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增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2022-11-15 04:31黄来健
新农民 2022年29期
关键词:稻苗品种水稻

黄来健

(惠州市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211)

水稻生产不仅肩负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而且担负实现粮食增产提高,促进新农村建设使命,水稻作为我国核心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以下本文以如何提高水稻增产展开分析探讨,并提出水稻增产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1 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水稻作为我国核心粮食经济作物之一,其占据粮食总产量23%,我国水稻分布十分广泛,南方多为双季稻,以种植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为主,北方区域内以单季稻种植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高的省份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5%,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省份包含湖南、江西、广东、湖北等区域,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每年的制种产量达2亿kg以上,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规模约为171亿元,加上常规水稻种子规模,整体的水稻种子市场规模约为194亿元。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t(273亿kg),比2019年增加102.8万t(10.3亿kg),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现下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是水稻品种状况。根据实际调研表明,我国持续性培育新水稻品种,并不断大面积推广应用,2014~2018年区域内审定水稻品种高达96个,年均审定品种接近19个。二水稻生产状况。现下水稻生产主要由先减后增态势发展,主要产量下降节点为2014年,最终逐步呈现上升态势,即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但单产水平保持增长,总体产量基本保持固定。三是水稻种植成本状况。随着新培育技术、种植技术等应用,水稻生产成本保持逐年递增,从2014~2018年其物质及服务费用增长幅度为7.64%,人工成本增加幅度为12%。四是水稻收益状况。根据生产收益状况分析,净利润和成本利润呈下降态势,净利润从2014~2018年下降幅度为67%,成本利润下降幅度70%,年均增长呈现为赤字。

2 现阶段我国水稻增产影响因素分析

水稻种植作为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工作,其实际种植主要以增产为核心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水稻种植产量显著增加。实际种植过程中,水稻实际增产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导致其生产产量仍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为因素导致的减产。第一,水稻品种抗性较低。从具体实践中获知,水稻实际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较多,合理选择水稻种植品种十分关键,但部分种植户实际选择水稻品种中,将重点放置于整个生产产量层面,对其品种抗性并未加以重视,农户种植选种方面存在一定的无序化和盲目性,难以保证种植产量及质量。生产过程中水稻品种较多,但整体最终获取效益不佳。即便选取具有抗性的品种,正式播种之前未及时做好消毒处理,也会增加水稻种子腐烂、感染病害风险,此类带病的种子处于苗期便会产生病害,影响后续实际结实率。第二,催芽操作失误。催芽可缩短种子实际萌发种子,提高种子出芽率,通过实际调研发现,部分农民并未掌握催芽的正确方法,如实际浸种时间周期较长,干扰种子正常呼吸,促使种子受损害。抑或部分农民为加速整个种子出芽速度,选取薄膜覆盖的方式提高温度,但种子会受高温缺氧影响,播种后造成大面积基本苗不足,影响整个水稻实际生产产量。第三,播种时间不当。播种时间与水稻种植产量密切相关,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不同区域内水稻播种时间存在差异性,水稻自身与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度,部分农民并未掌握好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如早熟单季播种过早,由于孕穗扬花期,遇见高温热害;单季水稻迟熟品种或双季晚稻播种时间过迟,处于低温状况下受损伤,影响正常受精,造成后续减产。第四,栽培管理不当。水稻正式种植过程中,需充分做好栽培管理工作,保证其灌溉施肥等满足生产要求,部分种植区域内种植户为扩大实际种植面积,将原有不适宜的土地进行整理,由于其不利于灌溉,后续易产生干旱或积水现象,不同程度干扰水稻正常生长;施肥过程中并未合理搭配肥料,影响整个种植产量。

自然因素。一方面,气候变化。水稻实际种植过程中,环境对其生产密切相关,尤其是处于抽穗之前8~12d是对其抽穗影响最关键时期,环境温度每下降1oC,会使水稻结实率下降5%~7%,该时期遇见低温冷害,对水稻正式发育及花粉受精率产生严重的影响,最终促使水稻产生大量不孕的现象。处于灌浆期间的水稻,其自身承受最低温度是16~18oC,若周围环境温度不超过16oC,促使水稻谷粒灌速度显著下降,影响整个水稻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方面,抗灾减灾能力薄弱。部分区域内基础设施水平较低,自身抗灾害能力薄弱,水利建设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影响农业生产用水和防洪抗灾能力。此外,针对病虫害防治过多局限于事后,并未注重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过度使用农药短周期内获取成效,但长期增加害虫耐药性治理成效不显著造成粮食减产,重大病虫害预测能力薄弱。农药会存留于水稻内,影响其食用价值。

农业投入与科技更新的影响。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生产成本较高。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适合机械化生产种植品种较少,现有机具价格高昂,均影响种植机械化实现目标,仍存在大面积水稻插秧为实现机械化,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增加成本费用,影响整体收益。此外,由于农村务农人员逐渐递减,人工成本提高,造成水稻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人员种植积极性,造成种植产量降低。同时,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拉动力度薄弱。省区域内从事水稻加工企业较多,但其中小企业占比较大,自身加工水平有限,技术参差不齐,深层次处理加工产品比重较低。具有影响力知名企业较少,企业是产业核心介质,是销售市场与生产基地有效衔接载体,但其并非发挥自身价值,难以促进产业集约化、品牌化及生态化[1]。

3 水稻增产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3.1 做好水稻种植品种选取,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

我国各区域内受耕地面积局限,需基于现下固有种植面积下,提高水稻单亩产量,以及总产量,积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应用优良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发挥其在水稻增产中价值。应积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导向,深层次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实现优选、低耗等水稻新品种。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从本质层面提高农户增收,调动其种植积极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选取高抗性的优良水稻品种,作为从源头避免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且高抗性品种可不同程度缓解后期田间管理的压力,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均具备显著的优势。正式选择种植品种时,应避免盲目听信部分厂家宣传,需结合本地区域内病害发生实际状况,结合常见病虫害合理选取品种,促使种植产量增高。需强调的是,针对水稻新品种应及时做好示范工作,确保该品种符合当地生长环境和质量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2]。

3.2 掌握播种前种子处理,合理确定播种时间

待水稻种子确定后,为保证其产量增加,应及时做好种子正式播种前处理工作,一般处理方法为将种子放入清水内,充分均匀搅拌后捞出水面漂浮的粒子,将剩余种子进行晾晒,选取药剂包衣种子,抑或选取药物进行浸种,将其放置于药剂内充分浸泡,浸泡过程中每间隔半小时进行搅拌,确保其完全浸泡。待浸泡工作结束后,选用清水循环冲洗3~4次,直至其表面药液被冲洗干净,方可完成催芽工作。正式催芽过程中,种植户需掌握科学的方法,主要包含催芽环境、时间等,显著提高种子实际发芽率。同时,应结合本地气候特征确定播种时间,一般播种时间确定需充分考量两方面因素:水稻品种的生育期,结合本地当年的气候特点,正常是单季稻早熟品种不能超过每年的5月上旬进行播种,单晚稻多数不能晚于l六月上旬进行播种,实际时间结合适当提前或延后,但不能过早、过晚,避免存在较大的风险,应始终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合理控制实际播种时间,促进水稻种植产量显著提升。此外,实际种植过程中,需充分做好合理密植,水稻适宜移栽期为5月5~20日,促使整个种植产量显著提升。

3.3 做好田间管理,提高水稻产量

田间管理水平与整个水稻实际种植成效密切相关,应对其田间管理加以重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水分管理。幼苗期间保持2~3浅水应勤灌水有利于增加水体的温度,进一步加速水稻生长的作用。水稻正式发育后期应及时做好排水,促使阳光直射稻田,减少无效水分增强稻田内部生物活力。孕穗期作为水稻整个生长关键时期,需水量显著增加,应建议保持3cm以上水层,若外界温度降低时,其灌溉水位应处于15~20cm,待温度回暖后选取正常水位进行灌溉。水稻抽穗之前5d内,通过利用间歇灌水的方式,进而提升水稻生长温度的核心目标。同时,水稻正式种植中,肥力的充足性可为水稻正常生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使稻苗抗病能力显著提升,稻苗正式施肥过程中,需保证N-P-K联合使用,特别是处于后期发育生长中,不能过量补充N肥,除利用人畜粪便为肥料,还可选用秸秆还田作为有机肥的来源,不仅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而且改善优化水稻生长环境,为其正常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间苗和补苗对整个水稻种植产量的提升十分关键,部分农户正式播种过程中,并未合理控制播种数量,促使田间秧苗密度过大,应及时进行间苗,充分确保稻苗获得水分和养分,促进稻苗正常健康生长。合理密植可保证田间实际通风成效,稻苗接受正常光照,增强稻苗的抗病免疫力,若种子自身残缺,或催芽不当,播种后可能不会正常萌发,促使田间稻苗不齐,此种状况下需第一时间做好补苗工作[3]。

3.4 注重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增强抗灾防灾能力

为实现水稻生产种植产量和质量,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十分关键,需因地制宜选取相应的技术,增强防灾减灾水平,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强化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确保隐性灾害水稻无病虫的忧患。应积极做好稻苗各类病虫害防治,注重事前防治,切实做好后期虫的预报预测,尤其是“空降”虫害预报监测,实现防患于未然;通过先进的技术做好精准诊断,对具有倒伏隐患的生长旺盛的稻田地块,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其抗倒能力。第二,加强防灾减灾技术宣传培训。部分种植户对水稻种植中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并未全面掌握,影响后续种植产量,应联合多种宣传途径,加强阐述水稻隐性灾害的特征、危害及补救策略,促使广大种植户掌握基础知识,发挥自身自觉性。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应亲身前往种植地,加强田间诊断与技术指导工作,检查督促减灾措施贯彻。第三,加强减灾防灾紧急预案制定。应全方位落实和贯彻各类应急预案,掌握防灾减灾主动权,需积极立足防灾实际状况,采取科学补救措施,高效减轻灾害及经济损失。第四,一方面,国家应积极给予扶持,从政策及资金方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并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建设,配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动态化监管,增强抗灾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各类病虫害工作,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各类农药使用剂,更多强调事前预防,应选取先进监测技术,动态化对水稻生长进行记录,并分析以往各类病害虫对其造成的损害程度,做好各类害虫防治措施,保证水稻产值及质量[4]。

3.5 加强水稻新技术改进,提高生产种植机械化水平

水稻新技术改进可有效提升整个种植产量,新技术的应用掌握需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过程,处于引种、试验的过程中需充分做好科学、规范。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加大新技术研发和引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新技术推广中心,配置专业化人员给予指导,促使区域内水稻新种植技术落地,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总生产力、保证粮食供给安全重要举措,原有种植以人工为主,增加种植成本,难以保证总产量增加,生产效率低下。应保证提高水稻质量及产量基础上,有效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提高机械化水平,全省范围内推广相关配套技术,国家应从技术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并形成典范的区域,达成以点带面目标,提高水稻实际种植产量。此外,应积极发挥龙头企作用,应积极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广品牌效应,做好市场宣传,短期内培育龙头企业,并实施一帮一模式,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局面。应最大限度应用生产优质稻米资源优势,与各大具有影响力人物建立合作,进一步加大全国范围内推广宣传,打造区域内品牌特色,达成战略合作,实现生产基地与市场无缝衔接,迎接品牌、质量一体化价值链,提高农户经济收益[5]。

4 结语

新经济背景下,如何高效、科学持续加快水稻产业发展,对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农户经济效益稳定增收十分关键。应积极掌握现下区域内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明确其产业发展存在薄弱点,掌握实际种植过程中减产核心因素,从多层次、多方面采取有效解决措施,确保增效保产基础上,促进其生产种植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猜你喜欢
稻苗品种水稻
浣溪沙·乡村四月天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水稻种子
夏雨来临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这小狗是啥品种?”
公子家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黑月亮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