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专业修养提升之浮雕学习

2022-11-17 10:08周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浮雕绘画艺术

周洁

在大众看来,浮雕是一门高大上的专业,它对学习者的门槛要求非常高,让很多爱好者对浮雕望而却步。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浮雕这样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似乎离自己比较遥远,平日里接触浮雕的机会有限,因此关注这方面资讯自然也不多。去年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通过网络认识浮雕,走进浮雕,接触浮雕,并喜欢上浮雕,我翻阅资料,购买相关书籍,观看学习视频,请教老师指导,准备工具材料,大量的实践操练等等,充分的享受着浮雕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回顾这一年,既了解了浮雕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又弥补了曾经的专业空白,既丰富了业余生活,更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美术专业修养,可谓收获颇多。

一、浮雕的历史背景

浮雕艺术的原型始于原始时期,一般是在岩石上的刻画,被发现于各个洞穴之中,用于描写各种实物景象或作为装饰图案,其手法都差不多。随着工具的演变产生,也用于记载生活实录,但仍多以写实物为主。新石器时期,随着陶器的出现推动了浮雕的发展,改变了其表现形式,逐渐出现在岩石、岩壁以外的地方,开始雕刻并用于装饰在实物体上。浮雕艺术真正开始走向发展的道路是在原始社会解体之后,很多古人将其刻在了陵墓中以希冀死后能够永生,同时也雕刻在了各个朝拜供奉祖先神灵的庙宇,甚至还有为帝王歌功颂德的纪念碑上,其规模不仅庞大,气势更是雄伟。浮雕这种兼具雕塑的实体性和绘画的叙事性的表现形式,正适合他们营造理想世界的宏伟蓝图。于是就为我们留下来诸如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华文明等一份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刻画在岩石等硬质材料上的浮雕作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浮雕艺术也随之演变,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浮雕作品。

二、浮雕的定义

浮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形象,塑造过程中运用空间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结合光影来塑造立体形象,是一种介于雕塑和绘画之间的立体的造型表达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浮雕的身影,如建筑和器物上,在城市建设中,浮雕更是起到很大的美化装饰作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都可以作为浮雕材料进行创作。浮雕根据功能性和用途又可分为建筑装饰性浮雕、功能性浮雕以及表现性浮雕。

三、浮雕与绘画的关系

浮雕与绘画,看似毫不相关,实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既统一,又各具特色。作为人们传达思想与情感的表现方式,浮雕与绘画在本质上是接近的,都是人们审美层面的一种追求。浮雕和绘画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表现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互相影响着向前发展。如埃及浮雕,必需施以色彩,以求得具有和繪画等同的美学效果,从许多方面都能看得出在对两者的表现方法、造型、构图以及空间、时间的处理上,使用了同样的法则和式样。雕塑要以绘画为基础,绘画到一定境界要以雕塑为突破口,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和观察角度,如高更、德加、马蒂斯、毕加索等画家都创作过大量的雕塑作品。由于二者在材料应用、表现手法等层面的差异性,就使其作品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绘画是在平面上用线条、明暗、色彩以及透视关系等手段来描绘形象,给观众造成幻觉,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一种艺术,是局限在平面上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二维对三维的模拟和解构。而浮雕是一种以坚硬的物质为材料,用雕、塑、刻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因此浮雕是一种有可触感觉的艺术。

四、浮雕的几种表现形式

浮雕的表现形式根据空间压缩的程度不同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几种基本形态。在现代浮雕创作中,为了表现出特定的氛围,艺术家往往会在一幅作品中同时运用几种表现形式,以达到丰富、多样的效果。因此所谓的高浮雕或者浅浮雕也是相对而言的,并无绝对的界限,一般都是根据哪种表现形式运用的较多,便归为哪一类。(1)高浮雕。所谓高浮雕是指形体压缩程度较小、起位较高的浮雕表现形式,

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

(2)浅浮雕。相对于高浮雕而言,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

强,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在浅浮雕中,还包含一种比较特别的浮雕表现手法—凹雕。顾名思义,凹雕就是指雕刻的图案内陷于表面的雕塑手法。一般的雕塑形象都是凸出于表面,而凹雕则是陷入表面中。古代埃及浮雕与中国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中均有大量凹浮雕的经典作品。

(3)线刻。线刻应该是原始艺术中从绘画转型为浮雕的最初形式,是人类社

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有机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尤其是在中国美术史上,线刻是浮雕艺术中最为常见的造型语言之一,毕竟线条是最自由、最简洁的体悟自然的表现形式,具有流动的韵律之美与概括的抽象之美。魏晋画像砖石是线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工匠们运用线刻手法在砖、石表面表现车马出行、人物会见、农耕渔猎等生活场景,体现出中国古人特有的审美观和聪慧才智。

五、浮雕的创作与技法

一幅浮雕作品的创作过程包括立意、草图创作、定稿、上大泥、深入刻画、统一调整等步骤。

(1)立意 创作 完成初稿构图。构图是构成一件浮雕作品的布局。它是指在特定的平面范围内,将艺术形象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从而创造出一件完整的浮雕艺术作品。浮雕创作离不开构图,就像作文离不开章法一样,“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只有在对所从事的哪个艺术规律掌握的非常熟练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中纵横驰骋。”

(2)按草图比例定稿。泥塑创作过程中要尽量忠实于原创草图,根据需要先搭出尺寸合适的泥板,然后在泥板上过稿,对于尺寸不是太大的浮雕,可以把草图放大成实际尺寸,铺在泥板上进行拷贝,对于尺寸过大,或者造型比较自由的浮雕则可以采用九宫格的方法进行等比例放大。过稿时要求尽量尊重构图,并按照设计意图,区分主线与次要线的关系,做到第一步就能把空间关系划分出来。

(3)上大泥 分块面呈现出画面体积轮廓。上大泥阶段,采用的是加法,一般加泥先从高点或者高点区域开始,逐渐从高到低依次进行,在大型塑造上既要依据外轮廓线,又要考虑轮廓线以内的形体结构并且严格控制高点的高度,随时检查局部形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先把大的形体关系和空间关系排明确,然后再逐步深入。在加泥过程中,外轮廓线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每做完一个步骤,都要回过头认真地检查轮廓线,要使浮雕始终保持完整、鲜明的外轮廓。

(4)继续塑造 加强外形特征与体积感的塑造。进一步塑造阶段,就是在大泥上完以后,要根据形体结构和透视关系归纳出大的空间层次,即近景、中景、远景和背景的关系,在大的空間关系确立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局部的深入塑造。在浮雕基本厚度确定的同时,强调高点和低点,会使得浮雕的形象特征和立体感加强。

(5)深入刻画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深入刻画阶段,是在大的形象塑造基本完成之后,这个阶段的任

务是对主要形象和关键部分进行再次深入的调整,使浮雕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6)整体调整 使画面统一协调。统一调整阶段,主要检查浮雕的光影效果,看看整体画面的黑白灰调子是否协调,有无“花”,或者“乱”的现象,对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体量、主次、强弱、疏密、节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行统一协调。并对比设计图,从宏观上进行调整,并在轮廓形象上进行最后的细致调整,再检查浮雕的层次安排与透视关系是否有不够协调的地方,严格按照近厚远薄、近大远小、近处体量充分、远处体量较弱的透视规律进行调整,最后根据材质特点,做成相应的机理效果、完成泥塑。至此,一幅浮雕作品便大功告成,这几个过程虽然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的,但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过程,同时又是反复观察、分析、研究和塑造的过程,因此不宜分得很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灵活掌握,熟练运用。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留给我们丰富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和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讲轨迹与繁荣景象。作为一名美术学习者,有义务和责任将浮雕技艺传承下去,作为一名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浮雕的学习与实践,除了提升自身专业修养以外,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浮雕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自己所学服务于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把浮雕与泥塑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立体三维空间带来的艺术体验,并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各种类型的浮雕,从小便在心中播下浮雕的艺术种子,让孩子们知道,浮雕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

猜你喜欢
浮雕绘画艺术
浮雕圆圈
纸的艺术
出错的浮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