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高考文言文试题考查特点看备考策略

2022-11-17 08:59高文艺张红艳
考试与招生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乙卷实词文言

□高文艺 张红艳 黄 雷

一 、命题变化与趋势

(一)选材—记事与说理结合

2021年高考试题在文言文选材方面打破了以往人物传记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新高考Ⅰ卷、Ⅱ卷,全国甲卷、乙卷皆选自《资治通鉴》,体裁都为纪事本末体。

2021年全国乙卷文言文纪事本末体选段中有大量说理,于“诈冒之事”中有戴胄据理力争,于“裴仁轨私役门夫”事件中有李乾祐力谏,文末为魏征与唐太宗“君臣论狱”,乃大段说理。这套试卷文言文选择题的第3题就在此处设错,考查对文中相关说理内容的理解。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也有在记事中加入大量说理的特点。开篇君臣议论“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其后有张玄素之于“政道”的大段议论以及裴矩为受赇者进行的诤谏,篇末更有“臣光曰”大段的史论文字。整篇文言文选段共642字,其中最后一段的史论为75字。这套试卷的第14题就此段史论进行了重点考查。

这种记事与说理相结合的特点在2022年新高考文言文试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先看下表。

表1 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变化

通观202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全国甲卷的选文中有陈轸的说理,全国乙卷的选文则是纯粹的议论文,全国新高考Ⅰ卷的选文中有孟尝君对燕、赵两国君主的说辞。并且2021年与2022年全国Ⅰ卷在设题上还有一个共同特点:第12题考查的都是文中的记事内容,第14题考查的都是文中的说理内容。

除此之外,2022年新高考文言文选材不再局限于以往史传文和2021年的纪事本末体文章,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史笔记四大体例,呈现出文体多样化的趋势。文体的多样,也使记事与说理相结合的特点更鲜明。

(二)题型—课内迁移,突出实词

2022年文言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仍采用客观、主观题搭配的方式。全国甲卷与乙卷保持了近年来三客观、一主观的题型设置;全国新高考Ⅰ卷、Ⅱ卷,保持了三客观、两主观的题型设置。

数学益智游戏,能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益智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进一步推动数学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作为“学科拓展类”的重要分支,与“艺体特长类”“实践活动类”等共同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因此,学校和相关数学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构建了“数学益智游戏”校本课程,使之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创建课程如烹饪,细节很重要。

2022年新高考文言文试题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第1 1题。此题之前为古代文化常识题,侧重课外,例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11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答案:C项。

四个选项都因文设题,A、B、D选项于课内外文言阅读中虽有积累,但未涉及课内外词语对比,正确选项则设置在考查课外文化常识的C选项。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此题则加入了与课内词语的对比考查: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答案:C项。

此题中的C选项直接将选段中的“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蔽”进行课内外词语对比,且答案也设置在此选项。其他选项虽未直接进行课内外词语对比,但于课内所学亦可以找到明确依据:A选项“寡人”一词于统编版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中出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选项“乘”一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出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只有D选项“国门”是结合文本理解的古今异义考查。由此可见,2022年文言文阅读11题由以往因文设题、侧重课外,向课内外词语对比考查转变。

这一变化特点在2022年其他文言文试题中也有体现,可看下表。

表2 2022年高考文言文题型变化—第11题

通观2022年高考文言文11题,全国乙卷四个选项皆进行了课内外词语对比,全国甲卷三个选项进行课内外词语对比,全国新高考Ⅰ卷将答案设置在课内外词语对比的选项,全国新高考Ⅱ卷在形式上虽未有明确的课内外词语对比,但A选项中的“衔枚”于课内有据。

除此之外,通过上表我们还可看出此题一重大变化:在设置上加入课内外词语对比考查后,该题将词语的考查面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还加入了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其中突出了对文言实词的考查。由此可见,新高考文言文此题的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师生重视课内文言知识的学习,尤其要重视课内实词积累。

二 、备考策略与建议

(一)广选材,重说理

文言文阅读文体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词语积累也要随之变化,如若一味固守对传记类或纪事本末类文体的训练,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就会局限于这两种文体,文言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束缚于这两种文体,高考考场上一旦面对其他文体,学生很容易因为词语积累不到位而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所以就2023年文言文备考而言,其一,不应固化纪事本末体文言文,而应兼顾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杂史笔记体等多体裁文言文的训练,增强学生其他文体常用词语的积累,为阅读扫清壁垒。其二,可有所侧重地加强说理与记事相结合文本的练习,向高考考查动向靠拢。

(二)强基础,重课本

针对文言文阅读11题的变化,备考必须作出调整。其一,重视课内知识积累;其二,重视课内实词的扎实掌握,以应对课内外词语比较的新题型。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可利用早读时间加强对注释的诵读,每天拿出3~4分钟进行课内词语听写。另一方面,做题时可注重实词与文化常识的课内锚定,在阅读过程中用课内词语为课外词语进行一词多义的注释。

(三)多阅读,重理解

总体而言,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变化较多但难度降低,更注重考查学生对陌生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不再是死记硬背式的考查,而是基于对文本语境的理解,因文设题。因而,文言文复习应围绕“读懂”为中心,多读、多背、多记,扎实积累,不断反刍。无论何种文体,无论文言文设题如何变化,读懂、理解永远是解题的根本。在文言文备考过程中,学生要尽力掌握课内外阅读时遇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篇章,达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整体提升,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乙卷实词文言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破解高考词汇障碍之熟词生义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确定的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