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基于高校辅导员案例分析的视角

2022-11-16 09:51陈晓宁
山西青年 2022年21期
关键词:舍友小溪笔者

陈晓宁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一、案例概况

(一)案例简介

小溪(化名),女,大一新生。学生曾自述患抑郁症,有服药控制病情史。其母亲在初高中时期,未发现女儿治疗服药,经笔者告知后,才了解详情。12月3日晚,舍友发来消息,告知小溪在宿舍发病(抑郁症)。随后,笔者赶往宿舍,在门外与其舍友交流,另外一批人守住小溪。经了解,小溪发微信告知舍友想从五楼跳下来,看见宿舍卫生间的窗户,莫名想从窗户跳下去,觉得那里是自由的归宿。据小溪自述,此次高考是她考的最差的一次,压力一直很大,导致其一直否定自己。但是开学至今,小溪服药断断续续,之前药已吃完,已暂停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笔者前往宿舍。只见小溪躲在被子里面,用被子蒙着头不肯说话。面对笔者和舍友的关心,无任何答复,只是不停地哭泣。而后,小溪发信息给舍友,表示目前已经打消自杀念头,希望笔者可以先行离开。笔者离开小溪宿舍,交代舍友关闭阳台、卫生间窗户,要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关注小溪情况,时时汇报情况。笔者立刻将事情报送给学院书记、副书记以及学生家长,并请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介入。

第二天,小溪愿意与笔者及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交流。其表示因为小时候遭遇,对周围的事情异常敏感,她认为舍友冷落、孤立她,有自己的小团体,具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她一旦发现别人对她有恶意,就开始封闭自己。父母不融洽的相处模式,导致其也不愿意同父母亲交流,且母亲认为她所说的抑郁症只是因为她心态不好,无法调解自己,并未认识到抑郁症的本质,进入新学校之后小溪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二)案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保障小溪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对其进行人文关怀,成为其可信任的辅导员。

2.如何动员小溪的监护人带其前往正规心理医院诊治,积极治疗,科学应对。

3.如何缓解小溪舍友的心理压力,调整舍友的情绪。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因抑郁症导致校园危机突发事件,以及人际交往困难、情绪控制困难等问题。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校园危机事件的案例,属于辅导员工作的九大职责之一[1]。

(一)环境因素

随着小溪进入大学,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其心理产生变化。大学的学习模式不同于高中,小溪认为周围的同学都在玩,没有认真学习的态度,让她感到不适。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宿舍舍友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将焦点关注在小溪身上,小溪认为自己被孤立,与以往高中好朋友的相处模式不同,让其感到孤独。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要求、性格、相处模式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2]。经查阅小溪相关档案,以及与其谈心谈话了解到,小溪的母亲长期忙于事业,对于小溪的生活、学习关心不足;父亲因失业郁郁不得志,与小溪一年联系不上三次。由此可见,父母均对抑郁症的认知较低。更重要的原因是,小溪父母感情不和,常年吵架,使得小溪从小就具有心理阴影。加之家中同龄亲戚都考取了较好学校,而自己高考仅考取二本学校,与父母期望值相差甚远,这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使得小溪有强烈的心理负担。

(三)自身缺陷因素

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3]。据了解,小溪的家庭中具有“肥胖基因”,家族中许多长辈身形较胖。而小溪正是因为身形肥胖,让其感觉自惭形秽,一方面想减肥,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压力又在暴饮暴食,导致其体重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小溪性格敏感、多疑,经常猜忌同学。这些因素都使得小溪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其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差。

(四)成长经历因素

据了解,小溪在成长路上遭遇不好的事情,初中时期因为遭遇不平等对待,给其心理蒙上巨大阴影。由于父母常年不关心,她只能独自一个人承受,无人诉说。并且在初高中时期,小溪遭受校园霸凌,被男生丢纸团、丢小石子,造成其在长大后惧怕男生,不愿意与男生多接触。

三、解决思路和措施

(一)主动约谈,了解情况

经小溪的七名舍友告知,小溪生性敏感,非常在乎舍友的一举一动,极度需要陪伴,非常依赖人,比较被动,需要舍友带动其一起,其才会融入她们,否则经常是一个人。笔者对小溪的舍友表示肯定,也感谢她们长期以来照顾小溪。之后,与小溪交谈,了解情况。小溪阐述自己的中学遭遇,表示中学遭遇给其蒙上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阴影。刚进入大学,周围有许多不适应的事情,触动了原来心底压抑的那根“弦”,才有了自杀的念头,目前已经渐渐平静。但是,小溪总觉得舍友在排斥和孤立她。笔者紧接着问小溪是指哪些方面?小溪答道:“舍友有另外一个群聊,而她没有在里面,并且她们天天都不在宿舍,每天起床经常都是一个人在宿舍。”笔者开导小溪,表示小溪可以询问舍友那些群是做什么的,并且举例子说明因为学习小组的差异,同学们都会建立许多学习小组群,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小溪还表示,父母并不了解什么是抑郁症,只是认为是她“矫情”。通过与小溪的交流,可以明显感觉出小溪性格中的多疑、敏感、猜忌,以及父母的不理解。

(二)上报领导,开展干预行动

对小溪的情况了解之后,笔者马上将情况上报给学院领导,联系学生家长,并立即请心理咨询中心介入帮助,积极开展干预行动。首先,交代宿舍的舍友24小时密切关注小溪的行动,防止其出现危害自己生命健康的行动,并要求舍友做好保密工作。在心理老师的帮扶下,小溪情绪得以缓解和安抚,心理老师建议笔者立马让其家长带其前往正规的医院诊治。同时,联系小溪的母亲,将小溪具有的自杀念头、新生入学不适应以及中学时期的遭遇等情况,告知小溪母亲,请小溪母亲尽快赶到学校。小溪的母亲接到电话时,不为所动,认为孩子只是情绪不好,说跳楼这件事只是开玩笑而已,是现在的孩子矫情了。事隔两天之后,小溪母亲才抵达学校。经过笔者多次与小溪的母亲交流,在学院书记、副书记以及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其母亲态度和思想才渐渐转变。

(三)就医动员,专业医院诊治,以人为本,灵活请假制度

与小溪母亲交谈,了解小溪之前是否有类似情况,其母亲表示小溪生气时,之前曾经将自己关在房间大哭,不理任何人,也不说话,有较为类似情况,但是未曾提及关于自杀的想法。并且与小溪母亲确认,是否有家族史,但未发现有家族史。紧接着,告知小溪母亲,“抑郁症”不是“矫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现今社会也有许多人患有此疾病,向小溪母亲普及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讲清利害关系,做好小溪母亲的思想工作,让其母亲引起重视;再者,告知小溪母亲,家庭的和睦有利于小溪的治疗,母亲要关心照顾孩子;最后,引导其母亲接受现实,积极带小溪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治,积极配合专业医生,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借助第三方帮助,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也与小溪母亲交流,列举许多案例,普及专业知识,告诉抑郁症的利害关系。经多方帮助,小溪母亲最终表示,会带小溪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诊治,但是认为休学会影响孩子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同意给孩子办理请假和缓考手续,等待开春回来开学。因此,笔者将此事汇报给学院领导、教务科,帮助学生申请请假,办理缓考手续。但是,也和家长强调,是否可以正常复学,要严格遵守专业医生的意见,给出诊断凭证;如若不适合复学,还是先按照医生意见继续治疗。

(四)人文关怀,陪伴治疗

对笔者而言,在小溪治疗期间,与其及其母亲保持联系,时刻关注小溪的治疗情况,以及小溪目前情绪的稳定性,小溪也表示目前情况良好,服药之后情绪较为稳定,也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对舍友而言,笔者交代小溪舍友,要经常与其保持联系,她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小溪在治疗路上的一抹阳光,经常鼓励小溪,有利于其更好地治疗;并且给其辅导功课,将期末考试时老师所划的重点告知小溪,将复学资料的电子版材料也发送给小溪,让其做好来年缓考的准备;对学校而言,灵活办理小溪的请假和缓考手续,可减轻学生在学业上的心理负担。

(五)注重舍友,关心关爱

由于小溪想要自杀的行为,以及小溪敏感、多疑、猜忌的性格,也让舍友们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处,这七位同学的心中,也产生了人际交往隔阂。笔者主动联系小溪舍友,对她们的心态以及状态表示理解,得到小溪舍友的信任,缓解其内心恐惧,并且讲述人际交往过程的一些方式,普及学生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方式。再者,帮助七位舍友主动联系心理咨询老师,开展团体辅导,缓解学生压力,利于后期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交往。笔者在帮助小溪的同时,也能洞察到其周围同学的情绪变化,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稳定学生情绪。

四、效果反馈

经过此次事件,拉近了小溪与笔者的距离,笔者成了小溪可以信任的老师。在治疗过程,小溪也自愿与笔者交流,诉说自己的心事。小溪的母亲,经过与笔者、心理咨询中心、学院领导将近一个星期的交谈,其母亲渐渐改变了自身观点,在她认知范围内了解了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能够较为积极主动地面对女儿小溪的疾病。在女儿前往治疗的时候,她能经常与笔者保持联系,告知详情。同时,小溪的父亲也参与了小溪的治疗,父母亲的关爱相信可以让小溪更加坚强。

五、经验启示

心理帮扶不是一次性工作,它是一项长期性、连贯性且持续性的系统工作。在处理完心理异常学生的阶段事务之后,要继续观察学生后期学习、生活状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业问题、与人交往问题,通过方方面面才能判断此次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该生进行后期指导。并且笔者也要通过事件反馈,及时寻找自己的不足,考虑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存在纰漏、存在哪些可突破环节,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及提升。经过深刻反思以及分析之后,当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将会具有一套适合笔者本身的解决方案措施以及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心理帮扶学生工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经历反复多次,才能够发挥最佳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对可能患有抑郁症或者是具有抑郁情绪的学生,都要秉持关爱之心,不要认为这是一种“矫情”的表现,而要充分地给予关心和帮助[4]。在此案例基础上,笔者深刻明白熟知学生过往的经历以及家庭成长环境,对应对学生心理疾病尤为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方式,学校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要高度重视家校合作。

学校工作者更应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早发现早治疗。高校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心理疾病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秉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她们提供适宜的学习和生活服务,让她们可以平安、快乐地度过大学时光[5]。作为心理疾病学生周围的人群,上至领导、老师,下至舍友、同学,都应该秉持仁爱之心,增强责任心,包容和接纳心理疾病学生,关心关爱她们。作为辅导员,在解决患心理疾病学生问题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对周围的学生群体也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帮助她们减缓相关的压力。

猜你喜欢
舍友小溪笔者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爱干净的小溪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无债一身轻
新技能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