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古老“水晶塔”重放异彩

2022-11-16 15:21尹小葵
环球时报 2022-11-16
关键词:回廊吴哥石块

尹小葵

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近日举行实体移交仪式。茶胶寺是柬埔寨最著名的千年“烂尾工程”,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中途停建,未完工状态保持至今。茶胶寺又名达高寺,意为"祖先的水晶塔(杯)”或“琉璃塔(杯)”,是吴哥600多座寺庙古迹中特殊且极具研究价值的存在。2010年11月27日开始的援柬二期茶胶寺修复工程历时12年,修复后的茶胶寺没有了杂乱无章的石块,少了一丝原始粗犷,多了几分肃穆威严。

命运多舛,多次停工

据记载,公元975年,柬埔寨吴哥王朝国王闱耶跋摩五世开始建造国寺——茶胶寺,未完成便去世,继任者因在位时间短或政局不稳、内战不断等原因,未能完工。后世学者们推测建造茶胶寺过程中,曾遭遇雷击,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故不再修建,“烂尾“至今。

茶胶寺位于大吴哥王城胜利门东约1公里处,西距暹粒河约500米,寺的东侧以神道与东池相接,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站在塔顶可以俯瞰整个吴哥城。整体建筑是逐层收进的方形须弥坛。第一层平台四周绕墙,长120米、宽100米、高2.2米,平台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大屋。第二层平台长80米、宽75米,高5.5米,平台一圈有回廊,周围都是长方形大屋,其中有两个朝西的藏经阁。第三层平台上建造了5个塔殿,按花瓣状排列,中央主塔高出地面43.3米,塔高21.43米,其余4个小塔分布于四角。5座塔殿均按神话中须弥山的意象修建,塔殿均砌筑于须弥座上。中央塔殿与四角塔殿的须弥座差别很大。角处塔殿的须弥座为两层,较小,一般由4层石块叠砌而成,四面踏道两侧均有单层侧跺。中央塔殿的须弥座体量较大,共有3层,形成一个小的须弥坛。在四面踏道的两侧均各有两层侧跺,踏道坡度约为47度。这种视觉效果使中央塔殿看起来更高耸威严。

视觉上的留白

茶胶寺的后期建设停止,只保留了石块砌建的原始形式,巨大的石头像积木一样加以堆砌,没有雕饰,使美归零到只有材料和结构本身,意外地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留白。在吴哥时期繁复的浮雕中,独特地呈现出粗犷朴素的原始美,厚重庄严。上须弥坛的一层层石阶似天梯般陡峭,几近90度垂直,抬头仰望那些巨大的台阶,未经雕琢的石块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天然原始的力量,瞬间觉得自己变得渺小。笔者在爬这个石阶的时候都是手脚并用,如履薄冰般一步一步往上挪动,爬到须弥坛再往下看不禁觉得腿软。据说当初建造者有意将踏道设计成这样就是为了让国王也必须和普通人一样躬身攀爬,匍匐前进,以示对神灵的敬重。顶层的圣殿现就供奉着佛像,香火不断,是附近信徒心目中的圣地。

茶胶寺作为典型的庙山建筑,虽未能完工,但在曷棉建筑形制演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它遗存的构造特征与施工方法,对研究吴哥建筑的施工技术与流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茶胶寺首次出现回廊及回廊与角塔结合的建筑形式,经后期演变和发展'成为高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也是吴哥建筑中第一座建筑主体全部采用砂样建成的寺庙,是柬埔寨建筑历史上的里程碑,是建造茶胶寺时期高棉工匠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设计者别具匠心的创新。

修复工程漫长而复杂

茶胶寺本身是未完工的建筑,由巨大的石块逐层叠起,历经千年风雨,且长期处于高温湿热的环境中,虽主体建筑依然耸立,保持完整,但结构及细部损伤严重,各类塔殿、寺门、长厅、回廊等建筑都出现整体或局部坍塌损毁,基台也存在多种结构安全方面的隐患。

修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照原址画出图纸,再用电脑模拟计算渲染出3D图,再在倒塌的乱石堆中去寻找属于每个部位的对应石头,重新垒砌,将成千上万块散落的巨石重新“组装”成1000多年前的模样,这就好比是复杂的拼图游戏,只不过比拼图游戏复杂上百倍。

据了解,在20多米高的须弥台上开展修复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施工场地狭小、大型机械设备无法到达须弥台上,另一方面高台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中国工作队要自己搬运、搭设巨大的脚手架,将五塔上部移位、破损的石头替换。每一个钢结构支护框都是量体裁衣地单独设计,单独切割,现场制作,钢材与石头之间垫有隔离层,确保对石构件不造成伤害,保持对文物的敬畏之情。▲

猜你喜欢
回廊吴哥石块
时光回廊
《回廊亭》延期上映
扶贫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没有风
驾驶黄昏的人
补缺口
张辉版画作品
叠字回廊
参观神庙数年后,忽然忆起,急就
在天堂与地狱间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