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智慧课堂特征及模型构建

2022-11-16 05:02吴中波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智慧评价

吴中波 李 洋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政课堂应该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体思政智慧发展的思政课堂,而教师是否具备建构思政课堂的能力则是思政课堂的首要问题。教师的教不仅要充满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也要充满智慧,确保学生个体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思政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

(一)效益性与质量性的统一

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人才的数量而且还有人才的质量,从根本上来说社会这种数量与质量并存的人才需求决定了当前思政课堂的特征,那就是思政课堂不仅要讲效益而且还应注重质量,只有思政课堂讲效益才能够加快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同时,只有思政课堂讲质量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合格人才。由于社会对人才提出数量与质量双重需求,决定了思政课堂质量性与效益性的并存、统一于人才培养过程中。

(二)层次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对思政课堂教学来说,要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字词句段等基础的思政知识,依托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才能帮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学会不断地发现与获取思政知识,为学生生成个体的思政智慧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政是在社会实践中生成的,具有鲜明的生成特性,但是还必须看到思政在实践中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成的,这不仅可以从思政发展史来印证,还可以从人们对思政接受来进行解说,这些都能够有效地证明思政具有层次性,而且这种层次性寓于生成性中的层次性,是体现生成性的层次性。

(三)针对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针对性是指思政课堂教学就某一特定知识或者能力进行教学,思政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特定的指向性。思政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特定目的性,然而学生不仅具有社会化的共性需要,同时还具有个性化的个体差异,这些要求教师不能盲目地开展思政课堂教学,而是应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思政课堂教育教学目的,还应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这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堂教学,使得不同学生都能够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个体思政智慧的发展。因此,思政课堂要始终围绕着促进学生个体的智慧发展和教师的智慧不断提高。

教师的任务和作用不仅限于传统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师思政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当然,知识与能力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严格界限,但是侧重点还是应该有的。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精准了解每一位学生个人差异性,针对每一位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方法,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智慧发展。

(四)合作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思政课堂的合作性是指教师教的智慧与学生学的智慧相互配合、协作,各司其职的有机统一,即思政课堂中教师教的主导与学生的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如果教师的主导缺乏学生的配合,那么这种主导就失去任何意义。同样,没有教师的主导,思政课堂就成为学生的自学,思政课堂也失去意义。需要强调的是,思政课堂的合作不是封闭性的合作而是开放性的合作。开放性合作体现在合作对象彼此都是社会上开放的个体,而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合作目标是培养走向社会的个体,当然合作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一对一的合作还体现在一对多及多对一的合作等。

(五)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无论是思政课堂教学中教的主体,还是学的主体,他们努力方向都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智慧。虽然发展学生智慧是思政课堂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但是必须看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此发展学生智慧还具有个体性,也就是说思政课堂发展学生智慧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从国家层面来说,人人出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家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共同要求,但具体现实的思政课堂教学具有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共同目标实施的个体差异性,这也可以证明思政课堂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二、思政智慧课堂的基本模型

(一)构建模型

思政课堂模型构建以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为核心:教师主导下的思政课堂教学分为思政课堂教学前、思政课堂教学中、思政课堂教学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包括备课和预习,思政课堂教学中包括组织实施思政课堂教学和思政课堂听课学习,课后主要是反馈完善。思政课堂中教的智慧与学的智慧是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模型以椭圆形为模型构建框架,各环节按照顺时针方向开展,彼此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思政课堂环境始终影响着整个思政课堂教学。整个思政课堂模型如图1所示:

多增氧:溶氧决定产量,多开增氧机增氧,曝气、调水的效果好。使用罗茨风机加纳米管或纳米盘增氧,功率可达10瓦/立方水体,产量也可达10斤/立方水体。

(二)模型的具体分析

1.备课

备学生:这里的备学生是为思政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为此,备学生必须始终围绕着思政课堂教学而进行,那么学生从事思政课堂教学的基础包括学生已有思政知识、已有思政知识与本节思政课堂教学的联系、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除了备学生已有基础之外,还应备学生的思政课堂教学及之后,具体来说包括学生状态、反应及学生思政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效果、学生思政课堂应掌握哪些知识及技能、思政课堂教学对学生以后学习影响等。

备教材:备教材包括课程大纲、目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三方面。备思政课程大纲、目标不仅要从整体上弄懂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而且还要精通局部课程内容;备教科书就是钻研教材,不仅对教材要有整体上的把握,而且还应该对每一章每一节进行深入的钻研,弄清楚本章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力求备教材做到懂、透且系统;备教学参考书就是要选择适当的内容,使其能够与教科书进行有机融合,为教学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三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关系,而是围绕着思政课堂教学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

备教法:教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备教法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思政课堂教学相关的教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法。合适教法的选择需要依据思政课堂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思政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及教学法自身的特点,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甚至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

2.预习

自学:自主学习是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环节。自学要求学生对思政课堂内容进行全面学习,了解基本知识点,自学的重点是学生需要弄清楚哪些地方不懂,并将不懂内容标注出来。同时,在自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这种学习能力的探索需要教师及相关人员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以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既是学习方法,又是预习的有效方法。交流方式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类型,交流的内容包括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策略、方法等。此外,交流互动的场地可以是教室、图书馆,甚至是路上。

构建:这里的构建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的初步构建。在前面自学、交流的基础之后,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了同化或者顺应方式的构建。当然,这种构建只不过是将学生已有基础与其自学、交流成果交流之后进行的构建,通过学生个体构建能够更加明确思政课堂教学问题,这就为思政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组织实施教学

组织:思政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有效的组织,按照思政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思政课堂教学组织,这是有效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方面。“不可否认学生是思政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教的主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做‘甩手掌柜’,而是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教师需要掌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细心的观察者,做智慧的引导者。”[4]

实施:思政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思政课堂教学实施实现的,实施是思政课堂教学最为核心关键的环节。思政课堂实施既是教师贯彻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同时又是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认知图式的过程,乃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尽可能挖掘教学相长的价值,促进学生个体智慧的发展。

4.听课学习

互动:思政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互动是思政课堂上学生听课学习最为关键核心的环节。听课学习环节的互动不仅体现在师生互动,同时还体现在生生互动,通过互动师生双方充分地参与思政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思政思维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享: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分享之后,彼此都具有两种思想见解[5]。可见,分享也是学生听课学习的重要环节。分享是学生将自我通过互动学习之后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成果展示进行深入交流互动提升自我。

归纳:这是学生总结提升自我的重要环节。在前面的互动、分享之后,学生已经对思政课堂学习需要改进完善方面具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同化,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5.评价改进

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堂教学评价是打造高效、智能思政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思政课堂应建立人本化促进师生智慧发展的评价理念、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原则民主、评价方法科学、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手段先进的评价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评价方面不仅要强调外部评价,还应该强调内部评价,无论是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都应该以促进师生智慧发展为追求,而不能落入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误区,这就需要客观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任何评价方法都有使用范围,还应该依据现实灵活地运用评价工具,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评价改进效度。

6.思政课堂环境

思政课堂环境是思政课堂模型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对思政课堂全程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与思政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程度,思政课堂可以分为外部思政课堂和内部思政课堂。内部思政课堂是师生双方在思政课堂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后构建的师生彼此之间促进师生智慧发展的思政课堂。外部思政课堂则是基于思政课堂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设备、环境中布局等思政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物质及精神方面的思政课堂环境。只有内外思政课堂教学环境协同合作,才能够营造出促进师生发展最为有利的思政课堂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思政智慧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