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刍论

2022-11-14 03:09陈宁
成才之路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陈宁

摘要:創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角度,还是从教育改革及阅读教学本身要求来看,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都是一种有益的实践探索。文章从语文阅读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入手,分析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对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1-0077-04

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阅读教学的有益探索。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创新思维培养、重语言积累轻审美培养、重权威主导轻个体创新培养等问题,导致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不足,阅读动力不强,阅读效率低下。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一种复杂而系统的高水平心理活动。创新教育,是相对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活动,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素养为基本价值取向,旨在使学生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的意义

(1)营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语文课堂“活”力无限。(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语文课堂“新”颖独特。(3)渗透大语文观念,让语文教学“高”屋建瓴。(4)促使语文教师树立创新意识,使其无论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还是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能立足语文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学情和学习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3.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的要求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鉴赏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时,要立足语文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合理进行,以发挥出创新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第一,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指人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是人类不断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开放性、多义性、丰富性等特点,语文教师要立足阅读教学的这些特点,合理融入创新教育,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二,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是否具有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而独具个性、多元而纯粹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语文教师要根据阅读这一特征,科学融入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想象等融入文本阅读中,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借助互联网可以很轻松地获得各种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信息资源,人类逐渐从“多知”走向“富知”,这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融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实现最优化发展。

2.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要求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它要求对话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感知力,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去理解文本。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文本多层次解读的重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要求。

3.对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

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是对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其有助于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新颖的、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主动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中。

1.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统编版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学习素材,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时,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教材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助力,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体裁和内容等方面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语文教材广泛涉及科技、发明、艺术等各领域的知识内容,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合理补充背景资料,并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充分体悟所学知识的魅力,进而在实践中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科普小品文《新型玻璃》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变色玻璃、隔音玻璃、夹丝玻璃、防盗网玻璃、吸热玻璃等的特性和用途等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图书馆、实地走访等方式,对高科技主导的“新型玻璃”的发展展开调查。最后,在学生完成语文调查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大胆描绘未来的新型玻璃的可能样式。这样的科普小品文阅读既能让学生从文学角度感知文本的语言特点,理解文本内容,又能让学生从科学角度探究文本奥秘,体会科学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

2.創设开放环境,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在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只有敢于表达、乐于探究、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对话,进而实现以情感促思考,以思考助审美,有效提高想象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时,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进而产生思维碰撞,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具有随意性、形象性和主观性等特征。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都十分有限,因此很少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纵向或横向的联想,而是习惯于凭借主观意识进行漫无目的的想象。教师合理设置引导性问题,相当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线索和支架,这可以让学生的想象更有目的性和逻辑性,更科学合理。第二,教师可以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生动的语言文字描写、形象的画面呈现都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感知文本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诗词、音乐、图片等各种艺术形式,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将作者描绘的事物刻画出来,以此为学生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字所蕴含的艺术之美。例如,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并在文中圈画出“摇花乐”的句子: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其次,在学生圈画出“摇花乐”的句子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我”抱着桂花树摇桂花时,看到纷纷落下的桂花像什么?“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人们心情如何?此时此刻,如果你在“摇花乐”现场,你的心情会怎么样?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表达这种心情?以此促使学生对文本展开想象,进而明确:桂花纷纷落下,像翩然飞舞的蝴蝶,带着花的香气,像飘然而至的雪花,带着云的轻灵气息,还像随风飞扬的柳絮,带着春日的生机。“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人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桂花雨,沐浴在桂花香的气息里,心里是满足的、快乐的、甜甜的,他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分享着这欢乐与甜蜜。此时此刻,“我”在“摇花乐”现场,内心欣喜若狂,在树下来回穿梭,呼唤着桂花雨,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沐浴着桂花雨,仿佛被桂花香包围住。“我”弯下腰,捡拾着桂花,装进口袋里,可是落在地上的桂花太多太密了,就像一层厚厚的金黄的地毯,香香的、软软的。“我”又抬起头,捧起双手,任凭桂花雨纷纷降落,从眉梢落下,在指尖停留,又轻轻飘落地上。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图片,促使学生充分融情入境,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桂花雨之美,体会摇桂花之乐。

3.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不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习惯于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思维受到限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阅读学习中来,“用眼观察与记录,用耳聆听与发现”,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进而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古诗的基础上,在诗中标出“独”“异”“倍”等字,并揣摩其含义,以此促使学生从古诗中体悟出诗人身为他乡的客人,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感伤、思亲之情。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身份写自己的这份思亲之情的用意,以及这样写的好处,以此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创作深意,从而明确诗人这样写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孤独之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最后,在学生了解了古诗大意,进入“古诗拓展”环节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人的口吻,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设想一下诗人会在信中写些什么,是否会想象山东兄弟登高时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充分走近诗人,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重阳风俗,以及佳节思亲的缘由,还可以从应用文角度对古诗进行拓展赏析,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独特感悟,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阅读是将文学作品的价值再现与价值重塑的过程。那些意蕴深刻、内涵丰富、思想价值较高的文本往往具有“较广阔的阐释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提倡个性化创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相对稚嫩,但其也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独特艺术加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视角,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打破思维定式,“不走寻常路”,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有效融入到对文本的解读之中,逐渐做到“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从而有效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思维。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并分别用一句话概述画面内容。第一幅图是乌鸦找到了水,可是瓶口太小,乌鸦喝不到水,正当口渴而内心焦急时,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小石子。第二幅图是乌鸦想到了好办法,它将小石子投进瓶子里,水位上升了。第三幅图是乌鸦最终喝到了水。这样能促使学生结合图片,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文本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图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说一说乌鸦能成功喝到水的原因。学生在交流“石子”作用的过程中,会纷纷表达个人的观点。有的学生说:乌鸦之所以能够喝到水,是因为它善于“借力”,在口渴的情况下仍能想办法,发现并利用了小石子,因此喝到了水。还有的同学说:乌鸦之所以能喝到水,是因为它善于观察,能够从周围寻找有利的条件。最后,在学生给出不同的阅读感悟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要将其设计为生活化的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寻找答案。在学生结合个人的观察与思考,得出相关结论后,教师千万不要站在“权威”的角度给予判断,而要肯定学生“求异创新”的动机,保护其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其保持对文本持续探索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逐渐从“求异”走向“创新”。

5.聯系生活实际,树立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就是教师既要从语文要素角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又要从人文素养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熏陶,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和独具魅力的气质。因此,在大语文观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到阅读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就是语文阅读的广阔外延。第二,教师要打破时空限制,帮助学生与作者在文字中对话,从而让语文的文化属性充分显露出来。以《梅花魂》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梅花有关的诗词,让学生知道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热爱的原因。为了加深学生对梅花精神品格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梅花、赏梅花、赞梅花、说梅花等环节,体会梅花的铮铮铁骨、不畏霜雪的高洁品格。经过以上的导入教学,学生理解起文中外祖父对梅花的深深喜爱之情就不难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一次仔细阅读文本,并从文中找出体现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的事件。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开放性思考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钟情于某一物品,它对你来说有什么独特的意义呢?请大家结合个人经历思考外祖父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墨梅赠予“我”的原因。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拓展阅读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梅花、爱国及思乡的诗词,如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以此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梅花的“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品格,感受人们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深意。

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创新教育是必然选择,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创新阅读教学设计,将创新教育融入语文阅读实践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仕德,林君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历程探思———以五年级《落花生》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06).

[2]游玉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眼脑直映”有效训练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06).

[3]柳萌学.对话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路径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2).

[4]张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03).

[5]白燎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评价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01).

[6]吴亮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指向分析———以《好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01).

[7]王娟.回望,为了更好地前行———课改20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回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11).

[8]禹荣,刘月香.工作坊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11).

Discus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to Creative Education

Chen Ning

(Taiping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05, China)

Abstract: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 with the basic value orientation of cultivating people’s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rich students’ knowledge reserves, enhance students’ think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expression ability. Whe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reading teaching itsel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to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a beneficial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relevance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to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integrating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to innov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reading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corecompetence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