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精准的判断力,从而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全面、有效监督。与此同时,执行能力差,也是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导致内控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因此,国有建筑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的提升,明确各部门职能,并结合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顺利推进。具体来说,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匹配的落实机制,如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等。完善激励机制,将基层人员的绩效与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建立联系,以此提高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确保员工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执行每一项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及相关措施[4]。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实时共享

由于国有建筑企业业务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实施,需要设置多个岗位和部门。在内部控制实施方面,不同岗位、不同部门在信息生成、筛选、反馈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方面关系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保障企业内部信息畅通,是切实落实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对国有建筑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交流十分重要,不仅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还要满足不同部门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需求。这就需要国有建筑企业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保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在具体实践中,国有建筑企业应当综合各部门对信息交流沟通要求的差异性,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需求。另外,还要加强各部门系统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业务信息系统等,通过完善对应的对接标准,确保各系统间的高度对接,促使内部控制系统与其他部门系统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效率,切实满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需求,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持续化、动态化的管理活动,需要不断改进与优化,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得以显著提升。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审核制度,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内部控制的运行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包括财务预算控制、资源安全、资金核算等,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监督效率,助力企业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具体来说,建筑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独立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成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审计部门,转移监督重点,将关键内容纳入监督范围之列,包括重大事件、重大风险、核心业务等等,进一步提高内部监督水平。尤其是核心业务,直接关系到国有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确保这些核心业务高质量开展,有必要加强与核心业务相关环节的监督与管控,包括执行情况、流程是否规范等,这对扩大企业利润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促使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基于此,为了实现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关键内容与环节的有效管理,国有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明确并量化内部控制目标,提高企业内部整体控制水平,从而推动企业朝着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应积极引入外部监督力量,以政府部门相关规范为基准,全面打通社会群众监督渠道,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升。面对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国有建筑企业应将内控的落实作为管理重点,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更大化,确保企业健康发展[5]。

(五)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快速精准地识别企业经营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是企业管理层对内外部风险进行全面了解的重要依据。不仅如此,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可以对企业内外部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估,并将风险评估数据在第一时间上报给管理层。一方面,便于管理层及时洞察风险,以此为据,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层判断是否需要启动风险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结合国有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大部分国有建筑企业都未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使得风险管理水平始终差强人意。甚至还有部分企业根本没有设置风险管理这一工作岗位,导致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以自身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定一系列评估机制,为风险指标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来说,国有建筑企业要对当前市场发展局势进行准确判断,并对内部当前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此为据,对现有风险管理流程做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推动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促使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另外,加强风险防控组织建设,在企业内部成立专业化、独立化的风险防控组织,由他们全权负责风险管控与评估工作。当然,企业想要规范化、科学化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全面、实时的监督,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实效性,帮助企业规避各种潜在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及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工程,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专业性,是促进国有建筑企业长足稳定发展的保障。因此,国有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内部控制存在的冲突与矛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断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企业规避各类财务风险,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国有建筑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部门监督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7部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