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建设中新闻传播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18 14:34陈嘉琦马妍妍
新闻传播 2022年19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数字

陈嘉琦 马妍妍

(浙江树人大学 杭州 31001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数字政府建设。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内容。”[1]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的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的水平,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面对大数据时代迅捷的传播势头,数字化建设驶入快车道。面对群众日趋渐浓的社会参与诉求,亟待打通与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配的政府改革建设之间的对话桥梁、推进构建符合多元主体要求的治理体系,才有可能实现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

在此时期,数字政府和数字传播仍是“一体两翼”,殊途同归。没有强大的数字政府实力为支撑,新闻实业转型形单影只,孤掌难鸣。同样,新闻传播对现代政府治理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新闻传播作为改革事业的重要因子,在国家、政府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认知,本文通过以数字政府建设和新闻传播转型发展较快的省域先行经验,分析“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模式下,找寻媒体实业融合转型进程中的示范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数字化建设中新闻传播同步赋能政府转型的策略与思考。

一、数字政府建设中新闻传播转型的现状

一方面,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电子政务办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务院机关党组的部署要求,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全力投入“数字战疫”。[2]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对外贸易、乡村振兴等,政府存在如何交出高分答卷的苦思;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信息化的技术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下,催产出一批具有“相对优越性”认知特征的高阶用户,他们以其自身所具备较高的技术运用水平不断对传统政府信息服务提出进阶新要求,倒逼数字政府加快转型。[3]

其次,如何转,如何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改革与创新,是“花拳绣腿”还是“真刀真枪”,最终拍板采纳的还是广大群众。2017年初,浙江通过自主创新和顶层设计开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以民生为载道,以民情为度量,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证通办”的办事流程[3],将改革目标自点向面铺排,为数字政务“一体化”塑好雏形。以重塑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行政府改革,“浙里办”掌上办事、“浙钉行”掌上办公、“浙政钉”政府协同,为数字政府试点试行广开“绿灯”。

此外,安徽省政府也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不断探索前路,于2020年出台《安徽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加快“数字江淮”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11171”建设模式,即通过政务“云网”基础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皖事通”平台、七类政务应用体系、一条统一通道实现省域内外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综合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基础建设探索推出“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的安徽智慧政务新模式,安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走在全国前列[4]。

数字化改革建设乘着滚滚车轮,在全国各地落地扎根,逐渐形成战略发展趋势。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数字政府改革历史新开局已经撬动,且正处于易受各种动因影响的阶段。新闻传播作为助力助推其实现重塑变革、“中国之治”的重要抓手,自身也存在相关专家评述的“头部崛起”“尾部翘起”但“腰部塌陷”[5]的结构问题。智媒时代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国务院提出要充分依托“互联网+”统筹全国政务服务工作,助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工程,努力打造现代一体化的数字政府。数字政府建设对新闻传播转型寄予厚望,在“十四五”进程中倡导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践行“5G+4K/8K+AI”等技术融媒探索,推行数字化新闻传播转型[6]。另一方面,新闻传播在数字化建设中“发声”作用却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政府平稳高质量发展。

(一)因循守旧:新闻传播的理念滞后,融媒创新实践不深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底蕴各异,新闻传播的“触角”有长有短。且新闻实业由“纸媒”到“智媒”改革时间尚短,媒体“融”的意识尚未全面,存在“吃老本”现象。据公开报道显示,各地媒体中心大刀阔斧改革。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将其内部机构压缩至57个,关停10个子报子刊51家企业,裁减安置冗员563人;[7]媒体融合现行“大手术”,爬坡过坎,正是吃劲要紧之际,中低端新闻从业者基数大,易造成底部淤积,部分报刊关停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新闻工作从业者推行融媒工作的纵深发展。此外,存在“融媒尖兵”周转不灵,人才补给不足,顶层设计后续供力不足致使融媒体创新实践不深等问题。

(二)故步自封:传统媒体、新媒体界限模糊、力量分化,融合壁垒重重

传统媒体以其久立在传媒圈的历史地位,具有较好的口碑,在“万物皆媒”的自媒体、新媒体等后起之秀中逐渐失去坚实的优势屏障,后来者有心力挽狂澜,独占鳌头,但建立口碑、维护形象绝非一日之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本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融合互通。但目前融媒体工程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存在场域界限模糊,力量分化,融媒体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两媒应及时止损,携手共渡融合难关。

(三)闭门造车:缺乏服务数字化建设的意识

无论是“久经沙场”的传统媒体,还是“初生牛犊”的新媒体,在数字化时代都是存在生存挑战的,不能为融合而融合,求改革而改革。关起门来搞发展在如今已经举步维艰。时至今日,作为“开门办报”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应广开言路、为党发声,把握笔杆、键盘,以己之力调动各类主流媒体平台资源,有效地聚集海量用户,促力调动其积极性,为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

二、数字政府建设中新闻实业转型的理念与实践

当前,建设数字政府,已经成为世界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答题。发达国家以此为发展先机,中国政府也致力于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浙江以其试点先行的实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在数字化改革的潮头。

(一)“整体+智治”——现代数字政府建设的先行理念

整体、智治的一体化政府服务理念源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五中全会关于数字中国、数字政府的精神和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浙江省政府,在谋篇布局数字化改革中以“整体智治,唯实惟先”为八字方针,围绕“五位一体”奋力交出高分报表;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脱贫攻坚,以省域沟通区块链,通过串联数字技术,搭建“1+10+N”乡村振兴新平台,“1+3+N”纪检监察新模式,“1+11+11+N”的网络社会组织发展框架体系等助推构建精准、整体高效、和谐共赢的智能社会。近年来,通过“最多跑一次”的阶段性成果、健康码的落地实行、“浙里办”APP的政务建设,数字化管理观念渐植于全民,政府基于信息安全之下简化人工,通过打破政府内部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依托各分管部门社会化治理成果、公共信息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成果汇入综合数据池,使政府不再是一个管理场所,而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服务需要和一个增进社会创新活力的赋能平台。[8]

(二)“唯实+惟先”——新闻实业在数字化改革中转型的实践精神

数字技术改变了事物互动关系和存在方式,使人类拥有了同步并联和无边界融合、整体性协同处理经济社会事物的能力。[9]同时,数字技术为数字中国提供了敦实基底,新闻实业转型同政府转型一起瘦身蜕变,数字技术逐渐渗透新闻业。在数字时代,加快媒体融合成为实现“数字中国”目标的关键抓手。新闻工作从业者们筚路蓝缕,开垦“媒介融合”荒田。几经坎坷,在媒体融合方面“干在实处”的浙江新闻实业,在转型中有了“走在前列”的实践经验。

围绕中心展开工作,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以其影响力、传播力,号召全省101家市县融媒体加入矩阵,精心策划大型融媒体新闻活动,以“1+101+X”为形式,融合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多平台汇集各平台新闻资源,进行“一次采集,多元传播”协作报道。依托主流媒体对全省“县市区”进行“大屏蹲点报道”,蹲点捕捉数字化改革进程中的各地痛难点,开设“县委书记直播间”,将各地践行改革政策践行者的形象公开,一心为群众纾难解困。通过构建全省融媒体中心“蓝媒联盟”,将各地奋力建设“重要窗口”的精彩故事做成“小屏直播互动”。[10]

作为媒体的“最后一公里”——县市级融媒体,将多媒融合行动贯穿全年,遍布各地。绍兴“越牛新闻”紧紧抓住用户的心,开展市级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巧用比赛流量、知识竞答,发动本地企业,抓住机遇,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截止到2020年3月底,APP的下载量速升至50万。“越牛新闻”以其良好的口碑,再度拓展“新闻+”产业,提供房产、健康、金融等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题,开辟服务板块,做到政务、问政、生活、文化四公开,同时开展“周五有礼”、“积分兑换”等方式增强用户黏性[11],在服务方面纵深摸索探求,做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多领域,智媒化”——数字新闻“慢直播”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施工详图”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意见》指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要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12]新闻也在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中紧跟时事,浙江日报就共同富裕示范区做持续报道,创造出一批如《以共富文化引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谋定而动,干事创业再出发》《共同富裕示范区是要靠干出来的》等新闻作品,回应人民群众高度关切。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以《建“数据超市”,享数字便利》《破解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问题》等新闻作品全方位展示共同富裕建设中的“施工详图”。

三、数字化建设赋能新闻传播转型的策略与思考

无论是数字化建设,还是媒体深度融合,已初具成效,但尚在攻坚克难时。正如“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不得不以发展眼光思考,如何砥砺应对未知的进程?

(一)“四力”具备、政治过硬,塑造传播、服务与治理三元人才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站在“数字”的新风口,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数字化战役中,新闻工作者作为沟通社会与公众的中介,必须要厘清“为谁传播、为谁服务、为谁治理”等核心问题,想办法从平台运营维护人员转变为协同传播、服务与现代化治理的多元参与者。新闻报道须面向党政为科学决策服务,明确政治追求,提升政治引领的感召力,提升原创力,讲好“数字”故事,唱响主旋律。同时,也要在转型历练中践行“四力”,发挥“四全媒体”功效,主动改,主动融,以网上网下平台为“练兵场”,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勤学苦练谋打赢。

(二)公开透明、及时准确,沟通党政、媒体、公众的和谐共建

“数字政府”疆域辽阔,前行多有险滩歧路,没有真功夫,好胆识,就干不出漂亮活。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多元社会主体的互动性和公共决策等活动都需在占有一定环境和对象信息基础上进行。[13]和谐、公开准确的互动共建需做到三点:1.守在求正,敢于直击改革路上的痛难点,在重大事件中敢发声、能作为。面对公众合理关切,能够公开透明、及时准确、拨乱反正;2.贵在创新,同步“网上网下同心圆”,拓展“新闻+”,融合党务事务、政府决策,创意转型,将高大上“落地”成大众的喜闻乐见;3.重在融合,多元主体之间的和谐共建,党政、公众投之媒体以信任,媒体当“报之以李”。以高质量的内容生产供给为数字政府改革保驾护航。

(三)解构重构、纵深路径,打造面向中外的数字融媒体品牌平台

新闻与5G技术融为一体,带来了新的价值可能。在资源即战机的智能化数字时代,融合媒体整合内容、共享资源,或许是迷雾中的一线生机。推动新闻媒体架构解构,拆解划分各层级、领域、内容的生产平台,评估市场价值、资源能力,推行媒体队伍“裁改转”、推动新闻媒体架构重构,从组织行政入手,把控“顶端核心”,注入服务一体、协助治理的一体融媒思路,稳住“中坚力量”,把握信息内容、终端平台实现服务、治理一体化的有机共融。

打造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还得竖好“品牌”大旗。创造出一批符合国际语境的优质新闻内容,做到数字技术上独立自主,传播内容上独具一帜,联通中外、面向世界,打好与“数字政府”的配合战,打造数字新闻层面的“五位一体”新格局,推动构建理性公共对话空间,助力打造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14]协同讲好“数字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转型发展天地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四优四化”,河南农业转型进行时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