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传统民间游戏的运用分析

2022-11-16 11:05刘黎星
名师在线 2022年29期
关键词:民间教师应传统

文/刘黎星

引 言

幼儿园一日活动包含幼儿入园一整天所进行的活动,教育效果相对显著。为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吸收新知识,依托幼儿实际成长需求优化教育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在幼儿自身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一)自然游戏群体不断缩小,传统游戏陷入瓶颈

传统游戏为自然游戏群体开展嬉戏娱乐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这里,自然游戏群体指代幼儿通过游戏所形成的群体。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自主挑选喜欢的游戏和玩耍方式,形成交往理性与主体意识。但近些年随着社会环境与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自然游戏群体不断缩小[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住环境得到优化,但邻里关系也变得日益疏远,高楼这种较为闭塞的环境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对传统游戏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游戏材料呈现电子化趋势,对传统游戏发生替代

传统游戏取材相对广泛,以就地取材为主,对自然材料适当加工,既可能是黏土和麦秆,也可能是弹弓和橡皮筋。与此同时,传统游戏主要通过代际间和长幼间的传承,建立了原生态和社会化场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化和电子化玩具涌入幼儿的生活,凭借美观的外形吸引了幼儿的眼球。经由这种游戏渗透,幼儿将目光放到实物身上,不再过多关注游戏过程。

(三)家长应试化导向显著,缩减了玩耍时间

传统游戏凭借自身魅力可吸引较多适龄幼儿,游戏参与人员越多,则氛围愈发浓厚,幼儿的积极性也会较高。但当前家长都较为重视幼儿的学习,试图通过成人本位思想为幼儿规划童年。此种行为缺少对幼儿内心真实感受的考量,真正为幼儿预留的游戏时间较少[2]。

二、传统民间游戏的运用意义

传统民间游戏具体指劳动人民创建,并广泛应用在民间的常见游戏活动。此类活动历经长期洗礼,独具文化特点,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有巨大的意义,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迎合幼儿的基本成长需求

众所周知,传统民间游戏独具趣味性,且绝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喜欢玩耍。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引入民间游戏十分有必要,可全面迎合幼儿的天性,营造自在、快乐的氛围,让幼儿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丰富学习体验,进而使其全面融入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中,增强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完成认知探究[3]。

(二)提高综合素质

传统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幼儿正处在认知探索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引导幼儿参与民间游戏,能使其在无形中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意识,逐步优化自身人格,增强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4]。

综合来说,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传统民间游戏,全面剖析,将其有效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营造适宜的环境,使幼儿在无形中完成锻炼任务,不断提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水平。

三、传统民间游戏的运用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清晰的教学目的能够让教师认清自身的教学方向,保证教学任务有效达成。在具体的开展活动中,为将传统民间游戏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教师既要融入适宜的民间游戏,也应坚守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即教师应具备清晰的目的,掌握融入民间游戏的具体原因,经由传统民间游戏要让幼儿获得何种收获,引导幼儿规范、有效参与传统民间游戏。教师遵循目的性原则,既能形成清晰的思路,保证整体的教育品质,也能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依托具体的目的得到全面提升,增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成效[5]。

(二)针对性原则

不同阶段的幼儿,其成长需求也各不相同,若不能得到适宜引导,便无法真正保证最终的教学品质。在开展具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传统民间游戏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遵守针对性原则,综合剖析不同阶段幼儿所对应的需求,参照幼儿的具体需求,使幼儿通过参与的针对性活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达到民间游戏应有的教育意义,实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良好开展[6]。

(三)安全性原则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具体开展环节,教师应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为实现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应全面遵守安全性原则,重视幼儿的安全,切身考量游戏开展的安全程度,有效规避危险因素,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实现幼儿的良好成长。

四、传统民间游戏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创设优良的开展环境

教师首先应营造轻松、自在的环境,促进民间游戏的开展,具体包含游戏场地、器具类型和器械材料等。首先,对于游戏场地,教师可增设和改造教育设施,依照活动室大小保证一室多用,建造轻便适宜的矮墙和栅栏;在室外,可增设颜色迥异的圆圈格子,让幼儿在入园或离园时自主玩跳圈游戏。其次,教师需保证游戏材料的新鲜感,可开发某些有价值的游戏材料,还可以自制各种游戏玩具,与幼儿共同收集不同的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全面发挥想象力对废品进行再利用。再次,教师应注重心理环境的营造。某些民间游戏需要幼儿具备对应的运动技巧,且难度系数偏高,导致部分幼儿不敢尝试。此时,教师应增加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让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最后,教师要做好前期准备,保证安全。教师应慎重挑选民间游戏,依照幼儿的身心特点,掌握幼儿体质,依照幼儿年龄适当调节游戏的难易度,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组织活动量不同的游戏[7]。

(二)挖掘教材,提高兴趣

幼儿大多比较喜欢游戏,且游戏活动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传统民间游戏材料具有本真性,未经任何复杂烦琐的处理,能给幼儿带来熟悉和新鲜感,使其回归大自然,切身体会游戏乐趣。散落的树叶、金黄的麦秆等独具特色,小石头和田间野花最为朴实,谷穗和狗尾巴草最为常见。上述极具乡土特色的材料,经由教师与家长的通力配合可大大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使其情感得以释放[8]。同时,在材料收集环节,幼儿既会主动、认真观察周边事物,全面探索、总结上述材料的特性,也会将喜欢的游戏材料带到幼儿园,以备后期参与游戏活动使用。幼儿通过寻找和制作,自身的满足感和快乐感得到提升,并增添了一份新鲜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情绪高涨,神采飞扬。

(三)将传统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区角活动

传统民间游戏具有较长的发展史,种类题材多样,覆盖面广。开展区角活动时,教师应依照教学目标,合理投放所需材料,尽量挑选多人协作方可完成的游戏活动,这既能优化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能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例如,“摇啊摇”和“拉大锯”这种童谣式游戏活动量小,较为安全。

教师在幼儿园区角活动引入传统民间游戏,可让幼儿依托自身兴趣爱好,挑选喜爱的游戏,满足幼儿具体需求,不仅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与组织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指导,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幼儿的自主挑选,教师可发现幼儿的具体喜好,进一步了解幼儿,加强与幼儿的互动,优化师生关系。但这对教师自身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给予幼儿合理指导[9]。

(四)运用民间游戏,提高教育品质

学习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组成,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幼儿都不具有学习基础,且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但其思维十分活跃。若教师在活动开展实践中单纯依托教材进行灌输,则会阻碍幼儿对知识的认知,也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可引入传统民间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参照教学内容有效引入适宜的民间游戏,丰富学习活动,使幼儿通过参与趣味性活动完成知识学习任务,营造轻松自在的环境,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10]。

以中班语言教学为例,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描述物体时,可引入充满趣味性的“摸人游戏”。该游戏内容如下:教师用手帕遮挡一位幼儿的眼睛,其他幼儿在接收教师指令后按照规定跑散,被遮挡住眼睛的幼儿借助手来接触别的幼儿的五官与衣服,最终判断出具体是哪一位幼儿。因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防范追逐过程摔倒问题的出现,教师可改进此游戏,在上述过程可选取部分幼儿园物品摆放到桌子上,再随机选出一名幼儿将其眼睛遮挡住,使其通过触摸来描述物品,精准判断物体的具体名称。趣味性民间游戏的融入,可丰富语言教学内容,提升幼儿探究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掌握科学的语言技巧,合理表达个人感受,进而提高语言学习品质,实现幼儿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五)避免消极等待,将传统民间游戏应用于过渡环节

幼儿园一日活动通常包含课间和餐前等多个过渡环节,上述时间段较为零散,若缺少科学的组织,幼儿非常容易出现消极等待的问题。为有效利用上述时间,缩减消极等待时间,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简单游戏活动。在开展集体活动前,教师可开展“一二三,木头人”游戏。此游戏运动量偏小,既不会耗费幼儿过多的精力,又能吸引幼儿的目光,保证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午睡以后,因幼儿刚刚睡醒,整体的精神状态不是很饱满,此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翻花绳”等游戏。上述运动量不大的游戏活动可帮助幼儿有效恢复精力,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并能规避消极等待问题,让一日活动的相关环节有效衔接,增强幼儿的不同能力,具有多重功效。

结 语

综合来说,为进一步推进民间传统游戏,教师应依托幼儿园有关课题探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和一日活动中适当创新,正确看待民间传统游戏所具有的价值,明确其和幼儿园一日活动之间的切入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彰显教育的整体性,完成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切实提高民间传统游戏的实际应用质量。

猜你喜欢
民间教师应传统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少年力斗传统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清明节的传统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