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疮痂病防治方法

2022-11-17 18:49陈洪福
农业知识 2022年5期
关键词:病斑粉剂药剂

陈洪福

疮痂病是辣椒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病率一般在20%~30%,重灾区发病率高达100%,造成辣椒植株叶片和花果过早脱落,直至全株死亡,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使农民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及危害

疮痂病又名斑点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辣椒和番茄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遭受这种细菌的侵害,主要症状表现在叶片、茎蔓和果实。

(一)幼苗期病害症状

自辣椒育苗后期开始,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致病细菌开始侵害,初起下部叶片出现银白色水浸状小病斑,后逐渐变为暗色凹陷病斑,如果防治不及时、措施不到位,就会造成幼苗期叶片纷纷掉落。重病植株下部叶片全部掉光,仅留下苗尖。

(二)成株期病害症状

辣椒开花盛期发病,主要症状表现在叶片上有很多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颜色由深褐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边缘颜色深,叶面稍内陷,背面稍隆起,水泡状,中部较边缘颜色略淡,病斑有时有轮纹。天气不同,病斑的形状会有差异。在持续晴朗的天气,病斑的边缘隆起呈疮痂状,直径0.2~1.2mm;在阴天或暴雨过后的天气,病斑少而大。病斑沿叶脉侵害造成叶片畸形,边缘叶尖常变为深褐色,然后脱落。茎部遭受侵害后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的条斑或斑块,逐渐扩展相互连接,暗褐色,木栓化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遭受侵害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稍隆起的疮痂斑,直径约0.5cm,黑色或墨绿色,边缘隆起有裂口,表面粗糙,引起辣椒果实腐烂,环境潮湿会有菌脓溢出,可随着浇水或农事操作(整枝打杈或农机具耕作)留下的伤口传播蔓延。

二、发病规律。

引起疮痂病的病原细菌能够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也能随着病残体在田间越冬,遇到适宜的条件开始繁殖。每年7~8月份,当气温在27~30℃时,最适宜该病原细菌繁殖,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容易引发病害,尤其暴风雨过后,伤口增加,雨后天晴极易流行。初起病菌是从叶片气孔或伤口处侵入,在细胞间繁殖,潜伏3~5天开始发病,主要症状表现在表皮组织增厚形成疮痂状。在潮湿的环境中,病斑上的灰白色菌脓会随风雨或昆虫近距离传播蔓延,带菌种子可远距离传播。辣椒因品种不同而抗病性差异较大,甜椒和粗牛角形的辣椒发生疮痂病的危害最重。如果辣椒田间管理工作中氮肥用量过多或磷钾肥不足也会引发疮痂病,辣椒植株过密通透性差,不利于生长发育,更容易引发疮痂病。

三、防治方法

长势良好的辣椒因高温高湿而感染了细菌,会很快传播蔓延。辣椒疮痂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整个田间的辣椒植株就会相继染病,以致辣椒减产甚至绝产,给农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辣椒疮痂病可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一)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

实行轮作,与非茄科类蔬菜轮作2~3年,露地栽培的辣椒可与葱、蒜、大豆实行轮作倒茬,最好选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移栽前浇足底水和底肥,地表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彻底杀灭土壤中的致病菌,为移栽幼苗打好基础。

2.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在无病新土进行育苗,避免种子带病菌。先将种子用冷水浸泡2~3个小时,然后再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捞起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或用5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种子出苗后加强肥水管理,适期进行定植,高畦种植,合理密植,避免积水,促进幼苗生根,移栽后可喷施新高脂膜让水分不蒸发,缩短缓苗期,促进辣椒茁壮成长。

3.加强田间管理

辣椒根系表浅、弱,很容易受干旱影响,导致土壤盐分过量,降低抗逆性。因此,干旱情况下,可以盖一层通透性好的稻草或灌木枝叶,以防止水分蒸发。要及时深翻土壤,松土、浇水和追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病力。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尽量安排在早上或晚上浇水施肥,不让晒得滚烫的土壤浇水后灼伤根系。肥水不能沾在枝叶上,肥料要淡施。同时,辣椒生长期可以喷施辣椒壮蒂灵提高授粉质量,促进果蒂增粗,防止落叶、落花和落果,使辣椒着色早,辣味香浓。

要做好田间通风,增加植株间的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和空气的湿度,防止叶片和果面结露,也可在行间铺设稻壳或碎秸秆吸湿,不给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及时清理田园,对辣椒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清除枯枝落叶及病残体,将其带出辣椒田并集中销毁,减少田间菌源。及时喷洒杀菌剂,避免病原菌从伤口处侵入并传播。农户在种植时,不要定植过密,防止植株间因相互摩擦引起物理伤害而让病原菌有机可乘。

(二)化学药剂防治

为有效防治辣椒疮痂病,在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的基础上,还要积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疮痂病的特效药有波尔多液、枯草芽孢杆菌、氧氯化铜、溃疡疮痂净、百菌清、退菌特、托布津等。发病前,可用30%氧氯化铜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后,可采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用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噻菌酮悬浮剂10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300倍液,或20%喹菌酮水剂1000倍液,对水喷雾,根据病情隔5~7天喷1次,严重的连喷2~3次。

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1∶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200mg/kg新植霉素,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杀菌剂防治。

用春雷王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铜等药剂喷施叶面,或每亩用枯草芽孢杆菌(100亿/g)1kg进行冲施,根据病情,连续防治2~3次。

猜你喜欢
病斑粉剂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