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历史成就和新时代要求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探析*

2022-11-17 16:41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1]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坚定理想信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应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百年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2]我们党的历史既是领导社会革命的历史,也是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还是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的历史。百年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历史成就

第一,确立并发展了一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百年来,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确立并逐渐发展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也是百年来我们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正是因为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克服各种错误倾向,不断形成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开辟中国人民救国、建国、兴国的正确道路。

第二,创立并发展了一系列指导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在见证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并比较各种“主义”真伪之后,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把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化,脚踏实地,与时俱进,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破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使命和时代命题,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用实践成就和理论伟力,向国人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第三,通过理论武装锻造了具有9 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的先进性党组织。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创新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群众,是我们党能够攻坚克难的强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从民族救亡图存运动中诞生的,既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始终保持并发扬党的先进性,激励并鼓舞全党同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理论武装是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有9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锻造成“一块整钢”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四,通过正面教育广泛团结人民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团结全党与争取群众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的。思想理论建设不仅要为国家发展举旗定向,为社会发展阶段提供合理化解释,还要为动员整合全国各族人民提供精神力量,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百年来,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最新实践。一方面,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采取正面教育为主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明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网络治理成效明显,国内社会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社会思潮中模糊、有害的因素不断受到批判,在激浊扬清的过程中主流理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我们党不断通过重要创新理论“党指挥枪”“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以人为本”“人民就是江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教育群众、争取群众,这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教育取得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效果。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实现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教学相长。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中国从一盘散沙的传统小农社会成为团结奋斗、拧成一股绳的大国、强国。

第五,形成并发展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推进思想理论建设工作的制度体系。我们党向来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也重视思想理论工作相关的制度建设。百年来,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思想理论建设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大批涉及党的宣传工作、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与条线的规则、条例、办法和意见。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使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也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宝贵经验

习近平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2]如果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思想理论建设的伟大成就放在历史长河中与国际视野下来审视和总结,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宝贵经验,其中最为根本的是以下四方面。

第一,始终坚持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的重要地位。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思想理论建设的第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举旗定向,指导思想是党的旗帜,是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关键。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3](p.1094)“必须唤起全党的注意,进一步认真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各级党委必须真正做到把思想领导当作自己领导的首要职责。”[4](p.6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坚持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5](p.49)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全部事业的灵魂,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已经证明,思想理论建设的好坏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和影响党建工作全局的关键一环。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只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毫不动摇地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承担的重大使命和任务举旗定向,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思想理论建设的第二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守正创新。“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正”,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中国发展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性”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大业的具体实践,“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之“新”,再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历史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实际相结合最好最多的时期,一定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最多最好也最快的时期。我们党正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实践,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继续坚持这条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会实现新的飞跃。

第三,始终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把党建事业的发展同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理论创新。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思想理论建设的第三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与时俱进。应党的中心工作之需,答时代之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使思想理论跟上时代步伐。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时代问题导向,接续推进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历史一再证明,最能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时候,一定是我们党坚持正确思想路线最好的时候,也一定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顺利的时候。

第四,始终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四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知行合一,同步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一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历史进程,只不过各有侧重。其中,“大众化”是“三化”中的根本落脚点,无论是“中国化”还是“时代化”,都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依靠大众化来贯彻落实、付诸实践和发挥作用。历史一再证明,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得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推进得好,思想理论建设也相应推进得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等一系列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等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理论武装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思想理论界整体状况发生很大转变,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也与我们党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分不开。

二、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时代挑战

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1]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两个大局”交织叠加所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也面临一些新挑战。

第一,思想要跟上时代变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持续推进,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一张卷子,是我们党全面谋划和推进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出发点,蕴藏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时刻胸怀“两个大局”,一方面持续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使思想和行动同时告别“过去时”、适应新时代,另一方面坚持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确保在根本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提出了不少新理念新战略新概括,但也有些人对于思想路线的理解还有分歧,党中央提出的新提法不时会被曲解为“左转”或“右转”的信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说到底是因为大家对思想路线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清晰深刻,因此必须时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待更深入的学理阐释。

在百年奋斗史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伟大功业,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截然不同,具有以人民为中心、人口规模巨大、追求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特征和价值追求。但同时我们应清醒看到,西方主流思想界对此并不认同,他们更习惯从自身的特殊价值和制度模式出发看待中国,更喜欢用“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来曲解中国、用“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修昔底德陷阱”来中伤中国,有意无意地歪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思想理论界迫切需要构建起一套真正能够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知识体系,对我国百年来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

时至今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在实践上已改写了世界现代化路径版图,但理论阐释还没有彻底摆脱学徒状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章著述多是跟在西方理论后面亦步亦趋,充斥着西方的现代化概念、范畴、模式、标准。这些本是源于西方现代化道路和实践的学术产物,现在却被直接拿来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结果陷入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的境地,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大历史观,面对中国实际,尽快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生产机制,做到“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

第三,理论研究要跟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登高望远、科学把握“两个大局”的基本依据。当前,以“三十讲”、“纲要”、《习近平论治国理政》(三卷)为代表,学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党内党外都出现了比以往更加强烈的需求。对此,专家普遍认为,我国思想理论工作者亟须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做出回应,例如,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谱系中的历史定位,如何多学科、多维度地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作出的原创性贡献,等等。

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已经发表了大量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成果,但高水平成果不多。一些文章著述讲“一脉相承”有余,而讲“与时俱进”不足;一些文章著述满足于讲故事、举例子、贴标签,说理不够透彻;一些文章著述流于概念堆砌,往往简单重复领导人的话,实际上却难以入脑入心。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尽快跟上党的创新理论步伐,改变一些场合简单用宣传话语替代学术话语的现状。

第四,国际传播要增强中国话语支撑。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出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故事对内已经能产生更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世界也比过去更渴望听到中国声音。但要看到,我们党和国家在世界上的形象仍是“他塑”超过“自塑”,在国际上受到评价仍是质疑多于赞美。在这种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思想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

然而,目前思想理论建设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学理支撑的能力还不强。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思考的精品力作还不多,甚至不时有支持民粹主义的声音出现;有些文章著述把“讲好中国故事”变成“讲中国好故事”,把发出中国声音简化为自我宣传、对外灌输,难以引发国内国外各界共鸣;简单挪用西方舶来品和刻意标新立异的问题仍然存在,离打造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还有不小距离;议题设置水平不高,能够切中问题要害、产生一槌定音效果的议题数量不多,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摆脱我国思想理论界在国际上声音仍然不大,“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

第五,聚集“五路大军”“四大平台”力量,进一步整合思想理论战线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五路大军”既有人才积累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在内的“四大平台”,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人才和组织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五路大军”“四大平台”迫切需要发挥自身应有功能,通力合作,破解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当前思想理论战线的各支队伍虽然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高校一般挂牌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未能完全实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初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较为强势,不够扎实全面,长久发展的后劲不足;各大“中心”存在成果购买等形式运转的现象,协同和整合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打通壁垒、合理布局、完善机制,建设一支具有更强号召力、战斗力的思想理论战线队伍。

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的“三个”坚持与五个“打通”

(一)三个“坚持”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刻认识“两个大局”复杂形势,沉着应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建设的创新举措和制度安排,建议以三个“坚持”作为当下思想理论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双向赋能。党的十八大以前,思想理论建设一般置于党的建设的首位。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作出全新部署,将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定位为“根本性建设”,将思想理论建设定位为“基础性建设”,这绝不意味着思想理论建设不重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思想理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思想理论建设和政治建设密不可分,应坚持双向赋能,形成合力。

第二,坚持“三史合一”。应当把建党百年社会革命史、自我革命史与理论创新史统一起来加以整体把握。我们党的历史既是领导社会革命的历史,也是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还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及在斗争中形成的自我纠错能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确立反过来也有效促进了我们党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还有学者认为,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汇通融合实际上就是坚持“三史合一”,坚持复合叙事。

第三,坚持辩证思维。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仍然面临党的自身建设包括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考验和风险,因此需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出发,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首先,要充分肯定我们党百年辉煌的成就,继续发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从中获得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其次,特别需要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曲折和艰辛历程出发,分析得失原因,吸取教训。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

(二)五个“打通”

习近平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6](p.67)针对当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提出五个“打通”,即打通前后、打通一多、打通上下、打通内外、打通学科。

第一,打通前后:实现兼容贯通和系统整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理论成果的贯通和整合,要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实现“四基本”系列教材(《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所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部历史的反思与整合。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既有成果的兼容贯通,将不同时期的“理论系列”进一步升华为“理论系统”。三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十年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念、内涵、理论体系进行新概括和提升。四是立足新征程,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概括和新表述。

第二,打通一多: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性。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性。首先,既要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又要研究当前金融资本主义的新趋势、后冷战时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话语以及多元多样的治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其次,认真总结世界各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历史经验和成败得失。再次,积极探索在合作和对抗之外社会主义制衡甚至驾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最后,组织力量研究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生性逻辑,积极探索党作为先进性组织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改造的规律性认识。

第三,打通上下:实现理论生产有效供给。理论工作者要跳脱“对表”“事后诸葛亮”的固有定势,争做“前锋”。首先,建立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分工合作机制,通过顶层设计打破宣传系统、高校、社科机构之间的壁垒,明确各系统分工,推进各系统间的合作。其次,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重视对知识生产、理论创新机制本身的研究,提升思想理论的生产和建构能力。再次,由中宣部牵头,完善打通上下的信息沟通渠道和灵活多样的成果报送形式。最后,在政策上把握“收”与“放”的弹性,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提高学者从事理论研究和理论阐释的积极性。

第四,打通内外:实现理论传播全方位统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工作重在对内,内外有别,但也要做好内外统筹协调,下好一盘棋。首先,以党史学习、人格示范和党规党纪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明确先进性标准。比如,以开展重大节庆纪念活动来广泛动员、团结人民群众。其次,从凝练传播内容、讲究传播方法、实现传播效果三个环节出发,内外融通,分众传播,切实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内外有别,国际传播过程中应审慎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致力于构建正义话语体系、历史话语体系、效能话语体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避免落入西方话语体系陷阱。

第五,打通学科:实现人才队伍跨领域协作。思想理论建设工作要学习自然科学领域多学科协同攻关的经验和做法。首先,破除思想理论建设工作只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事的狭隘观念,深入推进“五路大军”多学科协同攻关,完善新型智库评价机制和绩效管理办法,增加跨学科协作项目及其有效成果的权重。其次,加快解决当前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整体推进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督促各地具体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再次,在落实高校马院师生比、思政课教师津贴、增加全国“习中心”数量等已有措施基础上,跟踪观察各项措施实际效果,注意听取不同学科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为思想理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避免出现有话讲不出甚至集体失语的现象。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HIP –HOP AGANDA?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