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生视屏行为和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2022-11-16 00:34徐庆松连昕瑶陈媛媛苏敏涛林书剑刘菊芬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5期
关键词:视屏过长电子设备

徐庆松,连昕瑶,曹 慧,陈媛媛,苏敏涛,林书剑,刘菊芬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减少儿童青少年学习负担。双减政策是党中央对一直以来阻碍中国教育优质平衡发展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解决的一种尝试[1]。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有学者提出在线教育可以推进优质师资资源的均衡配置[2]。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儿童青少年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青少年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中高风险地区的学校利用网络平台,采取“停课不停学”方针,视屏教学常态化,使得线上网课的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儿童青少年线上学习时间大幅增加[3]。视屏时间的增加可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8月向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1~6年级小学生家长发放自填式问卷,了解当地各年级学生的视屏使用、心理健康现状,并探究不同视屏时长、视屏内容分配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为提出更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家长自填式问卷和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形式调查了1 289名平潭某小学1~6年级学生。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通过家长填写自填式问卷和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方式进行调查。线上问卷通过学校统一发送,由儿童青少年监护人负责填写;线下调查,由调查员现场指导,解答疑问。问卷导语部分阐明研究目的,内容包括家长和儿童青少年的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年级、民族、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职业、是否为留守儿童)、视屏情况(每日视屏时间、初次接触年龄、接触年限、是否拥有专属视屏设备、对于视屏利弊的认知和视屏内容)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1.2.2 指标定义及标准

视屏时间指的是静息状态下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4]。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5],即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情绪、社交、行为等多个方面。本研究通过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ental Health Rate Scale for Pupil,MHRSP)评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MHRSP是国内常用的通过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经检验信效度良好[6]。量表共有8个部分,对应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8项因素。量表总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问题越多/越严重。单一因子分数≥10,则可认为在该因素方面存在障碍。各因子合计分数≥65分,则可认为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样本的年级、性别分布等一般情况,以及初次接触电子设备时间、平均视屏时间、不同视屏类型视屏时间的分布情况。运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视屏时间、不同年龄初次接触电子设备对心理健康影响,以及不同视屏时间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视屏类型使用时长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本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县的1 289名1~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线上样本1 224例、线下样本65例,经筛选有效样本数共计907例,样本应答率为70.4%。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302人(33.4%),三年级和四年级共342人(37.8%),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60人(28.8%),其中3人填错年级情况,用于年级分析时予以剔除;男生有467人(51.5%),女生有440人(48.5%)。

在受调查的儿童青少年中,一周日均视屏时间为(103.62±78.22)min,其中,工作日日均视屏时间为(103.82±85.34)min,周末日均视屏时间为(103.11±89.52)min,工作日日均视屏时间长于周末。在视屏内容方面,儿童青少年最常接触使用的电子设备为电视,之后依次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智能电子手表,每周平均使用时长分别为(133.94±173.60)、(126.23±120.87)、(116.82±140.73)、(115.84±200.88)、(112.24±179.96)min;根据接触时间的先后调查,儿童青少年最早接触的电子设备是电视,之后依次为平板电脑、手机、智能电子手表、台式电脑,平均初次接触年龄分别为(3.21±1.76)、(5.86±2.66)、(6.27±2.96)、(7.36±1.52)、(8.03±2.17)岁。基线调查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占比2.3%,其中学习障碍、性格缺陷、情绪障碍的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5%(86人)、8.0%(73人)和4.3%(39人)。

2.2 初次接触电子设备年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果显示,除电视外,初次接触电子设备的年龄越晚,MHRSP量表得分普遍越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越小。初次接触电视年龄越晚,MHRSP量表总分、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不良习惯得分反而显著增加(P<0.05)。初次接触手机年龄越早,MHRSP量表总分、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不良习惯、特种障碍的得分显著增加。初次接触智能电子手表年龄越早,MHRSP量表总分、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特种障碍的得分显著增加(P<0.05)。见表1、表2和表3。

表1 儿童青少年初次接触电视年龄对心理因子得分的影响

表2 儿童青少年初次接触手机年龄对心理因子得分的影响

表3 儿童青少年初次接触智能电子手表年龄对心理因子得分的影响

2.3 不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对于视屏时间≤2 h的组别,视屏时间>2 h的组别MHRSP得分更高,心理健康问题更大。其中,1周内日平均视屏时间>2h的组别和工作日平均视屏时间>2 h的组别,其性格缺陷得分均显著高于1周日平均视屏时间≤2 h的组别和工作日视屏时间≤2 h的组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视屏时间MHRSP评分的差异

2.4 视屏内容的现状

被调查儿童青少年最常接触的四种视屏类型分别是学习类、影音类、阅读类和游戏类。接触时间最长的是学习类视屏,人均周平均视屏时间为(36.92±45.67)min;其次是影音类视屏,人均周平均视屏时间为(20.64±36.78)min。见图1。

图1 儿童青少年接触的不同视屏类型比较

2.5 不同类型视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果显示,周末日均美食类视屏时间与MHRSP量表总分呈正相关(P<0.05)。游戏时间过长容易引发儿童青少年的学习障碍、行为障碍、性格缺陷等问题;相比周末,工作日日均游戏时间过长与儿童青少年总的不良心理状况相关(P<0.05),而周末游戏时间过长对儿童青少年不良习惯的形成有显著性相关(P<0.05)。影音类视屏时间过长也与学习障碍显著相关(P<0.05)。购物类视屏时间过长,MHRSP量表性格缺陷得分显著增加(P<0.05)。阅读时间与儿童青少年的品德缺陷、行为障碍和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影响(P<0.05)。见表5。

表5 不同视屏类型MHRSP评分与不同视屏时间及类型的logistic分析

3 讨论

3.1 儿童青少年观看视屏现状

大量文献证明,视屏时间过长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社交障碍、行为障碍、自伤行为、危险行为等问题,必须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8-12]。

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13]中指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屏时间应限制在每天2 h内。本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的一周日均视屏时间为(103.62±78.22)min,工作日和周末日均视屏时长过长的检出率分别为28.11%和25.47%,低于同时期的广东省数据[14]。在受调查儿童青少年中,工作日日均视屏时间长于周末,可能是受到疫情影响导致该地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类视屏时间长,相似结果在广东省的调查中也有体现[14]。

3.2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此次调查的中小学儿童青少年存在心理行为问题比例为2.3%,低于台州市椒江区、广西玉林地区、辽宁省沈阳市小学生 8.01%~19.3%的检出水平[15-16]。其中,学习障碍、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的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5%(86人)、8.0%(73人)和4.3%(39人),高于秦皇岛市的小学生检出率(2.00%、7.33%、3.33%)[17]和哈尔滨的小学生检出率(2.46%、3.23%、3.99%)[18]。总体而言,儿童青少年普遍心理健康,各项心理障碍的阳性率相对较低[19],建议家长和校方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问题、性格塑造和情绪变化。

3.3 视屏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视屏时间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到,视屏时间≥2 h对心理健康存在较大影响,特别是对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存在较大影响。建议限制儿童青少年的视屏时长。通过观看视屏现状分析可知,儿童青少年最常接触学习类视屏,而影音类视屏是儿童青少年常用的放松休闲娱乐途径。阅读类和游戏类视屏也是儿童青少年常接触的视屏类型。影音类视屏与儿童青少年的学习障碍关联较大,可能是沉迷影视类视屏导致学习时间缩短,以及短视频等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注意力造成影响[20]。阅读类视屏对儿童青少年的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关联较大,这可能与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内容有关,建议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影视类和阅读类视屏的内容进行把关和筛选。游戏类视屏时间过长与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不良习惯的关联较大。可能是因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易受游戏中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响[20-22]。购物类视屏时间过长与儿童青少年性格缺陷的关联较大,美食类视屏时间过长与儿童青少年总体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可能是因为购物类和美食类视屏背后是儿童青少年较少与外界交流接触的情况,间接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建议家长增加儿童青少年与外界的接触机会。

此外,初次接触电子设备的年龄也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手机和智能电子手表的初次接触年龄造成的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显著。Mongharbel等[23]的研究显示,不同于电脑、电子游戏的使用,以电视为主的视屏行为与以上儿童青少年疾病出现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过度接触屏幕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互动活动的参与频率减少,但看电视这一视屏行为更有可能由孩子和家长共同进行,反而增加了相互间的互动。由此提示电子设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是以影响社交活动参与为中介的。因此,在控制儿童青少年视屏行为的同时,学校与家长也应关注并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动。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

3.4 不足之处

本研究仅以平潭县1个学校为典型样本,调查面相对集中,结果外推受到限制,有待后续扩大调查范围;样本量相对较少,可能存在偏差;可能存在非本研究调查范围内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协变量遗漏偏倚;仅得出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长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不明确,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索。

综上,视屏时间过长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不同类型视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要限制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并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视屏内容,对影视类和阅读类视屏进行筛选,减少游戏类视屏时间。加强儿童青少年与外界的接触。此外,初次接触电子设备的年龄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影响。要延迟儿童青少年接触电子设备的年龄。

猜你喜欢
视屏过长电子设备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有机硅灌封材料对计控电子设备的保护应用
某型机载敏感电子设备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关于医疗器械视屏作业者职业病防控的思考
湖南省普通高校成功举办“书香战疫”视屏打卡暨“抗疫”知识竞赛活动
包皮过长早“环切”
高中生视屏时间与BMI、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黄陂区第三高级中学的调查
包皮过长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儿童体质指数与父母限制视频行为有关
BIT技术在星载电子设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