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①

2022-11-18 14:23胡博巍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泰语专业课程思政

胡博巍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课程思政,关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任务。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然而针对外语类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还不成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小语种教学的课程思政业内关注度不够,需要加快探索。本文以应用泰语专业为例,分析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现状,厘清推进的难点,提出加强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进入21世纪,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发展前沿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根据2020年1月南宁海关和自治区商务厅数据,2019年广西对东盟市场贸易快速增长,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额2334.7亿元,占比49.7%。其中泰国是东盟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对泰国进出口总额318.7亿元。当前广西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三大定位”的历史机遇期,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需要大量高素质国际化应用人才作为支撑。在应用泰语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广西有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几所高校开设应用泰语专业。应用泰语专业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与泰国人接触,接触泰国的文化,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国外思想文化、政治理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性等影响和冲击。因此,对应用泰语人才思想政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爱国情结、扎实专业技能、高尚职业道德的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泰语人才,是助推我国和广西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推进的难点

(一)思想认识方面

教师方面,教师固化的重语言教学思维依然存在。教师习惯了以语言为主的传统教学思维,向“思政”与“语言”相融的教学思维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学生方面,学生自主思想政治意识培养认识不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侧重语言的学习,往往看不到也意识不到思想政治的提升对语言学习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欠缺自主加强思想政治能力的意识。

(二)课程设置方面

高职应用泰语专业最初的课程设置大多效仿本科泰语专业,无明显差别。近年来,在课程设置中根据高职的特点不断丰富实践教学体系,但依然欠缺思政育人体系的融合。与此同时,对课程思政的评价针对性不够,不论是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还是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价,应用泰语课程中涉及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设立还没能紧密结合对象国的独特性,缺乏一套适合泰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标准。

(三)师资团队方面

当前,应用泰语专业师资团队的构成比较单一,主要以语言专业教师为主,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且当前缺乏计划性、系统性的提升措施。同时,许多应用泰语课程的核心任课教师有留学经历。为提高语言能力,强调完全浸泡在泰国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受泰方思想文化和西方思维方式影响较深,在看待中泰发展道路和文化异同方面,不少人会不同程度地倾向于以泰方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单一地应用泰语专业师资团队,缺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

(四)配套资源方面

应用泰语相关教学软件及教材的选择面受限,校企合作广度不及英语,教学场所环境以及语言实操环境可利用率不高,思政育人氛围不足,应用泰语课程思政配套资源条件匮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三、加强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对策建议

当前,随着中泰文化教育交融、经贸科技合作不断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应用泰语复合型人才的支持。要全面推进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协同效应,将价值观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应用泰语专业人才,促进“一带一路”和中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扎实推进课程思政落地落细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加强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制度措施,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任务和实施要求,探求不同类型的课程思政的重点和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宣传和部署,不断提高教职工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统一思想,精准发力。厘清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统筹安排,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结合“双高计划”建设、“提质培优”任务(项目)承接建设、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工作,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激励和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通过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等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编制课程思政案例汇编,注重课程思政融入的教材编写等系列措施,营造课程思政教学氛围。依托课程思政各类项目建设,组织课程思政名家讲堂,打造一批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精品在线课程和示范课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和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应用泰语专业教学团队要群策群力、精心设计,集思广益,开展集体研究、集体备课,在课程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上下功夫,着手建立应用泰语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推进课程思政落地实施。

(二)建强师资团队,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善于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团队尤为重要。

1.跨部门联合组建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团队。以应用泰语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组建核心课程群教学梯队,以加强教学梯队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合作发展趋势等学习为目的,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组建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团队,培养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判断能力,引导教师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史、新中国成立史、改革开放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准确定位国际合作立场等,全面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核心课程的教学能力,带动教学梯队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制订教师课程思政成长规划和计划。系统开展专题培训,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内容。开展经常性的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现场教学观摩、典型经验交流等活动,交流心得,锤炼教学技能,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然娴熟地将主流价值融入泰语专业知识传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强调教师言行对思政效果的影响,言传身教,推动应用泰语专业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三)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

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课程思政要求,结合专业自身特点,修订应用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优化课程设置,科学设计应用泰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和育人要求,明确基础能力课、通用能力课、公共选修课、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训实践类课程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方法,系统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进行整体规划,融通中泰文化,重点建设以提升学生跨文化视野、跨文化能力与全球意识为核心目标的跨文化课程模块等。

(四)挖掘思政元素,丰富配套资源

专业人才培养需通过打造全过程育人的“时间链”来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涵盖学期初到学期末、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开学期间到寒暑假期间,无论是哪一个时间点,都是育人“时间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整“时间链”的育人整体设计需要系统规划。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浸润到教学内容中,贯穿“时间链”,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

1.推进教材建设。挖掘提炼思政元素,设计应用泰语课程思政核心素材库,按课程分类精准挖掘相关历史、地理、人文内涵和体现真善美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及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教材的编写中。严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教材为辅,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巧妙融入蕴藏中国精神和智慧的优秀文化,并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进行恰当诠释,将思想政治育人带进教学课堂。如在课堂中引入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引导学生厘清和坚定报读应用泰语专业的初心和使命,专业学习从个人发展与建设强大祖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强国有我”的豪迈和奋斗激情,将这份初心和使命记在心中。

2.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发挥跨部门联合组建教师教学团队师资优势,围绕语言教学本身,拓宽应用泰语课程思政素材源,丰富素材的构成,服务于教材的编制和课堂的教学。如源自语言本身的素材:汉语、泰语都属汉藏语系,而壮傣语支包括壮话与泰语等,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会说广西的壮语和云南的傣语的学生对泰语的学习就更容易上手。语言的同气连枝,可从文化交流上挖掘思政素材,用于教学。在公共卫生、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医学研究等领域挖掘适合应用泰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素材,强调共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泰国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宽其国际视野,引导学生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一带一路”中泰命运共同体助推者,讲好中国故事最强力量、最美讲述者,成为持续升华“中泰一家亲”最坚实桥梁的国际化人才。

(五)灵活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鼓励教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实时学习的平台。根据育人“时间链”的特点,将课程思政素材合理融入教学内容,分类搭建在线课程学习模块,可通过微课视频、时事资讯、文章导读、趣味问答、师生互动及个性化作业等方式活泼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实时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对思政育人内容学习的兴趣,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身思想品德、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的素养的提升。

2.重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注重创新,采取合作式、探究式、任务式、启发式、研究性、案例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讲授内容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自然结合,关注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度,努力实现既有效又有趣的泰语课程思政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寓于多样化课堂教学中。

3.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努力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性学习意识。组织开展以中泰语言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讲堂,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对思政的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外事服务、会展翻译、外语培训、外语咨询、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整合。

(六)多元教学评价,强化育人导向

当前,应用泰语专业的课程评价都集中在语言能力获得的评价上,欠缺德育评价。要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评价充分体现知识传授效果和价值引领效果,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依托内部诊断和改进大数据平台,制订科学的应用泰语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规范和多元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从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升级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应用泰语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的文化育人导向。推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中。建立专业育人评价制度、教材选用和课程教案审查制度等。诚然,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成效不易量化,目前对应用泰语课程思政工作评价应重点考核其开展情况和达成度,如课程思政建设是否在每门课程每个章节都已展开、覆盖率是否已达到100%、教学改革方向是否准确、措施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是否已落实到位等,着力就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价促整改。

猜你喜欢
泰语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