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述评及展望

2022-11-15 08:23焦玉翠
商展经济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发文会展业会展

焦玉翠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融合是现阶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必然趋势。旅游业具有显著融合性,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在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或产业链的动态发展过程。

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是旅游业融合研究的重要分支,具有天然优势。他们相互独立又高度关联,相互支持、良性互动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自然而然地交融协同。二者融合对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近些年融合实践发展迅猛,然而却鲜见对此领域的述评类研究。

因此,本文拟从定量研究出发,借助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发文历程、作者与机构、热点方向及研究内容等进行深入研讨,以了解研究力量分布,明确研究热点,指出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1 会展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文历程、作者与机构分析

1.1 发文历程分析

笔者以“会展业与旅游业、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为主题,从知网数据库检索到94条文献,剔除内容无关条目,最终得到84条有效文献,其中,核心文献14条,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7月31日。

通过图1可见,国内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在2011—2012年、2018年、2020年形成阶段性高峰。前期研究高峰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有关,盛会举办引起了学界对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思考,导致发文量激增;2020年研究高峰很可能受2018年我国组建文旅部影响及融合实践驱动。但就整体而言,该领域研究进展缓慢,年发文量最高仅有9篇。

图1 国内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发文量

通过图2可知,国内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呈下降趋势,年发文量均在3篇以下。虽然近些年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实践异军突起,但国内对其理论研究重视程度却未得到提升,甚至漠然置之,导致成果质量降低。

图2 国内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核心期刊发文量

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以其为主题从知网数据库检索到文献8220条,剔除无关条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7094条,其中,核心期刊893条。核心期刊2011年发文量(92篇)达到顶峰,2012年急剧锐减,此后呈下降趋势(见图3)。

图3 国内会展旅游研究核心期刊发文量

通过对以上三组数据综合分析发现:第一,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热度上升,但进展缓慢且近十年成果质量下降;第二,国内学者更多地从旅游视角关注二者融合产物——会展旅游,缺少多学科、多元化视角。

1.2 发文作者与机构网络分析

核心期刊是反映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现状的重要载体。通过图4核心期刊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发现:各节点小且分散,连线少且细。单个作者发文量普遍较低,多独立研究,缺少高水平合作;研究机构分散且孤立,尚未形成有代表性的科研集聚地与高协同度的科研合作网。就作者而言,吴开军贡献度较大,他主要从战略联盟视角探究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市场主体行为,但核心期刊相关发文量仅为2篇。就研究机构而言,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等高等院校贡献较大。

图4 国内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发文作者合作网络

2 会展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热点与方向

2.1 研究热点及前沿

图5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将研究热点可视化,目前关于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的关键词节点共25个,其中,会展业、旅游业、会展旅游、产业融合四个关键词节点较大,连线相对紧密,中心性均高于0.1。因此,上述四词是该领域研究的基本要素。

图5 国内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关键词共现网络

2.2 不同时段的研究差异与方向

通过表1不同时段高频关键词来看,该领域研究呈阶段特征。具体来说,自2003年辨析会展业与旅游业以来,2007年首次探索二者边界融合,到2011年研究方向逐渐集中到融合必要性与可能性;2012—2017年研究焦点为从不同视角探究二者融合机理与对策;2018年至今聚焦具体区域融合路径、模式、机制探究,实证区域多为发达地区。

表1 国内关于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不同时段高频关键词

3 会展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内容

3.1 融合基本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会展旅游。早期部分学者将会展业与会展旅游混为一谈,首先许峰(2002)从两大产业角度辨析会展旅游的概念以区分会展旅游与会展业;其次张文建等(2007)探讨了二者边界融合趋势,最后学界对二者融合原理展开了广泛讨论。

目前,针对二者融合原理研究视角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从产业基础、发展动力、能级驱动角度探讨二者融合必然性及形成的新业态;第二类从旅游目的地管理角度,按照国际惯例与具体实践要求分析“大会展”与“大旅游”必然走向融合;第三类基于产业融合相关理论探究二者融合机理。

研究表明,会展业与旅游业走向融合是必然趋势,然而现有研究极少关注甚至忽视了两大产业本身的边界模糊性对两者融合逻辑的影响。以会展业为例,会展业态众多,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主体内容与运作方式有本质区别,它们与旅游业融合逻辑是否一样,目前鲜有涉及。例如,马波教授在2009年提出对节会旅游分类研究,王春雷也提出研究节事与旅游业融合的前提是重新界定会展业内涵。可见,对二者融合逻辑分类系统化研究是未来研究的切入点。

3.2 融合路径研究

产业融合理论与价值链理论是国内学者研究融合路径的主要依据。从现有成果来看,学者大多依托该理论分析融合障碍提出路径。目前融合障碍主要有:管理分割不畅、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其中,体制机制问题是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也是两者融合的最大阻碍。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面贯彻融合发展理念,理顺市场监管机制并给予充分政策支持,注重宏观层面引导;同时加强资本与技术、人才等支撑层面的融合,以及资源、功能、市场等基础层面的融合。其中,市场融合是现阶段融合重点,也是破除障碍的关键路径。Alfonso& Salvatore(1998)指出,产业融合应以市场融合为导向,完成市场融合才是真正实现产业融合。朱华等(2010)重申市场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根本是发展市场。然而,目前针对两者的市场融合研究并不多见。

3.3 融合机制与模式研究

针对融合机制与模式,国内学者进行了部分探讨。司玲、南宇(2016)提出了构建资源融合、政府引导、市场共享、技术嵌入、人才整合、企业合作融合机制;刘红霞(2021)提出了推介宣传共享、延伸扩展业务融合、嵌入式产业融合模式。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融合程度进行了探究。司玲、南宇(2016)从产业绩效水平与要素水平两个角度构建了融合水平评价体系,但并未进行定量分析。王琪延、徐玲(2013)对北京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两者处于被动融合阶段。

综上所述,从研究内容角度来看,前期侧重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合理性,后期逐步过渡到具体区域融合现状、对策、路径、机制及模式研究。总体来看,国内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关注点分散,研究内容零碎,缺乏深度理论支撑与系统化研究,实证研究匮乏。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通过对国内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成果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发文历程、作者与机构来看,该领域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而言,一是研究热度上升,但进展缓慢且近十年成果质量降低;二是单个作者发文量普遍较低,合作较少,缺少高水平研究群体。

第二,从热点与方向来看,阶段特征明显,基本要素贯穿研究始终。最初从宏观角度分析两者融合逻辑,逐渐过渡到结合实例对融合路径、机制与模式进行研究。会展业、旅游业、会展旅游、产业融合作为研究的基本要素贯穿始终。

第三,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聚焦在两者融合原理、路径、模式与机制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忽视两者本身边界模糊性,对两者融合逻辑研究相对笼统,缺乏分门别类研究;二是未意识到市场融合是融合关键与根本发力点。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缺乏系统化、集成化、精细化标志性理论成果是当前研究亟待破解的难题。

第四,从研究视角与方法来看,缺乏多元化与多学科化。研究视角相对单一,多旅游视角,缺少多元化视角;研究方法多定性研究,少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薄弱,更缺少与定性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系统化定量研究。

4.2 研究展望

第一,加强学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繁荣的融合实践迫切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学者与机构参与理论研究,呼吁更多学者关注该领域,倡导学者间合作,鼓励研究机构深化联系,形成高水平研究群体。

第二,加强基本理论与亟待解决问题的研究。树立大会展与大旅游理念的同时,分门别类地深入剖析不同业态下的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逻辑;市场融合是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关键,加强市场融合研究是现阶段研究的突破点。

第三,加强多学科和多方法结合研究。注重多学科、多理论视角,丰富研究方法与工具;深化实证研究,拓展研究尺度,用以指导日新月异的融合实践。

猜你喜欢
发文会展业会展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