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传播策略研究

2022-11-16 03:32海鑫如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7期
关键词:晚会卫视受众

海鑫如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概述

河南卫视在节日晚会形式与内容上不断创新,利用传统节日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盛宴。2021年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一改以往“串词+歌舞表演节目”的晚会形式,采用“网剧+网综+漫画”的形式将节目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以端午节为载体,将中国传统的端午民俗、礼仪文化蕴含于故事中。

1.1 《端午奇妙游》人物及故事介绍

《端午奇妙游》由《祈》《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唐印》《医圣传人》《粽横一面》《丽人行》7个节目构成。节目以唐朝社会为背景,展现了百姓在端午节这一天的生活。节目将动画人物唐小妹转变为真人,以4位女孩在端午节进宫献艺为线索,利用4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4条平行交错的故事线,并将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缅怀屈原、饮雄黄酒等习俗采用歌舞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故事中,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传达端午节“驱毒辟邪,追思先贤”的节日传统。

1.2 《端午奇妙游》播放量及网络影响

2021年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播出当日,“河南卫视杀疯了”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已超过35亿次,48小时内19次登上微博热搜榜,视频播放量破亿[1]。《端午奇妙游》节目热度与口碑齐飞,在众多同质化的“串词+歌舞表演”节目中,以“网综+动漫+网剧”的新形式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2 《端午奇妙游》传播策略

2.1 拉近与目标受众距离,创新节目编排方式

2.1.1 通过故事化情节与受众达成情感认同

《端午奇妙游》“网络综艺节目+网络剧”的晚会模式符合当下年轻群体的心理需求。在观看晚会时,受众不再简单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入一种“超现实的社会互动”。晚会制作人将日常生活体验带入剧情中,故事化的节目情节缩短了认知路径。心灵上的互动缩短了受众与传播内容的距离,如《兰陵王入阵曲》将受众带入主人公内心,使观众了解了曲子背后的故事,进而达成共鸣。当身处异国的父女同时弹唱“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琵琶声伴随着兵器相搏的声音、骏马嘶吼的声音、瀑布的声音,与入阵曲形成了情绪上的呼应,使受众与兰陵王形成情感共鸣。受众进入兰陵王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思乡爱国之情。

2.1.2 角色设计个性化,与受众形成情感连接

《端午奇妙游》的角色设计与受众达成心灵上的共鸣,使受众产生“在场感”的特定心理。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使受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从“我”的视角感受文化,形成角色认同感。《端午奇妙游》通过设置4位唐小妹突出叙事主题,如表1所示。唐小妹拥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背景特征,每一个角色的故事都以小家庭为中心突出人物角色的温度。正是这些个性化的角色赋予了节目生命,展现了人生百态,使节目更具生活气息,有助于受众与自己生活和情感产生连接。如《医圣张仲景》《兰陵王入阵曲》中的两位主人公,虽然拥有自己的梦想,却不被父母支持,父母认为女孩子就应该找个好人出嫁。剧中价值观的冲突也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与当今独立女性不受家庭束缚、追求自身梦想的观念达成共鸣。

表1 4位唐小妹的身份介绍

2.2 满足目标受众需求,打造精细化传播

丹尼斯·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一书中提出,在那些“得到的满足”明显高于“寻求的满足”的地方,我们可能会看到大量这样的现象:受众的满意度高,欣赏指数和关注度得分也高。受众自我意识得到的需求越多,他们对于节目的满意度就越高。《端午奇妙游》将自身定位与受众联系起来,满足了受众的多种需求。节目将目标受众定位为年轻群体,注重对青年人价值观的引导。笔者对《端午奇妙游》于2021年6月12日至2021年11月23日在哔哩哔哩平台播出时的弹幕内容进行词云分析,共获取了5000条的弹幕消息,生成了以下词云,如图1所示。

图1 《端午奇妙游》弹幕内容词云图

通过对词语的筛选分析,弹幕中高频词汇出现的次数汇总如下(单位:次):

节目制作方相关词:河南卫视(411)、文化传承(103)、春晚(64)、七夕(62)、晚会(56)、电视剧(36)、音乐(35)。

文化相关词:洛阳(89)、开封(66)、南阳(59)、兰陵王(51)、河园(48)、烩面(89)、彩陶(55)、洛神(33)、琵琶(32)、中医(35)、张仲景(29)。

参与互动词:投币(46)、大叔(94)、知道(55)、姐姐(57)、大碗(53)、小姐姐(52)、小竹(48)、大爷(35)、大唐(34)、武则天(32)、岳父(27)、唐朝(27)。

情感语气词:可以(103)、可爱(86)、感谢(72)、好看(66)、喜欢(53)、厉害(47)、中国(46)、皇帝体验(44)、王炸(41)、太美(38)、期待(35)、谢谢(34)、奇妙(32)、为什么(31)、呜呜(31)、鸡皮疙瘩(31)、辛苦各位演员(30)、漂亮(29)、好家伙(28)。

2.2.1 节目制作方相关词:内容为王,赢得受众喜爱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有关节目制作方自身与节目内容的词语占比最大。通过这些关键词所处的具体文本语境可以发现受众对于《端午奇妙游》节目内容的喜爱和肯定。河南卫视聚焦节目内容,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通过优质的节目反哺制作平台,进而打造城市电视台品牌符号,使“河南卫视”深入受众心理。

2.2.2 文化相关词:满足受众认知需要

词云中“洛阳”“开封”“烩面”等有关河南地名及美食的词语占比较大,体现出受众对河南地域文化的喜爱。如今,汉服文化盛行、国潮兴起,满足了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如表2所示,晚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进行创新,使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如《祈》(后改名《洛神水赋》)这个舞蹈故事以洛神为原型,以黄河文化为基础,通过光影效果再现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梦幻场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敬意[2]。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了解历史故事、当地习俗文化。如《粽横一面》改编自流行音乐《大碗宽面》,该节目通过歌舞、说唱等有趣的形式介绍河南特色美食。

表2 《端午奇妙游》中具体节目的相关元素与精神理念

2.2.3 参与互动词: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

对于受众来说,更多是期待在观看节目晚会时获得一种闲适、放松的心理体验,而电视娱乐节目在受众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参与节目互动的词语所占比例较高,如哔哩哔哩用户常用的互动词“投币”。在节目中,制作者还会加入一些网络话题,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如唐小可在剧中表演时说:“大家如果觉得好,就多赏几文粽子钱,大家如果觉得不好,也别狠了心去骂。”受众在观看的同时,会在弹幕中留言“投币”,与节目形成连接。

2.2.4 情感语气词: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受众可以通过节目体验绝望、痛苦、喜悦、兴奋等各种情感[3]。《端午奇妙游》注重受众的情感诉求。节目紧随故事发展推进,充满了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故事中的角色都面临着自身的困境与考验,受众在观看时会随着故事的发展及歌舞的视听效果产生情感共鸣[4]。如《医圣传奇》运用隐喻的手法,在父亲阻挡女儿进宫追求梦想时,利用笼中鸟表达人物情感诉求;《粽横一面》中大叔们欢快的笑声,表现了河南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兰陵王入阵曲》中父女对于音乐的热爱与对家国的思念深深感染了受众。

2.3 创作记忆点,打造独特文化形象

在浅阅读时代,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相比在演播厅跳舞的节日晚会,《端午奇妙游》将王牌节目水下舞放在开篇,打造记忆点,用最现代的方式展示最传统的节目,吸引受众目光。不仅如此,晚会还打造独具特色的唐宫小妹形象,削弱与受众的距离感,形成粉丝群体,增强用户黏性,为之后的节日晚会作宣传。

2.4 《端午奇妙游》渠道传播策略

传统媒体的视频通过一级传播进行生产,强调单向度的传播,不注重受众的反馈。而在网络短视频时代,网络议程会影响电视议程。《端午奇妙游》满足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融合,拓宽了传播渠道。晚会采取多平台合作、全面传播的策略,受众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哔哩哔哩、优酷等网络平台均可观看晚会。节目通过多个传播渠道,满足了不同平台受众的需求,增强了节目影响力。

2.4.1 邀请观众参与,注重前期宣传

《端午奇妙游》的故事内容和风格都符合当下受众的心理需求,使受众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该节目在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邀请受众参与其中。在节目播出前,制作组通过在微博发布话题与广大网友建立联系,任何网友都可以报名参与演出,并且享有投票权,可以为剧中的人物命名,甚至可以选择演员。因此,节目晚会中唐小妹的扮演者都是素人,节目的表演人员都是业余演员。此次晚会的剧本创作也是面向受众的,网友可以参与节目创作,向节目组投稿。节目组在拉近与受众距离的同时,也为节目的播出进行了宣传。

2.4.2 设置话题,二次传播增加曝光度

节目播出后,宣传团队设置话题与受众建立互动,在巩固已有受众的同时,吸引更多没有观看节目的受众。在2021年6月的微博热搜话题中,大象新闻推出的“端午奇妙游”话题获得5.5亿次阅读量和29.1万次讨论量;河南卫视推出的“如何评价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和“洛神水赋演员50秒换一次气”两项话题,分别获得3.5亿次和8474万次阅读量、8.4万次和2.3万次的讨论量[5]。

《端午奇妙游》在创作上符合各个平台受众的阅读习惯。“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采用剧情串联节目的新形式,不仅整体上衔接紧密、剧情完整,而且单个节目也各有千秋,便于网络短视频平台播出。如节目《洛神水赋》在网上爆火就是因为受众将节目片段在朋友圈转发形成人际传播链,推动了节目二次传播。受众在互联网的二次传播增加了内容曝光度,产生了几何效应,使得传播价值最大化。

当今的传播环境中,媒体聚合化、受众圈层化现象明显。《端午奇妙游》的爆火得益于主流媒体的相继转发。该节目一经播出,一天内“端午奇妙游”相关话题的总阅读量达7.2亿,《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及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相继转发,增加了曝光量,增强了节目影响力,收获了更多观众的喜爱。

3 《端午奇妙游》传播存在的问题

3.1 刻意追求创新,形式与内容存在违和感

《端午奇妙游》播出后,受众对7个节目的评价褒贬不一。例如,《粽横一面》改编自《大碗宽面》,节目将当下流行的女团舞融入作品中,虽然表演紧跟潮流,但其在众多展现传统文化内核的节目中显得较为突兀。再如,《医圣传人》的节目立意很好,运用说唱的方式演唱中医药名,讲述中医故事。但歌词本身没有押韵,加之表演者功底不够,新的创新形式与中华文化内容的结合不紧密,观众无法更深层次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3.2 限制节目时长,影响节目的整体节奏

《端午奇妙游》通过二次传播深受观众喜爱,但是网络议程对于电视议程的影响远没有一次传播大。节目在制作时应注重传统媒体的播出与宣传。

在正片中,节目为了顺应新媒体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控制了表演部分的时长,在节奏上进行精简,有失节目的完整性。7个节目共40分钟,加上转场动画和串场剧情,没有详细地呈现某个节目,影响节目效果。例如,《丽人行》的舞蹈由于时长原因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将表现对镜梳妆的主舞部分取消,影响了节目整体的节奏。其实,只要节目足够精彩,哪怕时长较长,如《唐宫夜宴》完整版,网友也并未觉得浪费时间,反而感觉意犹未尽。

4 《端午奇妙游》的改进策略

4.1 形式服务于内容

节目的内容与创新的形态对于节目的呈现都至关重要。新颖的节目形态会夺人眼球,吸引更多观众观看,而优质的内容会赢得观众的喜爱。节目形式的创新切不可脱离内容,更不可强制创新,否则会使节目缺乏灵魂。因此,节目制作者应考虑观众的需求,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牢牢把握内容关和创新关,重视节目形式创新的同时,加强对节目整体质量的把控。

4.2 优化节目整体结构

节目制作者在借鉴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展特点、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需求的同时,应当考虑受众的观感,根据受众的反馈,及时创新节目的呈现方式,并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调整节目时长,优化节目的整体结构。

5 结语

传统文化不是“过时文化”,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的成功,更加证明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扎根于传统文化,并受到受众的认同与喜爱。当下,全媒体环境给予了卫视晚会新的机遇与挑战,制作方只有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合理分析受众需求的变化趋势并予以满足,才有可能借助媒介优势进行创新和突破,激发“中国节日”晚会的生命力,不断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晚会卫视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我们的节目从哪里“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