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022-11-18 08:18吕秀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套作单株行距

吕秀英

(临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临漳 056600)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始于2002年,2021年被列入农业农村部114项主推技术之一。为确保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势在必行。该技术集高效轮作、绿色增收于一体,已在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基本形成了完善配套的技术模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技术概述和优势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基于传统间套作创新发展而来,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株)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地内轮作,适于机械化作业,是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

该技术具有高产出、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优势,应用该技术种植的玉米与原单作产量水平相当,还每亩增收套作大豆130~150kg,肥料利用率提高20%~30%,亩增收节支400~600元;利用大豆根瘤固氮,每亩减施纯氮4kg;利用生物多样性、分带轮作和小株距密植可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使农药施用量降低25%以上,用药次数减少3~4次,可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2 品种选择

玉米应选紧凑型、半紧凑型品种。大豆应选择产量高、耐荫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型习性的品种。带状间作时,选择抗倒能力强、中早熟品种,成熟期单株有效荚数不低于该品种单作荚数的50%,单株粒数50粒以上,单株粒重10g以上,株高55~100cm。带状套作时,选择玉米大豆共生期大豆节间长粗比小于19,抗倒能力较强的中晚熟品种,大豆成熟期单株有效荚数为该品种单作荚数的70%以上,单株粒数80粒以上,单株粒重15g以上。

3 种植模式

一般大豆带播种以2~6行为宜,带内行距20~40cm,株距8~10cm,两种作物带间行距60~70cm;玉米带播种以2~4行为宜,带内行距40cm,株距10~14cm,两种作物带间行距60~70cm。

4 机械播种

优先推荐同机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覆膜地区选用大豆玉米一体化覆膜播种机,不覆膜地区选用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异机播种的,也可通过更换播种盘、增减播种单体,实现玉米大豆播种用同一款机型。带状套作需先播玉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再播种大豆。

播种过程中要保证机具匀速直线前行,机械式排种器行进速度为3~5km/h,气力式排种器行进速度为6~8km/h;转弯过程中应将播种机提升,防止开沟器出现堵塞;行走播种期间,严禁拖拉机急转弯或者带着入土的开沟器倒退,避免造成播种施肥机不必要的损害;当种子和肥料可用量少于容积的1/3时,应及时添加种子和化肥,避免播种机空转造成漏播现象;转弯时两个生产单元连接处切忌过宽,玉米窄行距应控制在40cm,大豆带行距应控制在30cm。

5 科学施肥

统筹考虑玉米大豆施肥种类,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氮肥用量,保证磷钾肥用量,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鼓励接种大豆根瘤菌,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尽量选用缓控释肥。

从施肥量看,带状复合种植亩施氮量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的总施氮量可降低3~4kg,带状间作玉米选用高氮缓控释肥,每亩施用50~65kg,大豆选用低氮缓控释肥,每亩施用15~20kg。带状套作播种玉米时每亩施20~25kg玉米高氮专用配方肥,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机播大豆,距离玉米行20~25cm处每亩追施配方肥40~50kg,实现玉米大豆肥料共用。采用一次性施肥的,在播种时以种肥形式全部施入,肥料以玉米、大豆专用缓释肥或配方肥为主,如玉米高氮专用配方肥或缓控释肥50~70kg/亩、大豆低氮专用配方肥15~20kg/亩。

6 化学调控

6.1 玉米化控。适用于风大、易倒伏的地区和水肥条件较好、生长偏旺、种植密度大、品种易倒伏、对大豆遮阴严重的田块。在最适药剂化控期喷施,均匀喷洒于上部叶片,不重喷、不漏喷。喷药后6h内如遇雨淋,可在雨后酌情减量再喷1次。可使用胺鲜酯、乙烯利等调节剂。

6.2 大豆控旺防倒。带状间作自播种后40~50d开始控旺,带状套作自大豆苗期开始控旺。可用生长调节剂烯效唑控旺,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g/亩兑水30~40kg叶面喷施;套作大豆苗期阴蔽较重地块,可提前至2~3个复叶时多喷1次。

7 病虫害防控

田间常见玉米病害有叶斑类病害、纹枯病、茎腐病、穗腐病等,其中,以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发生普遍;常见大豆病害有大豆病毒病、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荚腐病等,其中病毒病和细菌性叶斑病为常发病;玉米的遮挡有利于降低大豆害虫为害,特别是降低斜纹夜蛾、蚜虫和高隆象的发生。总体上采取“一施多治、一具多诱”的防控策略,采用广谱生防菌剂、农用抗生素、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等统一防治,达到一次施药、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标。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利用智能LED集成波段杀虫灯和性诱器诱杀害虫,在此基础上,结合无人机统防3次病虫害,时间为大豆苗后3~4叶期、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

8 杂草防除

采取“封定结合”的杂草防除策略,即采用播后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茎叶喷药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优先选择芽前封闭除草,减轻苗后除草压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抓住出苗后1~2周杂草防除关键期。

带状间作区在播后苗前进行杂草防除,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进行封闭除草,对于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危害的田块,可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兑水喷雾。带状套作区如果玉米行间杂草较多,在大豆播前4~7d,先用微耕机灭茬后,再选用50%乙草胺乳油+41%草甘膦水剂兑水定向喷雾,注意不要将药液喷施到玉米茎叶上,以免发生药害。

芽前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在玉米、大豆苗后早期应及时喷施茎叶处理除草剂。喷药时间一般在大豆2~3片复叶、玉米3~5叶,杂草2~5叶期,选择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要选用对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

9 机械收获

9.1 玉米先收适用于玉米先于大豆成熟的区域,该模式播种时应在地头种植玉米,收获时先收地头玉米,利于机具转行收获,缩短机具空载作业时间。选择宽度不大于大豆带间距离的玉米收获机。

9.2 大豆先收适用于大豆先于玉米成熟的区域,该模式播种时应在地头种植大豆,收获时先收地头大豆,利于机具转行收获,缩短机具空载作业时间。选择宽度不大于玉米带间距离的大豆收获机。

9.3 大豆玉米同时收适用于玉米大豆成熟期一致的区域,该模式有2种形式:一是采用当地生产上常用的玉米和大豆机型,一前一后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二是对青贮玉米和青贮大豆采用青贮收获机同时收获粉碎。

猜你喜欢
套作单株行距
种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与“三剑客”的书信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如何修改Word的默认字体和行距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云阳县豌豆—玉米—红薯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