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适老”趋势下“安全护老”方案*

2022-11-17 15:2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杨照赵洁孙浩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网民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杨照 赵洁 孙浩

在国家大力推进智能技术适老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智能产品。但是老年人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导致其容易遭受到网络侵害,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积极老龄化理念。文章从社会背景和研究意义、互联网安全形势、老年人信息安全素养现状和老年人信息安全素养提升方案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力求为信息时代的老年群体保驾护航。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智能技术适老”是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内容,在2021年3月结束的两会期间“智能技术适老化”提案多次被提议。在这种背景下,老年人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急需引起高度重视。老年人接受新技术比较慢、鉴别能力比较弱,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世界的同时,引导老年人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提高老年人网络安全素养和防范能力,不掉进网络黑手的陷阱,就成为了“智能技术适老化”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1 社会背景和研究意义

1.1 社会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四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得益于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持续推进,老年群体连网、上网、用网的需求活力进一步激发。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1]。老年网民的数量逐年上升,意味着老年网民群体已经变成了网民群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老年人却一直是网络生活中的弱势群体。2021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央视披露了“手机清理软件黑手一步步将老人推向诈骗深渊”的内幕。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诱导老年人下载所谓的“清理软件”App,将老年人手机上的信息悄悄窃取,并且给这些老年人打上了“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一些劣质的甚至带有欺骗诈骗性质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的推送给老年人的手机上,导致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轻则导致财产损失,重则还会给老人身心健康造成重大伤害。个人的隐私信息是我们人权基本组成内容的一部分,如果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中肆意泛滥,人民将会生活在一个没有界限感和安全感的社会环境中,显然这对我们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

1.2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将积极老龄化纳入了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如十三五规划、十八大和十九大均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保护老年人群体避免遭受恶意网络侵害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化”的有效保障。同时,能保护并帮助老年人群体在网络世界中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增加老年群体的网络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现在的社会发展来说,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对于我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也是未来信息化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后,由于国内几乎很少有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老年人网络安全素养的问题,笔者希望此次的研究内容能够给其他的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互联网安全形势

2.1 移动App数据安全现状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了移动互联网主要的应用载体,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数据安全和非法入侵等问题也在困扰着人们[3]。我国各个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开展了各项App数据安全管理的专项行动,打击了不少侵犯隐私信息的活动。但是因为电信诈骗、网络钓鱼等违法犯罪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准确的进行追踪溯源,所以当前移动App数据安全形式仍旧不容乐观。即当前我国在移动App数据安全管理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实际上用户真正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真正的做到保护用户个人隐私信息,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和组织在App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

2.2 网民忽视非经济性损失的网络安全问题

在互联网大趋势之下,我国的互联网用户的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犯罪的发生,这是因为虽然互联网用户人数增加了,但我们国家网民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并没有相应的得到有效的提升,网民的安全意识还是相对来讲比较淡薄。

从意识层面来看,超过半数的用户并不认为手机信息安全事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其原因在于,我国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4]。

(1)大多数网民平时遇到是骚扰类的信息事件,这些信息一般不会对工作或者生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会习以为常,认为只是骚扰信息,骚扰电话而已,无关紧要。这类网民因为这些骚扰类的事件并未让自己的遭受到经济上的损失,所以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持有漠视的态度,殊不知,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当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确实淡薄。

(2)小部分网民因为网络安全意识淡薄遭受到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这个时候才会提起对此提起重视,走司法途径寻求维护自身利益,希望追回自身经济上的损失。

2.3 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忽视

我国有关信息安全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在知网查询“信息安全素养”一词也只能搜索到43篇相关文章。同时国内对信息安全素养重要性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信息安全问题的讲座还是在大学,能系统的了解到信息安全知识的也只是一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而且对于如何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普及和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以及探索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培训模式,任重且道远。

而且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学习、通过实践来积累相关的经验以及增强自身的判断理解,网络安全意识

形成的过程是网络中个体慢慢形成的一个变得理智的过程,需要实践的积累和时间的沉淀。

3 老年人信息安全素养现状

3.1 老年人弱意识的“隐私泄露”

老年人在网络世界中一般自己会定义自己的隐私内容,他们认为只要我不泄露自己定义的隐私内容,那么我的隐私信息就是安全的,殊不知,一些不法应用正在悄悄获取一些定义之外的隐私信息。正是因为老年人这种比较朴素的想法,往往会导致弱意识的“隐私泄露”。而个人隐私的泄露往往会招致非法的恶意攻击或者是诈骗行为的发生,一些非法组织收集和分析用户泄露的隐私数据,并将其贩卖给其他的组织来进行牟利,这种现象可谓是十分普遍而又让人感动束手无策。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赛道上,用户的数据就是利益得以创造的来源,在网络的灰色地带,一些不法平台将这些数据收集打包,出售给其他的有所图谋的群体。隐私数据的泄露通常会对个人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一个国家的大量公民隐私数据的泄露,那么对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将会产生很大的威胁。

3.2 手机安全防护软件使用率低

谈到了安全防护软件,就不得不提手机病毒。手机病毒是以手机为感染对象,通过手机通信为载体进行传播,用户感染后通常会造成手机死机、SIM卡烧毁、恶意扣费、用户资料外泄以及资料删除等损失恶意程序[5]。可见手机病毒的危害十分严重,而手机安全防护软件,顾名思义就是保护我们手机和手机上的信息的应用软件,此类软件一般都会有病毒查杀、垃圾清理以及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拦截等功能,对操作移动设备还不太熟悉的网民可以提供很大力度的安全保障。

但是老年人对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却了解甚少,很多老年人网民就算有手机自带的查杀软件、手机管家等,也没有启用这些应用。小部分老年网民了解并使用安全防护软件,但仅仅限于普通的“垃圾清理”,对于深层次的内存清理和病毒的查杀知之甚少。而手机安全防护软件使用率低,更容易使老年人网民的手机遭到病毒的袭击,掉入网络陷阱的可能性从而大大增加。

3.3 失实信息鉴定能力不足

网络是现实生活投射在网络中的虚拟世界,网络中人员复杂就同一事情各有发声,网络资讯真假难辨[6]。因为老年人网民接触网络的时间普遍较晚,导致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较弱。而且老年人一般喜欢给自己身边的朋友亲人转发一些实时的消息或者视频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都是标题或者封面的图片博人眼球,但是点进去之后就会发现基本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容的重复,亦或是一些过时的新闻或者根本就是虚假的新闻,但是老年人却总是很容易对这些内容信以为真,殊不知这类内容正是病毒等恶意代码的常见宿主。

4 老年人信息安全素养提升方案

4.1 知法懂法、与时俱进

网络信息安全与个人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息息相关,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手段来规范和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7]。《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1日开始实施。此部法律是中国网络信息安全的主干法律,赋予了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一个大致的方向。2021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对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等,同时其中还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了定义——“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可以说,法律保护这些“敏感个人信息”不受侵犯。

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需要法律来约束,这对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的老年人网民来说是一件好事。老年群体要知法、懂法,以法律法规为道德和行为准绳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

4.2 增强意识、学习技能

大部分老年人在高度网络信息化的今天是孤独的。他们在运用智能设备和技术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总是会想到自己的子女,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子女又不经常陪伴在老人身边,这时候老人的孤独感会上升成为无助感,这种依赖子女的“容错机制”就变得有些束手无策。因此建议街道、社区、银行、派出所等机构定期开展培训和帮扶活动,进行一些网络诈骗案例、信息安全技能的培训和讲座,向老年人传播网络安全的知识,或者在社区街道两旁悬挂和增强网络安全素养有关的警示标语。还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帮助老年人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手把手的帮助老年人学会安全用网技能,近距离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4.3 社会参与、数字反哺

数字反哺是文化反哺在数字化社会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青年一代对年长一代在新媒体技能、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反哺现象[8]。在家庭生活中,青年一代和老年一代在数字技术应用和理解能力上有很大差距,导致了代际之间在互联网互动中产生了明显的代沟——“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问题是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主要问题,因为年龄原因,老年人的学习能力远不如青年一代,通过数字反哺来帮助年长一代进行智能技术方面的学习,不仅仅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平等协商,缩小代际之间的差距,增强亲子之间的交流,最主要的方面,数字反哺对老年人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重要性,在积极老龄化的过程中,数字反哺可以缓解数字鸿沟带给社会的压力,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快更好的融入这个网络的时代,并且最大程度保证老年人在网络世界中不受侵害。

5 总结

针对老年人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问题,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或者一些其他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的人群提高信息安全素养,从而降低老年人遭到网络或者电信诈骗亦或是精准诈骗等问题的比例。提升老年人信息安全素养的过程是动态的和发展的,总是会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这个过程必定可以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网络社会生活。

总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而且在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更改的趋势下,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这个趋势,让我们的祖辈父辈安全、放心地用好网络更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引用

[1] 武晓莉.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N].中国消费者报,2022-03-03(003).

[2] 谢秋山,岳婷.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9,37(4):10-16.

[3] 甄珍.移动互联网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20-21.

[4] 闫毅真.中老年人互联网安全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5] 梁倩,吕昌云.浅析安卓系统手机病毒及其预防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9):67+69.

[6] 赵旭华.基于上网行为大数据的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提升研究[J].网络空间安全,2020,11(7):141-144.

[7] 顾意.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8] 陈晓林.数字反哺价值意蕴、互动机理和实践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0):162-164.

猜你喜欢
网民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