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17 13:45罗金金丁彩田
中医正骨 2022年8期
关键词:伤椎前缘骨密度

罗金金,丁彩田

(1.余姚市中医医院,浙江 余姚 315400;2.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增高为特点的骨骼系统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1]。骨质疏松症病情严重时,患者可因提拉重物、滑倒等低能量损伤发生脊柱骨折[2]。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逐渐增多[3-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OVCF的常用方法,可有效减轻疼痛等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但是有研究[6]发现,PKP术后OVCF患者可因脊柱后凸畸形而再次骨折。目前有关PKP治疗OVCF综合疗效的研究相对多见,但是有关PKP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情况的研究相对少见。为了探讨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余姚市中医医院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OVCF 的诊断标准[7];②年龄≥60岁;③骨密度T值≤-2.5;④首次接受PKP手术;⑤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

1.3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脊柱畸形者;②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者;③椎体压缩程度>75%者;④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

2 方 法

2.1 数据提取和分析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病程、骨密度T值、体质量指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椎体数等资料。提取患者手术前后的脊柱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的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计算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上下相邻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100%]、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伤椎与上方相邻椎体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术前伤椎Cobb角-术后24 h伤椎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伤椎Cobb角的变化情况。观察年龄、病程、骨密度T值、体质量指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椎体数、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前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术前伤椎Cobb角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影响因素。

2.2 数据统计采用SPSS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24 h、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伤椎Cobb角的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病程、骨密度T值、体质量指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椎体数、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前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术前伤椎Cobb角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将其中存在相关关系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3 结 果

3.1 一般结果共纳入150例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男79例、女71例,年龄(71.51±5.65)岁,骨折节段为T955例、T1042例、T1153例,病程(9.90±4.72)d,骨密度T值-3.12±0.34,体质量指数(21.35±1.73)kg·m-2,骨水泥注入量(4.18±0.56)mL,骨水泥渗漏椎体数3个。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伤椎Cobb角的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见表1。

表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

3.2 影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骨水泥渗漏椎体数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652,P=0.086;r=-0.162,P=0.073;r=0.057,P=0.528;r=-0.103,P=0.276),骨水泥注入量、术前伤椎Cobb角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211,P=0.024;r=0.625,P=0.000),骨密度T值、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前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521,P=0.000;r=-0.236,P=0.004;r=-0.342,P=0.000)。

3.3 影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骨密度T值、术前伤椎Cobb角、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前伤椎椎体中间高度比、骨水泥注入量为自变量,以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术前伤椎Cobb角是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影响因素(表2)。

表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 讨 论

PKP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OVCF的常用术式,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相比,PKP具有创伤小、镇痛迅速、安全性高、下床活动时间早等优势[8-10]。随着PKP的广泛应用,有关PKP术后椎体后凸畸形的报道逐渐增多[11-12]。邱伟等[13-15]研究发现,PKP术后骨折愈合及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情况与骨质疏松程度有关。何伦相等[16]研究发现,骨密度和骨折程度是PKP术后新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临床常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骨密度T值是评价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17-18]。有研究[19-20]发现,骨密度T值≤-3.5的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再次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脊柱再次压缩骨折后,椎体持续受压变形,可再次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周铁仁等[21-22]研究发现,OVCF患者的骨密度增加后,其再次骨折的风险降低。

由于OVCF患者椎体内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骨小梁数目减小,PKP术中置入和撑开球囊时操作相对容易,可以顺利置入骨水泥,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本研究发现,PKP术后伤椎高度较术前增加、伤椎Cobb角较术前减小,说明PKP治疗OVCF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后凸畸形。有研究[23]发现,PKP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脊柱后凸畸形程度加重,可引起慢性腰背部疼痛。本研究发现,PKP术前骨密度越低者,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越高;但是本研究的随访时间有限,并未观察新发脊柱后凸畸形情况。我们认为,PKP手术尤其适合骨密度较低的OVCF患者,可以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但是,为了避免术后远期出现新发脊柱后凸畸形,术后应早期规范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伤椎Cobb角和骨密度是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伤椎前缘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