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学视野下的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2022-11-16 08:41龙雨丹张宝文
园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风景园林景观

高 凯 龚 政 龙雨丹 张宝文

GAO Kai* GONG Zheng LONG Yudan ZHANG Baowen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 650500)

(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China,650500 )

乡村景观是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的前沿领域和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缺少风景园林学科视野下的乡村景观文献分析研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园林》《广东园林》《中国城市林业》《景观设计学》《西北林学院学报》7种风景园林学领域权威期刊近20年的学术论文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并增加《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3种建筑学及城乡规划学权威期刊的同时期相关论文数据,进行“乡村景观”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发文量明显增加;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等是主要发文机构,但不同发文机构之间合作不足;刘滨谊、王云才等作者在该领域发文量较高;高频被引文献内容主要集中在乡村景观评价、规划和遗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景观的研究热点及变化,并从乡村景观评价与提升改造、乡村景观的认知及特征、乡村景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景观与乡村景观遗产、与政策相结合的乡村景观实践研究等方面总结了乡村景观研究的前沿内容。为乡村景观研究提供有力借鉴和新的思路,也有助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风景园林;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知识图谱

乡村景观是农村地区土地及土地之上空间和土地利用的地域综合体,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映射,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之一。“乡村景观”一词相较于乡村聚落、村庄、农村等,更加契合风景园林学的学科语境。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时代背景下研究乡村景观,推动乡村景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愈发成为公众及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关于乡村景观的文献分析较少,主要包括针对乡村景观特征、植物景观、聚落等单个层面的研究[1-3]和以国内外乡村景观整体为研究对象[4-6]。这两类研究均是对数据库内所有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有助于推动乡村景观发展,但缺少对特定学科的针对性和总结引导作用。

以整个地表空间为研究和实践对象,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为根本使命的风景园林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乡村地区是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的前沿阵地。目前,尚无风景园林学语境下的乡村景观文献分析研究。对风景园林学科视野下乡村景观研究成果开展阶段性的归纳与总结,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态势,为后续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这也有助于提高风景园林学科的辨识性,夯筑学科的学术体系,促进一级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精确掌握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的乡村景观研究现状,提高文献分析质量,选择《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园林》《广东园林》《中国城市林业》《景观设计学》《西北林学院学报》7种风景园林学领域权威期刊作为主要研究数据来源。利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在上述限定期刊中以“乡村”“乡村景观”“村落”“村落景观”“农村”“农村景观”“聚落”“乡土景观”等为检索主题,检索时间跨度为近20年(2001年1月 - 2021年11月)。在此基础上,增加检索《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3种建筑学及城乡规划学权威期刊的同时期相关论文数据。最终,共检索到818篇文献,经检查和整理,并剔除会议通知、会议征稿、报纸报道、成果介绍等不相关条目,共得到有效样本文献473篇。将上述所有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到CiteSpace软件中,完成可视化文献分析,掌握当前研究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探索乡村景观研究的热点、前沿和趋势。

2 统计分析

2.1 发文时间分布与分析

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中国乡村景观的研究呈现总体增长态势,特别是2012年以后发文量明显增加(图1)。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06年以前,国内乡村景观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较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后,文献数量有明显增加;2012年以后,伴随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召开,乡村地区的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丽中国”“两山论”“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相继出台。在政策导向背景下,伴随风景园林学科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学体系下乡村景观迅速成为学术研究及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期刊论文量呈总体快速增长趋势。

图1 2001 - 2021年乡村景观研究论文年度发表统计图Fig.1 Annual papers of rural landscape from 2001 to 2021

2.2 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利用CiteSpace绘制发文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图2),图中仅展示发文量两篇以上的机构。根据图谱,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有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占据发文机构的比重较大。北京林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作为该领域内的核心研究机构分别与其他机构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整体而言,发文机构之间合作不频繁,且不同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其所在地域的关联较密切。

图2 发文机构共现网络图谱Fig.2 Co-occurrence map of author affiliations

2.3 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CiteSpace绘制所得的发文作者共现网络图谱中(图3),图中仅展现发文频次大于2的作者。结果表明,在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乡村景观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作者有刘滨谊、王云才、郭巍、韩锋、徐文辉等。这些学者发文量大,并且是乡村景观内不同研究领域的权威。从连线颜色及粗细程度来看,刘滨谊与王云才、刘黎明与谢花林、郭巍与侯晓蕾的合作频率相对较高。

图3 发文作者共现网络图谱Fig.3 Co-occurrence map of authors

2.4 高频被引文献内容分析

高频被引文献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重要性与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热点。通过对表1的文献内容分析,国内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乡村景观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主要涉及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景观评价、文化景观与乡土景观遗产等三方面。乡村景观规划方面,相关内容涉及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意义、核心领域、原理、方法、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以及地域特征、乡土景观元素等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7-9]。关于乡村景观评价,刘滨谊等[10]的高频被引文献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和引导借鉴意义。另外,王云才、黄昕珮[11-12]等学者通过乡土景观、文化景观等研究,融入文化地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拓宽了乡村景观的认知和研究视角。这些文献发表年份较早,在乡村景观的研究过程中起重要引导作用。

表1 国内乡村景观高频被引文献信息统计Tab.1 High-frequency reference statistics of rural landscape in China

3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3.1 研究热点分析

3.1.1 时区图谱分析

时区图谱(主题路径图)反映不同时间区域内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变化。从图4可以看出,2007年以后风景园林学视野下乡村景观的研究热点明显增多,研究内容和视角愈加丰富,涉及乡土景观保护与利用、乡村旅游规划、文化景观特征与价值、古村落空间形态、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乡村人居环境等前沿热点内容。节点中介中心性强度方面,乡土景观、文化景观、传统村落和乡村振兴的中介中心性较强,在乡村景观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

图4 乡村景观研究时区演化图Fig.4 Evolution map of time zones in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3.1.2 关键词共现图谱及高频关键词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上述检索文献绘制关键词共现图,生成乡村景观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5)。图中节点半径越大表明该词出现频次越高,连线越多表明每两个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按照词频排序统计,提取前15个重要的关键词,生成表2。

图5 乡村景观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Fig.5 Key words co-occurrence of rural landscape

表2 近20年乡村景观研究前15高频关键词Tab.2 Top 15 high-frequency keywords of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统计结果显示除风景园林和乡村景观关键词外,乡土景观、文化景观、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跟风景园林及乡村景观研究主题的共现紧密度较高,是乡村景观研究的核心主题。从关键词分析结果来看,乡村文化景观遗产、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传统聚落景观的结构剖析与价值挖掘等,是乡村景观理论研究的热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旅游型乡村规划、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实践方面的热点内容。另外,从关键词出现的年份来看,美丽乡村、乡村振兴、聚落景观等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较晚,是近年来乡村景观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

3.1.3 关键词聚类图谱

运用CiteSpace的聚类功能以及LLR算法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可得出乡村景观研究领域分布情况(图6)。图中显示,除风景园林、乡村景观之外,乡村景观研究可以分为乡土景观、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新农村、乡村景观遗产、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乡村规划等主要聚类。上述聚类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乡村景观过去及现状的认知、挖掘和保护,如乡土景观、乡村景观遗产、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2)对乡村景观未来的期许和愿景,如新农村建设、乡村规划等。

图6 乡村景观研究领域聚类分布图谱Fig.6 Cluster distribution map of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3.2 研究前沿分析

基于上述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风景园林学科视野下乡村景观的研究前沿主要包括乡村景观评价与提升改造、乡村景观的认知及特征、乡村景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景观与遗产、与政策相结合的乡村景观实践研究等方面。

3.2.1 乡村景观评价及提升改造

刘滨谊等[10]从乡村景观的可居度评价、可达度评价、相容度评价、敏感度评价、美景度评价5个层次构建了乡村景观评价体系,为之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其他学者对乡村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不断创新,评价的内容更加细化和丰富,其主要评价内容由较常见的美学与审美、资源评价及综合评价逐渐向生态评价[13]、人居环境风貌评价[14]、个性特质评价[15]、乡村景观遗产评价[16]、地方性知识的价值评价[17]等多个方向拓展。评价的对象也由单个乡村拓展至特定区域或类型的乡村景观。当前,乡村景观评价的手段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照片、问卷为媒介运用量化手段的传统方式基础上,融入了3S技术、大数据、VR技术等更多技术手段。借鉴田野调查及乡村景观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乡村景观提升与改造也将是乡村景观领域的研究内容之一[18],并且城市更新改造方面的经验积累也将会逐渐应用至农村地区。

3.2.2 乡村景观的认知及特征

伴随风景园林学科的快速发展,其对乡村景观的认知、研究等日益深化,视角更加开阔,方法更加丰富。例如,李春玲等[19]以成都平原为例,研究基于古诗词语义解析的乡村景观认知;王竹等[20]建立了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的认知框架;郭晓彤等[21]介绍了欧洲乡村景观价值以及其评估方法对中国的启示等。乡村景观特征研究作为景观特征研究的特定尺度和对象,其与乡村景观评价有一定延续关系,既是对乡村景观的深刻认知与解读,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是当前的前沿领域之一。例如,汪伦等[22]系统比较了可用于乡村景观特征评估的LCA体系与HLC体系;申佳可等[23]总结了景观特征评价在国内乡村景观领域的应用现状和不足之处。此外,乡村景观的概念、范畴、构成、价值、特征、生成、演变等仍需更多深入研究,以夯实乡村景观基础研究体系。

3.2.3 乡村景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自王云才、刘滨谊以及刘黎明等前瞻性研究起,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一直是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乡村景观的重点研究领域。在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时代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和以规划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度持续升温,方兴未艾。近年来,众多拥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者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入国内,丰富了国内已有的本土研究,如邓位[24]引入了英格兰乡村规划与保护的国外经验,鲍梓婷等[25]介绍了英国乡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方法与工具等。同时,乡村景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实践案例大量涌现,视角多元,如李翅等[26]、章榕等[27]分别以产业导向、旅游等不同学科着眼点研究了乡村景观规划;王敏等[28]研究了乡村景观风貌规划;王丽洁等[29]提出了基于地域性的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等。这些成果对乡村景观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都具有丰富和巩固的重要作用。但总结而言,亦有不足之处:在宏观方面,应借鉴其他相关学科,加强乡村聚落分布、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土地利用、乡村旅游、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模数化与参数化的规划设计手法以及数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中微观方面,乡村绿地系统、乡村风景道、风貌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村民参与式设计、庭院景观营造、乡村绿地乡土树种与植物景观、乡村社区花园与可食景观等方面也需更为丰富、细化的研究。此外,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学科应从乡村空间规划、村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空间管控、空间治理等方面[30],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未来乡村景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3.2.4 乡村文化景观与乡村景观遗产

文化景观、乡土景观、传统村落等其他相关学科概念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景观研究,也推动了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1992年,作为“人与自然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的一个新类型,其聚焦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与风景园林学科的根本使命及核心内涵高度一致。乡村景观多属于有机进化的景观(organically evolved landscape)类型中的延续性景观(continuing landscape),是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景观和乡土景观等为理解和研究乡村景观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式,景观基因、图式语言、数字化景观技术等研究方式则促进了上述研究的发展。随着文化景观等遗产领域以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快速发展,乡村景观遗产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31]。201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批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采纳发布《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Principles Concerning Rural Landscape as Heritage),极大地扩展了乡村景观遗产的认知广度,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乡村景观遗产的研究[32]。此外,汲取乡村景观遗产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适应性营建智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愈显重要。

3.2.5 与政策相结合的乡村景观实践研究

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中央促进乡村地区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为风景园林师投身乡村地区指引了方向,也极大促进了与政策相结合的乡村景观实践研究。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策略及实践项目是该领域持久的热点研究内容。例如,陈青红等[33]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为例,提出了解决和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对策;徐文辉等[34]提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策略。近年来,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总体要求的实践研究快速崛起,成为该领域的另一热点内容。研究成果如徐斌等[35]以杭州市绕城村为例研究了“三生”空间重构思路下的乡村振兴实践;朱胜萱等[36]以昆山市计家墩为例进行了文旅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项目等。此外,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建设”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及未来新出台的政策等都将会是引领乡村景观实践研究领域的持续热点。

4 结语

在国外,乡村景观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管理与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等方面,且80%以上集中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领域[36]。在国内,风景园林学是乡村景观研究最为主要的学科领域之一,但乡村景观研究涉及众多学科,这些不同学科视角下的相关研究对风景园林学科视野下的乡村景观研究都具有借鉴启示价值和推动作用。例如,城乡规划学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村庄规划、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乡村治理、乡村社区更新改造等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都可作为风景园林学视野下乡村景观研究的新思路和切入点;乡村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风景园林学科参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振兴等的重要切入点;农业、生态、地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宏观层面风景园林师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乡村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和基础;其他相关学科在美丽乡村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可作为中微观层面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景观设计的重要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年,风景园林学视野下的乡村景观研究快速发展,大量优秀学者、机构及成果不断涌现,且研究视角、热点、领域等依据时代特征及政策发布不断拓展。这不仅丰富了乡村景观研究,而且也极大促进了风景园林学科自身的发展。近年来,乡村景观是热门主题领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并更加细化、深化、多元化。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人文社科等多学科研究视角的引入以及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都将有助于巩固风景园林学视野下乡村景观研究的体系和框架。同时,更多3S技术、数字化技术、大数据、量化指标体系等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也将会推动风景园林学体系下的乡村景观研究。响应政策方面,为满足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而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评选与保护等都会为风景园林学体系下的乡村景观研究及实践提供丰腴的土壤。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风景园林景观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景观平面图》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