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蛇山山体植被景观分析及优化建议

2022-11-16 01:30付瀚森
绿色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群落树种人工

付瀚森,江 敏

(1.湖北美术学院环境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唯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1 研究地概述

武汉市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然群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1]。蛇山古称黄鹄山,位于武汉市武昌汉阳门,处于长江汉江交界之处,也是武汉三镇的交界之处,是武昌古城建城的重要地理依托,也是武汉市的重要城市地标,周边有多条交通要道,环境复杂,在历史上蛇山片区的环境经历过战火的损坏,在规划管理上也有多次调整,在经过多次修复和维护后存留至今[2],其范围内不仅坐落着武汉市的城市名片——黄鹤楼,还有龙华寺、抱冰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等多处名胜古迹,也是武汉市最重要的城市绿地之一。

2 蛇山植物群落分析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也为本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3],城市绿地中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该片区的生态功能,而生物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得以稳定的基本保障[4],植物景观的一致化和简单化会严重影响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蛇山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城市公园,该片区拥有众多功能不同的场地分区,为满足功能,不同分区的植物状况差别较大,蛇山南坡的景点与活动场地较多,植物群落多为人工群落,山北坡游人较少,主要为早期人工林地经自然演替而形成的半自然群落。

为了对蛇山片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3个人工群落(表1)以及3个半自然群落(表2)进行植物物种及群落结构的调查,其中,人工群落1号位于武昌蛇山中部的烈士祠南侧,人工群落2号位于蛇山东部的龙华寺南侧,人工群落3号位于蛇山东部的黄鹤楼首义景区休息区南侧,半自然群落1号位于蛇山中部的辛亥首义人物群雕像北侧,半自然群落2号位于蛇山东部的黄鹤楼首义景区晨练区北侧,半自然群落3号位于蛇山中部的武昌起义军炮台北侧。3个人工群落均位于蛇山南坡,半自然群落1个位于北坡,2个位于南坡。

半自然群落中各层植物种类都较多,中层及下层分层不明显,有较多层间藤本植物,木本植物的幼苗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年龄不一,是这些群落的更新材料,有利于群落的长期发展。在南坡的2个半自然群落靠近山顶,坡度较大,乔木层树种丰富,主要有珊瑚朴、榔榆、柞木、梓树、侧柏、复羽叶栾树、梧桐等;中层灌木主要有野花椒、八角枫和黄荆;层间藤本植物主要为何首乌和鸡屎藤,草本植物种类丰富,主要为青绿苔草、野芝麻、破铜钱、天葵和紫背金盘;层间有大量的木本植物幼苗,如珊瑚朴、柞木、复羽叶栾树等。山北坡植物与南坡差别不大,由于较南坡稍阴,其蕨类植物种类和数量稍有增加。其中在北坡中部有大片区域种植了大量的女贞,仅零星混生几棵刺槐和三角枫,林下全年较阴,群落中各层的植物多样性都明显低于混生有落叶树种的半自然群落,中层灌木为野花椒和八角枫,地被几乎全为络石、沿阶草和蕨类植物,在少量有阳光透射的区域生长有猫爪草、天葵、野芝麻、石蒜和荩草等喜光的植物。

3个人工群落均位于蛇山南坡,植物多为木本植物,需要长期进行人工维护,物种多样性较低,植物的选择多从人的审美和需求角度出发,群落中乔木层种植最多的为樟树、深山含笑以及复羽叶栾树,灌木层种植较多的为八角金盘、红檵木、杜鹃、红叶石楠等,地被草本大多为沿阶草。为保证其干净整洁,园区会进行定期地除杂养护,造成此类群落中几乎没有更新幼苗和层间藤本植物,地被采用单一的沿阶草或耐阴灌木进行营造,其他植物较难进入,仅有部分杂草在群落边缘出现,如委陵菜、黄鹌菜、天胡荽等,该类群落植物多样性较低,几乎无群落更新且需大量人工养护工作。此外,还存在部分搭配不合理的情况,如人工群落中紫薇种植于杜英和香樟树下,阳光不足导致生长较弱。在这3个人工群落的调查中发现,人工群落3号,因其距离半自然群落较近,在其阳光充足的区域有较多野生植物渗入,在散射光区域出现大量的野芝麻,形成了较好的低维护地被植物景观,增加了该人工群落的春季景观效果(图1)。说明合适的野生植物进入人工群落并不会造成景观杂乱,反而可以形成局部景观提升。

3 蛇山植物景观观赏性分析

蛇山是武昌古城附近山体的最高峰,与其周围其他山体水体一起组成了武昌城山水格局网络,是武汉最重要的山水资源之一[5]。因其地势较高,蛇山与首义广场、长江大桥、户部巷等重要景点都有较好的对望视觉效果,山体景观效果十分重要。在景观营造中,物候学和植物季相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6]。植物的季相变化由叶片和花器官的生长变化及凋落体现,除个别纯式花相的植物之外,其季相主要由叶片的变化体现,植物叶色季相最突出的时期是2月、4月和11月份,分别为植物的展叶期,叶片成熟期和叶片凋零期,同期植物景观中季相色彩种类越多,越受公众喜爱[7]。

蛇山历史悠久,乔木生长高大,远观山体所能体现植物季相美的植物多为乔木,经调查,蛇山片区现有的常见乔木约23种,常绿乔木9种,分别为侧柏、柏木、雪松、女贞、苦槠、深山含笑、樟树、柞木和杜英。秋色叶树14种,其中秋色为黄色的有10种,分别为二球悬铃木、复羽叶栾树、银杏、皂荚、梓树、白玉兰、珊瑚朴、梧桐、臭椿和刺槐。秋色为橙色的有4种,分别为榔榆、黄连木、三角枫和枫香.秋色叶效果明显的树种有榔榆、枫香、黄连木、三角枫、二球悬铃木、复羽叶栾树和银杏,但在数量上除二球悬铃木外,其他秋色明显的乔木数量不多,且二球悬铃木多集中在山顶区域,景观效果不佳。

蛇山南坡的人工植物群落区域存在多处常绿灌木密集种植的栽培方式,由于树下阳光较少,且树冠截留了大量雨水也造成树下土壤水分不足,大部分植物无法生存,虽种植了常春藤,但由于以上原因也生长不良,造成林下土壤裸露,视觉效果不佳。

4 蛇山植物群落使用情况分析

蛇山是武汉市重要的公园绿地,承载着市民休闲、游憩和活动的功能。对该片区植物空间的类型和使用情况作了调查后发现,游人多集中于抱冰堂周边及东部区域,这些区域有良好的活动空间和休憩设施,吸引大量居民和游人进行活动,多进行演奏、舞蹈和聊天等活动。山顶步道也有较多人群活动,多进行散步、慢跑等活动。在南部片区,植物种植较密集,但多为上层乔木加草本地被的种植组合,大量常绿树在夏季可以形成大片阴凉,但是冬季该区域十分阴冷,不适宜使用,且其林下空间多为通行空间,缺少休憩座椅,缺少可停留的开敞空间,也进一步限制了该区域游人的使用。

5 讨论

为了响应低碳环保理念,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过程中应遵因地制宜的原则使植物群落满足生态环境要求[8],为了营造更健康的韧性城市景观,维护当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必须采用生态功能强的植物设计方法[9],层次越丰富的群落,其物种丰富度也越高,生态功能更强,也有研究表明,游客也更喜欢层次更丰富的植物群落[10]。

在本研究中,蛇山的植物群落层次在不同片区差别较大,蛇山范围内人工群落的群落结构都较为简单,植物多样性较低,多为高大乔木加单一地被或高大乔木加灌木密植的种植形式,这类群落养护成本较高,且产生的生态效益较低。蛇山北坡多为半自然群落,游人较少,可作为蛇山的生态保育区域,该片区植物种类较多,但相比南坡的半自然群落,其植物多样性稍有降低,尤其有些区域种植了大量的女贞和香樟,造成林下阳光不足,林下幼苗仅有少量女贞、朴树及八角枫,更新较慢,林下地被层被大面积络石占据,其他草本植物较少,不利于群落的发育和生态功能的发挥。建议疏除部分女贞,打开林窗,推进群落的演替更新,建议增加朴树、三角枫、刺槐等植物进行群落的丰富。个别区域坡度较大,植被无法附着而造成土表裸露,此类区域不易于进行补植,建议使用喷播等方式进行修复,或种植藤本植物进行覆盖[11],避免雨水冲刷裸土造成进一步的水土流失,但要避免使用常春油麻藤等蔓延性过强,对其他植物生长有害的物种。

群落中植物多样性的不足会影响群落景观功能的发挥,为追求四季常绿不仅造成常绿树比例过高,也出现省外国外树种比例过高的现象,不利于城市景观异质性的体现[12]。武汉城市绿地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常绿树落叶树比例失调,外来植物位置突出的现象,城市绿地中过多的常绿树会大大降低该片区景观的秋季观赏性,造成林相的单一化。此外,蛇山山顶道路使用悬铃木作为行道树,其为外来树种,且树龄较久,树体过于高大,不仅与山体群落风格不符,其在山脊突出的树冠也造成了蛇山林冠线视觉效果单一的问题,建议对长势不佳的悬铃木进行疏除,在调查中发现已有部分悬铃木被砍除,后期补植时应间断增添常绿树种或其他色叶树种,以丰富季相色彩,也可增添树形高且窄的可以活跃林冠线形态的树种,如塔柏、金钱松等。根据研究调查。蛇山生长的乔木中常绿树种数量较多,其中秋色树种主要分布于山南坡片区,大多为黄色且色叶期不长,在已有树种中应增加黄连木、三角枫、枫香等色彩鲜明的树种的数量,此外建议增加无患子、金钱松、吴茱萸等秋色显著且秋色期较长的植物进行山体季相效果的营造。也建议增加一些先花后叶,花感较强的春季观花的乔木,如檫木、白玉兰、泡桐等树种增添春季季相效果。

近年来城市自生植被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开始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利用[13]。在调查中,发现蛇山区域也有大量的自生植被资源,如猫爪草、野芝麻、紫背金盘等,这些植物既拥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也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不修剪的情况下良好生长,并展现较好的景观效果[14,15],但在城市园林中,此类植物常被视为杂草而被清除,不仅增加了园林养护的工作量,也会形成大量裸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建议在部分区域保留这些自生植被,并允许其适度的蔓延,形成低养护、高覆盖度的节约型地被景观[16,17]。

此外,上层乔木加草本地被的种植方式造成了中层植物的缺失,尤其是在蛇山南坡与武珞路交界的区域,无法有效地隔离交通噪声。为增加景观效果增设的树形景观灯形态僵硬,且不易清理,不仅没有为景观增色反而破坏了植物景观的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疏除部分常绿树种,增加落叶树比例,增加一些林下开敞区域以便居民和游客使用。综合夏季遮阳冬季晒太阳的需求,在冬季阳光充裕区域的落叶树下增设座椅,提高空间使用率。在与武珞路交界处增加中层灌木,填补隔离带的缺口,更好地发挥隔绝噪声,控制视线的功能。武汉及周边地区有大量近似蛇山的绿地,其中也有相似的情况出现,希望此研究可以为今后相似场地的植被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群落树种人工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珍贵树种黄檀栽培技术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人工“美颜”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考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