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2-11-16 09:51张靖雯
山西青年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证书工匠技能

张靖雯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一、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生态发展方向正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变革,汽车产业与最新的信息技术、新能源、创新材料等新技术融合,促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组产业结构,进入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同时,具备多领域专业技能的跨界融合型人才在汽车产业的需求度日益增加,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多领域的跨界融合知识,还要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应用服务能力等。

现代职业教育正朝着“岗课赛证”融合互通的趋势发展,实现“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探索“1+X”证书制度下高等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岗课赛证”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让“1+X”证书制度在教育教学的土壤里落地生根,才能确保“1+X”证书试点工作取得实效[1]。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追踪现代汽车产业“新三化”前沿趋势,弘扬军工精神、工匠精神,创新“二路径、四阶段、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行业领先人才培养平台、推动“1+X”教育与培训综合体系发展。“岗课赛证”融合遵循“专业培养技能与企业技术发展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

(一)德育为先,人才培养融入军工精神和工匠精神

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人民军工精神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赋予“忠、博、武、毅”国防职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建立学生培养质量标准,落实“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将思政课程的教育内涵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当中[3]。同时,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动模范进课堂活动,将德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教育高度融合。

(二)分类培养,深化专业群“二路径、四阶段、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确立“二路径”自主选择机制

依据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层次,结合不同的生源状况和个性化成才需求,确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书证融通型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技能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4]。

书证融通型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全体学生实行“1+X”证书制度,使所有毕业生达到书证融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基于专业群四类职业岗位群,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采用“分阶段培养、技能认证”方式,坚持工学结合、育训一体,按照“四个结合”原则,“岗课赛证”融合,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使60%的毕业生达到相关培养标准。

高技能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校企人才培养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等新型产教融合载体,采用校企“双导师、双认证”的方式,以现代学徒制模式订单培养具有拔尖技术的高技能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使40%的毕业生达到相关培养标准。

根据专业群中关键零部件生产与测试、整车制造与测试、智能网联功能调试、汽车检测维修四类职业岗位群,设置四个职业发展方向。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每个职业发展方向提供两条培养路径(高素质复合型职业培养路径、高技能工匠型培养路径),供学生自主选择。通过与戴姆勒、比亚迪、宁德时代新能源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基于职业培养路径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2.实施“四阶段”培养运行机制

强调工作过程导向,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专业通用与专项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主线设计工作(学习)项目,主要分成“基础认知、专业方向、专长定向、顶岗实习”四阶段,凸显职业成长培养规律特点。

基础认知阶段主要学习专业群基础共享课程,掌握通识类的基础知识、基础综合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旨在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能。

专业方向阶段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展开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通过模块化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岗位需要的职业技术技能。在项目式单项任务和技能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展企业生产单元职业岗位训练,提高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

专长定向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复合型或工匠型职业培养路径(选择复合型模块课程或工匠型模块课程),复合型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岗课赛证”融合培养,工匠型依托产业学院以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为主。

顶岗实习阶段,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开展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实践,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有效衔接。安排学生进入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合作企业进行岗前集训和顶岗实习,通过“走出校园,融入企业”活动,在企业实际环境中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共建“五融合”多元培育机制

专业群依托陕西新能源汽车行业,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推行校企协同“双主体、五融合”培育机制,“岗课赛证”相融通,探寻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将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岗位需求相融合,让企业参与到专业课程设计、新教材开发和实践教学改革当中,建立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机制。将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深化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模式趋于模块化。将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相融合,根据专业群组群逻辑关系,梳理、整合课程内容,遵循专业课程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递进规律,设计基于岗位综合能力要求的创新课程体系。将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环节相融合,将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装备、比赛任务、竞赛标准、评价指标等引入教学设计环节,更新教学设备、教学标准及教学评价指标等,以竞赛项目为载体,实现任务导向的创新教学模式。将职业等级证书与专业教学标准相融合,根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注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更新教学实训条件及教学项目,考核标准与职业等级证书考核要求一致,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等级证书培训互融互通。

(三)实践育人,构筑“1基地+1平台+1中心”产业高端人才培养平台

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职业倾向、专业差异,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通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协同创新平台”“智慧课程中心”,构建产业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形成支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育人新载体,为陕西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端车企、国防科技工业的相关岗位群培养德技并修,厚基础、懂技术、精技能、擅创新、宽口径的高素质复合型、高技能工匠型技术技能拔尖人才。

智慧课程中心和专业群共享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的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按照“企业主导、学校主体”原则,由企业确定具体培养任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标准,由企业技能大师和校内教学名师担任导师,校企共同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拔尖技术的高技能工匠型准职业人。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任务或研发项目,持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实现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四)标准引领,推动“三贯通、三模式”的“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

建立“三个贯通”的“1+X”管理与服务机制。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引入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工艺、规范以及职业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在专业课、基础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模块中延伸出与职业等级证书考核标准相对应的课程模块,实现“X”证书贯通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响应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要求,开展职业等级证书培训考核工作,逐步完善学分与证书转换规则,实现学历证与“1+X”职业等级证相互贯通;以“X”证书培训为桥梁,向企业员工和走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开放校内培训资源,实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贯通校园学习与职业培训全过程[5]。

积极探索“三种模式”的“1+X”学业指导与修习方式:

——赛教融合。发挥技能竞赛对接新技术新技能的优势,开发对接职业技能证书的竞赛项目,以竞赛集训、赛教融合等方式为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提供学习通道,探索竞赛成绩与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相挂钩的管理机制;

——综合测评。开发职业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和测评体系,将职业技能证书标准融入测评内容,提高职业道德、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评价比重,强化学生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评,提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6];

——职业培训。开发与职业能力证书标准相衔接的职业培训项目,以及培训教学资源,规范培训过程与考核,面向企业员工和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培训或考核站点。

三、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

借助陕西国防工业职教集团深度联合地方企业,由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质量保障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实现政校企行多方育人合作共赢。

(一)政行企校产教融合,创新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

政府宏观层面政策支持,同时发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陕西省职教学会交通运输类专业指导委员会、陕西国防工业职教集团等政府行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完善“政府支持、行业指导,集团运作,合作培养”的产教融合长效运行机制。

(二)多方参与多元评价,创新专业群质量保障机制

校企共同成立建设任务质量控制保障团队,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过程考核评价并形成报告。企业代表、校方代表、学生代表通过多元评价要素,考核专业和教师工作成效,根据评价情况,实施“橙色”预警制度。质量控制保障团队对整改效果和完成时限做出具体要求,并对整改效果实施“回头看”。将过程考核评价作为建设团队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各类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

(三)“三重一轻”持续改进,创新专业群考核与激励机制

按照重积累、重成果、重实效、轻便快捷,“三重一轻”持续改进原则,将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建设奖励等所得收入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总结

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分类人才培养定位,并依此创新“二路径、四阶段、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军工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企业实际产品设计制造,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做到“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创新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与具有拔尖技术的高技能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双路径”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证书工匠技能
90后大工匠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少就是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拼技能,享丰收
致敬!老工匠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