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森林县城建设规划研究

2022-11-16 07:11袁再杰
绿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河口县城绿化

袁再杰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1 引言

近年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创建省级森林县城相关要求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河口县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政策,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推动河口走上“城市发展、环境宜居、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1]。本文在对县域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城乡生态统筹规划、生态一体化建设的原则,规划布局森林生态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森林支撑体系[2],最终实现建成“绿荫河口,水木清华”的森林县城。

2 河口县概况

河口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3°24′~104°17′、北纬22°30′~23°02′,东与文山州的马关县接壤,南与越南老街省猛康县、老街市山水相连,西与金平县隔河相望,北与屏边县毗邻。县境东西长239 km,南北宽47 km,国土总面积1332 km2,国境线长达193 km,是祖国的南大门及重要的国家级口岸。全县辖2镇4乡,总人口92786人,境内居住着瑶族、苗族、壮族等多种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8.7%。河口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境内高温多湿,年平均气温23.2 ℃,相对湿度85%,年均降雨量1785 mm。

3 河口县森林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

3.1 现状分析

3.1.1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河口县国土总面积133200.0 hm2,其中:林地面积85874.2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64.47%,人均占有林地面积达到0.94 hm2,高于全省人均占有林地0.54 hm2。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1.54%,森林总蓄积575.0万m3。各乡(镇)森林资源分布相对均匀,林地利用率较高[3]。

3.1.2 城市绿地资源现状分析

河口县县城建成区在绿地建设上已经达到或超过《云南省森林县城评价指标》中的量化指标要求。建成区的用地规模为598 hm2;县城绿地面积为209.6 hm2,其中:公园绿地为63.3 hm2,广场用地面积为 8.3 hm2,防护绿地面积为102.6 hm2,附属绿地面积为35.4 hm2,绿地率为35.1%,绿化覆盖率为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73 m2/人,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83.0%,道路绿化普及率90.0%,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97.62%。

3.1.3 村庄绿化现状分析

河口县村庄生态基础良好,通过多年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农村脱贫工作,河口县村庄绿化取得明显成绩[4]。经统计,河口县各乡镇村庄林木绿化率达标比率为34.3% 。超过《云南省森林县城评价指标》中村庄林木绿化率≥30%以上的要求,但绿化质量仍需进一步加强,绿化率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3.1.4 生态文化现状分析

河口县人文底蕴深厚,边境文化、民族文化、军旅文化、农垦文化、法越文化等相互交融发展,各具个性和特点[5]。河口是瑶族自治县,有“中国瑶族文化之乡”的赞誉。境内还分布着很多名木古树,它们记述了河口的历史,展现了人类与森林相互共存的关系,体现了人类爱护大自然的文明,也寄予了人类爱树护树的美好愿望[6]。

3.2 综合评价

3.2.1 创建优势

(1)边境口岸城市开发的政策支撑。河口县属国家级口岸,是面对东南亚的窗口,云南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若干意见》,将投资项目核准权、部分环评审批权、外资项目审批权、省级权限内的加工贸易业务审批权下放至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并推出多项扶持政策,在边贸政策、财政税收、出入境、口岸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7]。

(2)河口丰富的文化底蕴带来机遇。河口人文底蕴深厚,边境文化、民族文化、军旅文化、农垦文化、法越文化等相互交融发展,各具个性和特点,为森林县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河口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基础,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森林县城建设,传播生态理念,保护地域文化,提高民众生态文明意识,从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8]。

(3)景观资源丰富,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口是“山地县城”,无论是“山水景观”或“生物景观”,或边疆民族风情都十分丰富与浓郁,开发潜力巨大。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把河口县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

(4)创建森林县城指标基础好。对照《云南省森林县城评价指标》,依据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森林网络、森林健康、林业经济、生态文化、森林管理等5个方面的37项指标,河口县已达标指标28项;1项指标待评;未达标指标8项。河口县已达标所占比率较高,为75.68%,有良好的创建基础,其余虽未达指标,但也准备实施或已在实施中。

3.2.2 存在的问题

(1) 河口县城市发展空间紧张,可用地面积小。河口中心城区周边以山地为主,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难以形成完整的口岸经济区和辐射区,口岸建设用地面积小,纵深推进发展难度较大[9]。

(2)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构成状况,其中第三产业产值占据半壁江山,但以一般商品贸易为主,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产值较低。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偏低,亟需发掘新的产业增长点。

(3)城区绿地建设缺乏系统性,景观提升有难度。河口县城老城区建筑拥挤,街道狭窄人口密集,绿化总量不足;扩宽街道“拆建还绿”的困难很大[10];城市绿化整体景观质量不高,地方乡土的“雨林”“红木”等特色树种展现不充分;入城河道、公路、铁路绿化初步形成,但绿地斑块较小;绿地建设缺乏系统性,新城区预留大型绿地斑块不足;北山与龙山森林景观质量不高,景观提升难度大。

(4)森林资源质量有待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1.54%,低于全省覆盖率59.3%;全县林分(纯林、混交林)平均每公顷蓄积93.8 m3,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4.8 m3。由此可见,森林质量总体不高,如何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景观质量是“创森”面临的重要问题。

(5)公众游憩地建设任务重。《云南省森林县城评价指标》中休闲游憩绿地指标要求:县城郊区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其他面积为30 hm2以上的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5处以上。河口县城郊区目前仅有1处,达不到指标要求,建设任务较重。

(6)城市本土文化特色亟待挖掘和打造。已建成的园区,地域文化不明显,民族民俗文化、雨林文化、边境文化等缺少深层次的挖掘。

4 森林县城建设规划

4.1 指导思想

结合河口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扩大城市与乡村森林绿地面积,拓展城市与乡镇绿色空间,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态福利和经济收益,科学构建森林生态网络,优化森林绿地结构,提升城市、乡镇人居环境整体生态功能。通过科学规划布局,让森林融入到城市与乡镇中,实现人们对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愿景,为河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河口提供生态保障[11]。

4.2 规划理念

4.2.1 努力实践“四个着力”

森林县城的建设,践行四个“着力”: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和着力建设国家公园。河口县森林覆盖率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属少林县,也是热带雨林分布区,为保护和恢复雨林资源,增加森林覆盖率,建设“森林县城”,显得极为重要。

4.2.2 严控生态“红线”

按照《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河口县属 “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态屏障”和“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干热河谷地带”。河口县必须严控生态“红线”,加强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4.2.3 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结合河口县实际,以南溪河分界,西部划为“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东部划为“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中部为“红河(元江)干热河谷及山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以上三区构成了河口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格局。

4.2.4 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在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绿化建设已由建成区扩展到了乡郊村庄,绿化的功能和建设重点都发生了扩展,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森林县城”建设正成为城市(县区)绿化工作的重心。

4.2.5 利用“山地型县城”特点,打造山水旅游县城

河口属“山地型县城”,依山傍水,山水相映,具有山水县城典型特征和功能。建设“山地型县城”,必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山、水、林、田(地)、路”五大要素,协调发展。同时,“山地型县城”最大优势之一是旅游资源丰富,打造具有民族文化风情的山水旅游县城,是河口县发展的必然诉求。

4.3 建设布局重点

结合河口县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森林县城对绿色空间的拓展性,提出森林县城重点建设布局框架为: “七山、八水、五路、十园、三基、二林、二屏、一城百村、六节点”的网络格局,即“面-线-点-节点”格局,通过“修复、治理、打造、扩增、营建、牢筑、美化、协调”形成人与自然协调的森林生态系统。

(1)“七山”修复:“七山”指岩羊洞山、大山、马鞍山、放马哨山、凹槽山、营盘山、万丈岩。针对“七山”森林覆被率低,生态系统退化,采用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技术恢复植被。

(2)“八水”治理:“八水”指小南溪河、桥头河、八字河、盐水河、马卡依河、莲花滩河、白石头河、马道河。这8条河流程较长、流域面积广,而周边森林较差,覆盖率低。通过对这8条河流的河岸绿化,实现河道功能提升和景观美好的目标。

(3) “五路”绿化:指蒙自-河口铁路、蒙自-河口高速、蒙自-河口(老路)、屏边-河口(老路)、河口-桥头。以主干道两侧及视线范围的绿化作为重点,开展公路、铁路沿线景观恢复工作,加强城市绿色廊道建设。

(4) “十园”打造:指对口岸森林公园、河滨带状公园、橡胶公园、花鱼洞森林公园、坝洒避寒山庄、大围山景区、瑶山风情园、白沙养生园、南溪河湿地公园、水木清华湖进行打造。

(5) “三基(地)”营建:指“红木基地”“热带树种种质资源基地”“热区特色花卉基地”。

(6) “二林”扩增:一是退蕉还林、退菠萝还林,修复植被复原热带雨林,二是营造速生丰产林。

(7) “二屏”牢筑:一屏指县城“东南面八字河生态安全屏障”;二屏指县城“西面红河生态安全屏障”。建好隔离林带,保护好热带雨林和珍稀濒危物种,防止有害物种入侵,发挥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作用。

(8) “一城百村”美化:“一城”指河口县城中心区和在建区,实现城市园林化、森林化。“百村”指河口广大乡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美丽乡村。

(9) “六乡节点”展示:将6个乡镇绿化作为网络“节点”,通过干道绿化,广场、小花园、休闲园、街道、面山等绿化,营造美丽乡镇。

4.4 主要建设任务

4.4.1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森林生态体系是包括城区森林、面山景观防护林、道路水系景观防护林、村庄林木绿化和其他山地森林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12]。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省级森林县城创建的重点。通过实行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构建河口县域生态屏障,建设城乡一体化森林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努力构建自然环境优美、生物种类多样、生态经济发达的省级森林县城。

4.4.2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利用河口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包括:打造休闲园区,开展生态旅游;热区特色种苗基地建设;热区“观光果园”和“休闲型采摘园”建设;红木基地建设;热带树种种质资源基地建设;林下种养殖基地建设;发展各种经济庄园,开展休闲康体旅游。

4.4.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在自然与社会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河口县在建设生态文化体系中应突出发展瑶族文化、民俗生态文化,特别是瑶族药文化、边境文化、橡胶文化、雨林文化、红木文化等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森林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等为主要载体[13],把河口独特的边疆山水、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入森林县城建设中。

4.4.4 森林支撑体系建设

有效管理和保护林地资源,需要提升管理能力[14],包括:森林防火能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林政资源管理能力、林业科技与信息化建设能力等。

5 结语

河口县通过创建省级森林县城,构筑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生态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健全的森林支撑保障体系,通过系统规划和有效实施,在全县范围内构建健康稳定、覆盖城乡、造福人民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实现 “让森林走进县城、让县城拥抱森林”,最终达到县城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县城[15]。

猜你喜欢
河口县城绿化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我爱绿化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