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研究

2022-11-16 23:26文杜山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拍摄创作

文杜山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拍摄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其创作和拍摄细节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群体的主观感受,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在一部纪录片作品当中,作品本身会记录多个方面的内容,将其中涉及到的情感和细节元素融入纪录片主题当中,揭示人物心理,凸显事物特性,其深刻的意义和现场感,能够让纪录片呈现真实性的一面,用更加全局的视野和把控方式对客体进行准确描述。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组成

叙事结构

从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角度来看,人们的观感和叙事结构设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一个好的叙事结构安排对于纪录片的拍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能会让观众对纪录片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同时还能让文本信息更加生动精确传达节目的意图所在。相反,凌乱的叙事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观感,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文本结构的理解和感知。纪录片在追求真实性的基础上,要强化叙事结构,进行故事化处理,吸引观众增强节目本身的感染力,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他们本身喜欢那些故事性的内容,所以故事的情节发展会推动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是承载纪录片思想和情感的主要载体,大量的真实素材不仅能充实影片本身,同时还能形成更加完整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中的故事会根据人物或事件的不同特征来选出一段具有因果关系的内容,然后通过剪辑和组合的方式放大因果关系,形成故事线。虽然事件本身有大有小,但大的事件当中往往包含某些小的事件,许多小的事件也可以产生一个大的事件结果。电视纪录片在创作时往往会追求纪录片的故事化,要求围绕人物或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因果关系,形成完整的事件发展,以一个单线索的线性结构来达到创作目的,这一点在某些人物纪录片当中体现得更加突出,很多纪录片会用主人公一生中的时间线作为影片的叙述特征,而不是按照某些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讲述。可以有效强调某些事件的产生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让纪录片更加深入人心。

情节内容

情节内容直接关系到纪录片中的人物设定和叙事过程,在纪录片中的人物本身具有故事发展和叙事内容存在,所以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让情节表现更加具体,会在情节当中加入一些戏剧性或突发性元素支撑整个叙事过程,此时再融入追踪式拍摄手法,就可以更加完整地记录事件的阶段性特征,突出一个叙事情节的要求。对于创作者而言,需要把控情节的关键节点,让观众能够介入到整个故事当中,这正是很多纪录片设置悬念的原因,因为人们会希望了解到悬念背后的发展要素,了解戏剧性背后的真实场景,正因如此,纪录片才具有可观性,才能提升影片质量。在一些长时间的拍摄过程当中,制作者也会介入到目标人群的生活中,对事件发展进行实时性把控,尤其是对情节关键节点进行梳理,让观众领会到表达的主题和人物性格之间的联系。

2016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生计划委员会联合策划拍摄的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就以医院作为拍摄场景,聚焦医患双方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抉择,展现了真实的人间世态。其中的第四集《告别》描绘的就是上海某个临终关怀病区所发生的故事。临终关怀病区的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已经无法逆转,他们选择在这里走完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程。在临终关怀背后,本质上是从生到死的轮回。节目创作团队通过对临终关怀病区日常生活的呈现,以及与某些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让人们开始意识到死亡这一无法回避的话题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死亡,但每个生命都可以有尊严地进行谢幕。虽然医学的不断发展让很多疾病被治愈,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有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难题,让很多患者与我们告别。

在医院能够看到真实的人性,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和人生的无奈。为了让整个纪录片具有情感张力,导演会通过一定情节设定把观众引向他们所感兴趣的方向,利用一定的悬念来挖掘纪录片的情节特征。在整部作品当中直接表现出很多患者和医疗团队之间的冲突,这种追踪拍摄手法能够让观众清楚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不仅让冲突的内容和展开形式具有独特性,同时还能构成鲜明的人物关系,全方位表现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群所产生的矛盾冲突。综合来看,对于情节化内容的讨论,还应该围绕场景和段落的本质关系,在每一个情节段落当中安排具有起伏和节奏的情感内容,最终以完整的故事线来达到叙事任务的说明要求。

细节组成

纪录片在拍摄阶段,本身会因为各种现实因素影响到情节的推进,甚至会直接因出现不可抗力因素而暂停。例如前文提到的医疗纪录片当中就出现了某些患者由于病情恶化去世,导致无法对患者进行取材的情况。对此为了突出纪录片当中的核心要素,就需要对纪录片中的某些细节进行详细描绘,这些细节对应的是人物性格、社会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对应纪录片和生活之间的真实性联系,让叙事结构和叙事情节对应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优秀的细节会成为整部影片的记忆点,在拍摄过程当中创作团队会长时间跟踪和针对性地完成拍摄,对某些细节进行重新规划,其中语言就是拍摄环节最为真实和直观的元素。

《幼儿园》纪录片当中记录了很多孩子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的真实状态,包括第一次在幼儿园吃饭、第一次睡午觉等等,很多幼儿会表现出嚎啕大哭的行动状态,这些往往能够让观众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因为很多观众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也是类似的状态,孩子进入幼儿园时的表情和动作正是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对应的是幼儿的情感变化。在长时间的跟踪拍摄当中所捕捉到的幼儿细节,能够塑造出更加丰满的幼儿园人物形象,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也会以各类技术手段来进行剪辑。但剪辑过程当中本身会遵循原生原放要求,尤其是在语言方面和对白方面会直接抓取原声和环境声进行展示,从而将纪录片当中的细节一一剖析,让内容能服务于观众群体。

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技巧

深入拍摄对象,完成细节剖析

电视纪录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理解为拍摄者和拍摄对象共同创造的艺术作品,任何一方都不会刻意隐瞒在信息交流过程当中的状态。在现实当中,有些拍摄对象会因为自我隐私的保护权,而对摄像过程有一定的警惕性,但就是因为这种警惕性的存在,才能真实体现出现实生活的人群特征,让电视纪录片更加客观地记录人们的不同状态。以人物纪录片为例,拍摄团队在进行拍摄时会与拍摄对象长期相处,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最后成为彼此信赖的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拍摄对象也会逐渐放下心理负担,然后和拍摄团队进行交流和沟通。《生门》等摄制团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进行了两年时间的蹲守并拍摄了超过500个小时的素材信息,整个摄制团队和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度过了不同的假期,也见证了医护工作当中的酸甜苦辣。拍摄前期,医患人员对于镜头的刻意回避顯而易见,但到后期医护人员可以完全忽略镜头的存在,在镜头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甚至会将自己在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和不满直接在镜头面前进行描述。

在深入拍摄对象时,需要聚焦的是拍摄对象的某些细节动作和习惯性动作,因为这些内容是他们在长时间与环境进行交流沟通后产生的一种行为特征。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指导之下,对于人物的习惯性动作本身并不需要进行过度描述,只需要在细微之处体现即可。例如,《生命里》这部纪录片只有三集,标题分别为记得、陪伴、心愿,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关于生命最后时刻那些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们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些人有的已经超过八十岁,有的才三四十岁,死亡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在为数不多的时光当中如何告别世界,并且让自己豁达死去是这些患者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拍摄团队对诸多患者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描述,患者习惯性动作的背后,往往充斥着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和那些具有生命力的细节,这些细节对应的就是人物的生活环境。即便是生活当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物件和所描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能成为电视纪录片的故事载体,这些载体正是影视语言符号。拍摄团队虽然会刻意关注拍摄对象所处的生活环境,并且从中了解到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特征,但更多的是利用拍摄对象身上所呈现出的细节元素,升华作品的主题,从而融入对拍摄对象生活环境的关注度,让电视纪录片能够把控那些转瞬即逝的内容,在作品的后续表达方面更加充实、具体,不仅突出人物特征,更突出纪录片背后的文化情感特征。

叙事表达与节奏推进

电视纪录片本身是创作者对于客观现实生活的筛选和展现过程,所以筛选其中的情节和叙事内容,能够有效突出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现场感,烘托出作品本身的价值。Argus Film制作的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以某个山村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度过76年婚姻生活的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纪录片的导演利用了15个月的时间拍摄了这对夫妇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细节和事件,这些事件只是他们平凡的生活,是镜头前最为真挚的情感表达。导演并没有关注这对老夫妇过去的时光,而只是用韩国电影传统的拍摄手法,呈现出琐碎甚至看似无聊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有一段老人的儿女由于父母患病而互相吵架的镜头,这些内容同样被导演记录了下来,并且成为故事节奏推进的关键要素。纪录片并不是童话故事,纪录片的叙事表达能够让观众重回现实,所以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当中,需要将细节贯穿于核心人物和核心事件的展现,确定不同事件的主次关系,做好详略得当的规划。总而言之,各类元素的应用需要配合纪录片整体的叙事要求,做好节奏填充,借助受众群体的感悟来共同完成情感表达,必要时借助细节来呈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然后和观众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

视听语言和拍摄技巧的融入

视听语言和拍摄技巧密不可分,纪录片的拍摄成功价值取决于制作者的美学认知,所以在拍摄技巧的应用方面,整个纪录片的总导演需要具有全局观,积极投身在创作环节的每个细节当中。为了尽量不影响对纪录片拍摄对象的干扰,原则上应采取追踪式拍摄方法,记录真实的信息并展现给观众,必要时对镜头进行取舍强调真实而主动的参与。追踪拍摄过程能够对场景进行完整记录,尤其是对被拍摄者的生活展开阶段|生记录,让整个故事情节具有起承转合,更好地体现出叙事过程的变化。当然,这并不代表视听语言和拍摄技巧可以过分融入,因为在纪录片当中大量的采访往往会使得纪录片缺乏真情实感和人物塑造特征。正因如此,大部分纪录片导演才不过分关注拍摄所花费的周期,原因在于长期的拍摄环节必然会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是刻画人物性格最为有利的载体,也是突出纪录片深层次内涵的要点所在。综合来看,影视艺术语言和拍摄技巧的加入是必要的,而有声语言在拍摄环节中可以起到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完整交代出故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起到旁白叙事的作用。例如进行瞬间抓拍抢拍或利用长镜头拍摄都是拍摄技巧之一,目的在于捕捉生活当中的突发性元素,这些被捕捉到的细节更加自然,不会具备人为的刻意性,从而隐瞒一些关键要素,影响到受众群体的观感和认同感。

我国电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以及各类节目和栏目纷纷出现,综合考虑到了每个层次主体的差别化信息需求,但是从纪录片的本质要求来看,需要对纪录片的内容进行全方位规划。因为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纪录片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往往隐藏在更深的层次当中,等待着创作团队进行发掘。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记录片在拍摄环节所采用的创作手法和拍摄技巧,目的在于给今后的創作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让更多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承的电视纪录片作品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拍摄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