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 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

2022-11-16 01:09
文教资料 2022年14期
关键词:留学生导向成果

王 颖

(辽宁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对外汉语教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历了70年的发展,教学目标不断发展完善,从开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到增强语言技能的训练,再到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语用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既与语言内部系统有关,又与语言外部的语言环境相关的能力,既能在与语言交际活动中识别语境,又能在语境中准确理解语言和得体表达自己。

近年来,国内关于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元化。刘颂浩、田俊杰较早关注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通过对留学生的调查访谈,指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要切合实际地改变教学方法。[1]吕俞辉提出,语用能力不是完全随着汉语水平提高而自然提升的,而是同时需要进行训练和培养的。[2]彭家法、吴孟苒通过对留学生汉语拒绝语用能力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指出了汉语语用能力的可教性。[3]本文通过对汉语语用能力重要性的阐释,进而探寻培养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途径。试图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留学生汉语语用水平的能力的培养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对汉语的国际推广起到促进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学重点放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很多留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使用语法结构正确的语句,但却不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得体地交流,用汉语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留学生仅仅掌握正确的语音、词汇、语法是不够的,如果想要顺利地进行交际,还需要有在不同的语境理解语言、选择合适的话语得体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对外汉语教学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斯派迪(W. G. Spady)提出,并很快获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学到的成果。这个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内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4]。对外汉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语言运用类专业,理论上也可以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性的教育理论。由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进行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首先,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符合留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这是由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他们的母语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学习习惯及接受能力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会存在较多较大的差异,这些都是传统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正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这正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转变为引导者,使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得。

其次,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清晰而具体,有利于教师和留学生实际执行并高效地完成目标。在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时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到每一个语境交际的掌握,这在无形中加强了教学的目的性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在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预期学习成果,清楚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和意义,每完成一项学习活动就意味着自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有利于激励学生高质量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的建议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把这一教学理念应用于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培养方面,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自主去解决问题,并把实际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一)提高教师素养是提高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师采用什么理念、什么方法传导给学生,学生如何能高效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认知与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提高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更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这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教会学生词语、语法等孤立的部分,还要将这些语言知识连接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用合适的词语、句子进行表达。

(二)丰富教材内容是提高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基础

在教材方面,除了选用常规教材以外,还要从报纸、期刊、广告、电视中选取合适的真实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和运用汉语,自觉使用和运用汉语。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所长与所短,而很难做到面面俱全。因此,以一本或几本教材为主,同时要找到丰富的语料来补充、拓展课堂所学的知识。

例如,讲到“感冒”一词的时候,教师可以选用一则感冒的广告,通过观看广告,学生更容易掌握“鼻塞”“咳嗽”“咽痛”等相关词语。在讲解阅读或口语时,教师可以采用报纸作为学习资料,选取学生会感兴趣的新闻与学生分享讨论,因为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学生更熟悉、更在乎,也更愿意参与进来,从而达到提高语用能力的目的。在初级班,教师讲解礼仪时,可举例收到礼物的时候可以说谢谢;到了中级班以后,教师就要给学生介绍送礼物的风俗习惯,什么样的礼物可以送,什么样的礼物不能送,以及什么时候送等,加入更多具体的言语行为知识;到高级班的时候,教师还要融入相关文化知识,介绍对不同的送礼物对象应该怎么表达,带领学生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意义,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提高。

(三)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方法方面,根据提高留学生的语用能力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采取情景法、对比法、任务教学法等。留学生汉语综合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学生能把课堂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并且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需要在真实的语境中去使用语言。

1. 任务教学与分组学习相融合

要提高初级班的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共同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初级综合汉语”课程前三课为例,选用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汉语初级汉语I》,教学周为16周,每周8学时,共128课时。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接受能力的不同,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形成形成性评价和总体评价。

第一课,《你好》。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语音知识和常用打招呼用于“你好”的使用和书写。教师在教授语音时应注意口型和发音方法的示范,以便学生模仿。在教师讲授发音技巧和规则之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互相纠错。教师会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语音练习,让学生继续以两人为一组,共同完成发音练习,学生可以翻阅教材,请教老师和其他同学,掌握自己本小组的拼音,然后分小组进行朗读拼音,请其他小组纠错,通过其他小组的同学的纠错和老师的指导之后,各小组可以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对其他小组的拼音也有所掌握,最后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过程中的常错拼音、常用发音进行总结评价。

第二课,《你是哪国人》。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语音知识和对“你是哪国人”问句的学习。因为初级班来自很多不同的国家,教会学生准确说出自己国家的名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将3—4个不同国家的学生分为一组,彼此询问对方是哪国人。学生学会说出自己国家的名字,并且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学习,也知道小组内其他组员的国籍。最后在做全班的小组汇报对话时,每个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国家的名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课,《你叫什么名字》。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语音知识和对“你叫什么名字”问句的学习。同样将3—4个不同国家的学生分为一组,彼此询问对方是哪国人,叫什么名字。在这里要注意对前三课语音知识、语句内容的巩固。学生通过小组问答、全班小组汇报对话,掌握本课的重要句子。

2.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想要学好一门语言,仅仅利用课堂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拓展课外的内容。尤其是当学生的汉语水平越来越高的时候,学生的语用能力亟须在实践中去检验和提高。在这个时候,就要做好课内与课外的融合,要将所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用所学去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所学,体会所学,不断反复得以提高。以“中级综合汉语”课程为例,选用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汉语中级汉语I》,教学周为16周,每周8学时,共128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采访实践课题(见表1)。

表1 《发展汉语中级汉语I》中的采访实践课题

四、结语

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使留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跨文化交际中顺畅地进行交流,有利于留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留学生在提高汉语语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汉语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为汉语赢得更广阔的国际空间。

猜你喜欢
留学生导向成果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工大成果
留学生的“捡”生活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